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論史

    首先要確定一點,烏紗帽代指官員出現很晚,也就是幾百年的時間,明代以前,不是當官的也可以戴烏紗帽,只不過古代的叫法各異,直接稱之為烏紗帽的很少。

    在古代,烏紗帽並不是單指某一種帽子,而是某一類帽子,古代束髮,為了給束起的頭髮留有空間,在做帽子的時候,會用硬質樑架支撐起一定的空間,在這個樑架的上面會敷上一層黑紗。最早的烏紗帽就是指外表面覆蓋了一層黑紗的帽子,當官的可以戴,普通人也可以戴,只是樣式上會有區別。烏紗帽中的烏紗就是指用來做幞頭的黑色紗。

    古代把帽子叫做幞頭,又名折上巾、軟裹,是一種包裹頭部的紗羅軟巾,起始於漢代。因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俗稱為“烏紗帽” 。最早的幞頭裡邊沒有支撐。到了隋朝大業年間,開始出現硬角幞頭,幞頭腳內增加了竹、木、金屬等硬質材料,使幞頭外形更加硬挺。幞頭內增加了桐木骨架,作為幞頭下的襯墊之物罩在髮髻上,使其頂部高起,外形更加挺拔。我們通常見到的烏紗帽形態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

    唐初多沿襲前朝舊制,李世民採納了大臣馬周的建議,令幞頭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為使幞頭的表面更美觀,人們還在巾子外的織物上塗漆,使其更為堅硬。後來內襯的巾子逐漸消失,僅剩外部漆殼。

    宋代趙匡胤對幞頭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在幞頭兩側加上了長長的翅,目的是防止百官上朝時交頭接耳談私事。

    宋代之後,幞頭又被元、明等朝代沿用,其形制的變遷更多是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需要,到了明代,這種幞頭,也叫烏紗帽,已演變為官僚與仕途的符號。這時,烏紗帽才成了官的代稱。

  • 2 # 文藻巧翁

    烏紗,古官帽名。始自東晉,當時為宮官所著。其後貴賤臣民於宴私場合皆著之,至唐時遂為官服。《唐書•輿服志》:“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據史載,晉代的高筒紗帽,貴族是用白紗製作,品級低的官員才用黑紗。烏紗帽起初用藤編織,以草巾子為裡,紗表,而塗以漆。後來官服用烏紗帽,由於紗經油漆後堅固而輕便,於是去藤裡不用;又“平施兩腳,以鐵為之”,即向兩側伸出兩支硬翅,古裝戲曲中的烏紗帽就是如此。

  • 3 # 文以載道MZS

    烏紗帽的歷史悠久,最初是指帽子,以後慢慢延伸為官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東晉成帝時規定,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

    隋唐時,天子百官士庶都戴烏紗帽。但為適應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多少顯示官職大小:一品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玉塊了。

    真正把烏紗帽定位為官位是在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三年作出規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士,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誌。

    這就是烏紗帽的淵源來歷和現實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這麼多人討厭周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