-
1 # 夏雨風
-
2 # TOKYO2022
諸葛亮個人為人就是這樣的。諸葛亮有野心,但是野心沒有那麼大,或者說蜀國魏國並沒有給諸葛亮這樣的局面,把諸葛亮推向這樣的樣子。曹操說過,自己一開始只想當將軍,是形式一步一步把他推向了丞相位置。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也是這樣。
首先,蜀國上下諸葛亮一人說了算,李嚴也給辦了,幾乎權傾朝野,劉禪對他稱為相父,十分尊重他。諸葛亮本身也不是十分想造反的人,也就這樣了。其實這要對比司馬懿。司馬懿為了在魏國保命,被推著一步一步走到了謀反的道路,形式逼得司馬懿只能政變。從曹操,到曹丕到曹睿,整個曹氏宗族都防著他,陷害他。
反觀諸葛亮,簡直沒有什麼人刺激過他這條神經。
第二,外部環境。司馬懿是透過外部與蜀國戰爭,逐步獲得了兵權,外部環境鍛鍊和給予了司馬懿能力和權利。而諸葛亮則不然,諸葛亮屢戰屢敗,外部環境對蜀國很不利。這種情況諸葛亮也不敢貿然篡位。
第三,諸葛亮壽命太短了,沒有辦法看到他後面表現了。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63年被魏所滅,在位君主為劉禪。說起劉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沒人不知道一句名言:扶不起的阿斗。而這個阿斗,就是劉禪。
身為君主而留下這麼一個稱不上美名的稱謂,也實在有辱君主的威嚴。說來也怪,三國局勢確立之時的君主劉備曹操孫權,皆為三國時期最為聖明之君主,其後人的才智都比不上先主的雄韜偉略。而劉禪就是其中的代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千古將相,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順便還留下了隆中對的天下規劃為奇談。並且從織草鞋白手起家到拿下益州荊州與根基雄厚的吳魏三足鼎立,做出的成績不說滿分也算是優秀了。可惜“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在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呂蒙白衣過江干掉之後,劉備怒氣沖天不顧一切為二弟報仇結果病死白帝城。死了不奇怪,讓史學家奇怪的是劉備的託孤遺囑,這遺囑實在是耐人尋味,頗有意思。
我們分析遺囑內容,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劉備首先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對兒子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什麼意思?你覺得劉禪堪當君主大任,你就讓他做,他要是做不來,你就來當皇帝。
各位看這話什麼感受?這話說得,好像劉禪不是劉備兒子,諸葛亮才是劉備兒子一樣。史學家們分析劉備可能是笑裡藏刀,故意對諸葛亮這麼說,一是試探他,二是給他提個醒,我這麼信任你,你可不能對不起我。
當然,不管劉備心裡怎麼想,事實上他這麼說了,所以材料中提到的諸葛亮有違劉備遺囑我認為有失偏頗,因為劉備遺囑字面意思上本身就是讓諸葛亮自己當老大。
那麼我們來看看劉禪這個人怎麼樣。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這是大眾一直以來的觀點。不過也有人給劉禪翻案,說他不是昏庸無能。小時候劉備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寰宇記》也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又看書又學箭,這麼看來,劉禪好像還挺有才華的。
但是有一點值得思考,看了書學了箭不能就說明你學得好啊。我們再考慮諸葛亮有沒有取代劉禪自己上位的實力。很簡單,絕對有,從六出祁山來看,軍權完全可以把控,從朝廷層面來看,姜維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費偉、董允是自己提拔上來的,所以諸葛丞相可謂是功高蓋主,一呼百應。
有沒有必要取代劉禪?完全沒必要。第一,劉禪很聽話,確實把諸葛亮當成相父來對待,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諸葛亮手中握有實權,與真正的君主並無差別,就算當上君主也並不能壯大蜀國的實力。
第二,諸葛亮有興復漢室的願望,不管他心裡怎麼想,表面上確實如此。若是取代劉禪,不僅辜負了這種美名,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畢竟弒君奪位這種事情不是什麼好事,能夠避免就儘量避免。
提到三國中蜀漢帝國的滅亡,很多人將責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進的觀點表示,如果諸葛亮真的取代了劉禪的王位,說不定就一統中原,恢復漢室了。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力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稱奇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想要奪權稱帝的打算。究竟是諸葛亮沒有這個野心,還是另有隱情呢?千百年來,一個問題一直吸引著史學家的目光,諸葛亮是否有野心?實際上諸葛亮是個權力慾望很強的人,劉備死前,他就奪了法正的權,在劉備去世之後,給劉禪的遺囑中說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這樣一個掌握了國家的軍政大權的人,卻始終沒有把昏庸的後主推掉,自己當皇帝。
首先,是出於劉備的恩情。在古代,非常講究“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想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誠意相邀,可謂伯樂之於千里馬。面對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的內心自然是萬分感激。即便在劉備死後,一想到在劉備面前發的毒誓,諸葛亮又怎麼會造反篡位呢?
西蜀滅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有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劉禪這麼無能,那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取而代之?為什麼不敢自己稱帝呢?
1、外部方面的阻力
當然,稱帝之事,除了蜀大陸部,還得看看周邊的態度,比如吳國是不是支援諸葛亮已經很難說了,南蠻和西羌乘機造反卻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國看著蜀大陸亂,難道還不會蠢蠢欲動?
2、集團外部的阻力
諸葛亮的荊州集團雖然很強大了,但是益州集團尚且有李嚴手握重兵、原從集團也有趙雲,這些都不能不讓諸葛亮有所顧忌,即使是他二人後來死了,但是魏延和馬岱也是不能忽視的,這些人對蜀國忠誠這是無疑的,但是在那樣的大是大非前,應該就不會對諸葛亮也忠誠了,畢竟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會選擇諸葛亮的。
順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歸屬劉備的,不存在演義裡說的那樣叛變的事情,同樣,這麼說來,魏延即使是荊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荊州集團的。
3、集團內部的阻力
假設諸葛亮真想稱帝,除了外部阻力可能還會有內部阻力,因為諸葛亮不能保證自己荊州集團的所有人都會在這一時間上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何況像楊儀那樣的小人會做出什麼,諸葛亮自己心裡也沒有底,諸葛亮很早看出了楊儀的為人,這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
4、政治口號的因素
作為東漢末年的傳統文人,諸葛亮的內心仍然將漢室作為正統的。儘管他在一定程度上默許或者支援了劉備的稱王稱帝,那也是劉備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也勉強承德上漢朝天下的正統。而諸葛亮一生那麼多次討伐中原,痛恨篡奪漢家的曹魏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作為堅持正統的漢朝知識分子,諸葛亮連別人篡位都痛恨不已,更何況自己取代劉禪稱帝呢?
雖然劉備已死,諸葛亮看似大權在握。但是如果當時起兵造反,順利奪得皇位的機會是很小的,這就是天不時人不利。再加之諸葛亮並沒有稱帝的慾望,所以儘管離皇位如此之近,也沒有發生奪權之事。
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其實,劉備的遺囑上是想告訴諸葛亮:劉禪如果有能力就輔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決策。而事實上,蜀漢後期的許多重大決策,諸葛亮也都沒有問過劉禪,從這點來看,他也沒有違背劉備的意願。
5、兵民厭戰
漢末到三國成立,打了那麼久的仗,死了那麼多人,士兵們一定很累了,以前征戰的一幕幕血腥浮現在自己心頭的時候,當回想起昔日和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已經死去的時候,難免對戰爭不寒而慄……,好不容易告別了戰爭,他們難道還願意再回到戰爭麼?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也許諸葛亮身邊的北伐軍隊可能不會厭戰,但是後方的軍隊就難說了,而且就三國後期來看,諸葛瞻之所以兵多還敗在鄧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戰略戰術有問題外,士兵就不參戰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從這點看,成都尚且有那麼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這件事就容易解釋得多了,同樣,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6、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一般的開國皇帝或者起義軍的領袖,大多是軍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無賴,讀書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幾乎沒有……,諸葛亮沒有稱帝或許就是這種心態。
-
3 # 主天安
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打工仔。
劉備死了,誰給諸葛亮發工資呢?
劉備的兒子劉禪,最有資格給打工仔們發工資!
劉備安排諸葛亮和李嚴為顧命大臣,即令諸葛亮和李嚴,到劉禪手中討工資!
諸葛亮純粹打工仔一枚,還受制於李嚴!
李嚴是益州地頭蛇,諸葛亮是移民,外來戶!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諸葛亮號稱臥龍,外來和尚會念經。
會念經的和尚,只配照本唸經,不會自已寫經。
諸葛亮是外來荊州派的臥龍,根本壓不過李嚴這條地頭蛇!
諸葛亮只有念好劉備寫好的經,才能在益州有立足之地!
臥龍立足之地都成問題,何談取代老闆劉備!
一枚搬磚打工仔,老闆死掉,輪不到打工仔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和李嚴,`唯有擁立劉禪為老闆,才能維護既得利益!
試承想,劉備死後,劉禪要名正言順繼續大統,諸葛亮要取而代之,李嚴藉機獨立,恢復益州地方政權,怎麼辦?
諸葛亮縱然有取代劉備之意,怎奈劉禪和李嚴兩股勢力,能讓諸葛亮將蜀國分裂三家嗎?
蜀國會分裂成三個國家,上演三國演義嗎?
搬磚的打工仔,休得腦洞大開,幻想諸葛亮會取代劉備!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古代儒家"仁智禮義信"的忠實信徒,在他出山前,徐庶等同窗好友就向劉備介紹了他是以"管仲樂毅"為人生楷模。因此才會有了劉關張"三顧茅廬"的感人故事。
當時張飛並不買帳,我們在刀光劍影中一路拚殺過來,難道還不如一個蟄伏的毛頭小孩?
劉備就說,我們是飄浮的魚,諸葛亮是水,得了諸葛亮,我們好比"如魚得水"。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賢人者得天下。
果然,劉備自從有了諸葛亮的輔助,事業才有了巨大發展。
曹操大軍南下,劉備有了諸葛亮過江東"舌戰群儒",與周瑜"英雄相惜",才更有了與孫權結成聯盟,共同抗曹。
當時孫權內部並不穩固,文官們更是主降的多,孫權也處在極度焦慮之中。自諸葛亮和周瑜相談甚歡,達成一致抗曹的心願後,推動了孫權誓與曹操決一死戰。才有了火燒赤壁把一代梟雄打下神壇的輝煌戰績。
自那以後,劉備才乘勝追擊,揮兵漢中,與曹操相持二年,以黃忠斬了夏侯淵後而大獲全勝。然後進軍益州,總算擁有了一方天地,成為了漢中王。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蜀漢基業。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是無限信任的,全權交予。而劉備在最後時刻,還對諸葛亮說過:"萬一劉阿斗扶不起來,汝可自行決斷!"
諸葛亮聞後,是全身伏地的痛哭涕零地說:"厚遇之恩,當要殫精竭誠地加以回報。主公儘可放心,一定輔助好幼帝!"
劉備沒看錯人,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可以終身託付的忠義之臣。
諸葛亮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功成三分天下名,輔佐二朝老臣心"。因此,諸葛亮死後,武侯祠香火才能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