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常科普君

    “八拜之交”這個成語,現在主要用來形容兩者關係很好,感情深厚,雙方是拜把子的兄弟姐妹關係。那麼你知道“八拜之交”中的“八拜”究竟是哪八拜嗎?

    桃園結義

    關於“八拜之交”的出處解釋爭論。

    關於“八拜之交”成語的具體解釋,很多學者各持己見,仍有不少爭論。不過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

    說法一:“八拜之交”指兩人結拜為兄弟時,分別拜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拜完之後雙方正式結為兄弟,無論何時何地雙方都會榮辱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說法二:也有人認為“八拜之交”起源於宋代傲慢自大的官員李稷,當時的北宋賢相文彥博,和官員李稷的父親是故交。有一次李特去拜訪文彥博,文彥博知道其傲慢無禮,便有意挫挫他的銳氣。

    文彥博

    當時李稷在文彥博家等了很久文彥博都沒出來,後來文彥博出來對李稷說道:“你父親是我的故交好友,你也不必拘泥其它禮數,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畏於文彥博的權勢,規規矩矩給文彥博拜了八拜。之後人們便用“八拜之交”表示有交情的兩家人面見雙方長輩時的禮儀,也用八拜之交形容結拜的異姓兄弟。

    說法三:也有人認為“八拜之交”是古代幫派拜師入會的重要儀式,新入會成員均需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聖賢,六拜萬雲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

    說法四:多數人認為“八拜之交”中的八拜來自以下八個典故。

    典故一:知音之交如俞伯牙和鍾子期。

    正所謂“知己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子期正是如此。

    這一典故出自《列子·湯問》,據說伯牙精通音律,尤其擅長撫琴,但是伯牙卻苦於無人真正能聽懂其彈奏的樂曲,更無人知曉其樂曲中的情感,因此沒有知音的伯牙很是傷感。

    伯牙子期

    一日伯牙又在撫琴,恰巧一樵夫鍾子期路過,聽見琴聲聽得入迷,一動不動,甚至忘記了回家。剛開始伯牙以為子期是不懂裝懂,但沒想到子期對於伯牙彈奏的曲目,音律,節奏完全知曉,就連伯牙琴的來歷都說得頭頭是道,子期誇這琴聲雄壯如高山,淸新如流水。於是伯牙喜出望外,因為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子期。

    直到鍾子期後來去世,伯牙還在鍾子期墳前彈了一曲《高山》,彈完之後,伯牙把琴重重地摔在地上,感嘆自己的知音已經去世,自己還要這琴有何用?於是後人為了紀念伯牙子期這種親密的友情,將兩者的這種友情稱為“知音之交”。

    典故二:刎頸之交如廉頗和藺相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曾有記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期,藺相如是趙國一個小小文官,當時各國都覬覦趙國的寶物和氏璧,於是趙國命藺相如將寶物帶到秦國,最終藺相如機智應對,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帶回趙國,這就是有名的完璧歸趙。之後藺相如逐漸被趙王所倚重,官拜上卿

    廉頗負荊請罪

    趙國武將廉頗起初很不服氣,因為自己軍功卓著,而藺相如僅靠一張巧嘴,官職卻能居自己之上。於是此後廉頗就事事故意刁難藺相如,但藺相如卻不拘小節,以江山社稷為重,不與廉頗計較。廉頗知道後覺得自己有錯,對不起藺相如,便負荊請罪,當面給藺相如認錯。此後二人齊心協力,文武雙全,合力輔佐趙王。

    典故三:膠漆之交如陳重和雷義。

    《後漢書·獨行列傳》曾有記載:“鄉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陳重和雷義兩人,皆是東漢名士,兩人自小便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長大後陳重被當地太守張雲舉薦為孝廉,但是陳重卻不去,硬要將這大好功名讓給好友雷義,但是並未得到太守的允許,後來兩人都沒有去成。

    膠漆之交

    之後又過了一年,雷義也被推薦為孝廉,陳重和雷義這才一起前往任職。之後兩人同時官至尚書郎,雷義卻被免職,陳重也立即辭職,和雷義一同回家。回家後雷義又做了秀才,雷義同樣要把秀才之名讓給陳雷,結果刺史並未批准。他們兩人的友情的確令人感動,後世為了學習他們,將他們之間的友情稱為“膠漆之交”。

    典故四:雞黍之交如元伯巨卿。

    當時正規化和張劭是同學,畢業返鄉之後,兩人曾有承諾:兩年後正規化回去拜望張劭的父母

    兩年之後,正規化信守承諾,來到張劭家中看望其父母,兩人把酒言歡,很是高興。

    正規化和張劭雞黍之交

    之後張劭生病去世,正規化在夢中曾夢到張劭具體的去世日期,之後正規化去張劭家探望情況,沒想到夢中情形屬實。在張劭下葬之時,靈柩一直進不去,直到正規化趕來並說:"走了元伯(張劭的字),死生異路,從此永別"。之後靈柩才順利下葬,之後正規化仍不願離開,在墳墓旁邊種樹後才離開,後人將兩人的交情稱為“雞黍之交”

    典故五:捨命之交如角哀伯桃。

    戰國時期有兩人,一人叫左伯桃,一人叫羊角哀。一日兩人前去拜訪楚元王劉交,趕上大雪不停,天寒地凍的天氣,兩人並沒帶多少糧食,穿的衣服也很薄,兩人是飢寒交迫。

    捨命之交

    令人沒想到的是,左伯桃為了救羊角哀,竟然將自己僅有的食物和衣服全部給了羊角哀,然後左伯桃躲進樹中自殺。之後羊角哀保住了性命,後來還做了大官,羊角哀回到故地,將左伯桃厚葬。後來羊角哀自刎而死,葬在左伯桃旁邊。

    典故六:生死之交如劉備、關羽、張飛。

    劉備、關羽、張飛不用多說,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三華人物,在東漢末年,三人於桃園結義,並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關張生死之交

    後來三人出生入死,共謀大業,終於建立了三國鼎立之蜀國。之後關羽去世,張飛被屬下殺死,劉備為了給兄弟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再往後劉備也是整日悶悶不樂,才有了後來的白帝城託孤後世為了紀念他們同生共死的情誼,把他們之間的交情稱為“生死之交”。

    典故七:管鮑之交如管仲和鮑叔牙。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華人,兩個人關係很好。兩人曾經還合夥做過生意,在金錢上兩人也是毫不計較。做生意鮑叔牙提供了60%的本錢,最後利潤卻只要30%,鮑叔牙覺得管仲家裡不寬裕,多拿點是應該的。

    管鮑之交

    管仲後來做了官,帶兵出征,但是從來不敢向前衝鋒,逃跑卻總是第一個。別人都說管仲膽小怕事,鮑叔牙立馬出來給管仲打抱不平:“管仲家裡有一個年邁的母親,管仲本人並非怕死之人。”

    後來管仲在鮑叔牙的舉薦下,幫助齊桓公一舉成為春秋霸主。管仲對鮑叔牙很是感激,還曾說過這樣的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後來人們便用“管鮑之交”來形容交情很深的朋友情誼。

    典故八:忘年之交如孔融和禰衡。

    《後漢書·禰衡傳》曾有記載:“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孔融,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博學多才,同樣東漢名士禰衡也是才華橫溢,兩人之間關係很好。不過兩人成為朋友的時候,孔融已經四十多歲,禰衡才20出頭,兩人年齡足足差了20歲,但兩人的忘年之交卻令人羨慕。

    忘年之交

    孔融為了推薦禰衡輔助曹操,還為禰衡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薦禰衡表》,但禰衡不願為曹操效力,之後輾轉到劉表、黃祖處,皆不得志,最後被黃祖殺害,孔融則是因為觸怒曹操而被殺害。

    另外還有其它形容朋友情誼的詞彙,供朋友們學習參考: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間的朋友情誼;

    患難之交:在一方困難時結交的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就結下的朋友情誼;

    車笠之交:有錢人與沒錢人之間的朋友情誼;

    邂逅之交:偶然相遇結交的朋友;

    一面之交:有過一面之緣的交情;

    酒肉之交:吃喝玩樂的表面朋友情誼;

    泛泛之交:平淡普通的朋友關係。

    以上“八拜之交”的各個典故,你都知道嗎?你和你朋友的交情屬於哪種呢?

  • 2 # 平陽狐狸奇談社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很多洋鬼子以為自己很紳士很貴族很有範兒,那是因為他們沒見過我們老祖宗的規矩,那一揖一拜的含蓄、內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何況八拜之交!

    (管仲與齊桓公對坐像)

    八拜之交之“管鮑之交”,這說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故事。

    是時齊大陸亂,諸子爭位,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二人各為其主。後來公子小白成功上位,鮑叔牙極力推薦管仲,不管管仲曾經處於敵對陣營,也不管管仲到來之後自己將會失去相位。

    鮑叔牙的推薦,最終成就了“華夏第一相”管仲,造就了一個強盛的齊國,也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管鮑之交,既有私情,更兼大義!

    八拜之交之知音之交,這說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故事。在俞伯牙看來,普天之下唯有鍾子期能懂自己的琴和心。鍾子期死後,俞伯牙彈了一首《高山流水》,從詞絕絃斷琴,不再演奏。

    知音之交,月亮代表我的心,唯有你懂我的琴!

    八拜之交之刎頸之交,這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

    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是趙國的脊樑和柱石,藺相如更是一代名相。二人雖有不和,但在藺相如的寬容大度下,最終融化了廉頗的錚錚鐵骨和厚重的鎧甲,齊心協力,共同扶趙抗秦。

    刎頸之交,負荊請罪,好一齣“將相和”!

    八拜之交之捨命之交,這說的是西漢左伯桃和羊角哀之間的故事。

    二人結伴前去拜訪楚元王劉交(劉邦的堂兄弟),路遇風雪不能前行,但食物和衣服僅夠一人使用。於是左伯桃將食物和衣服全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洞中自殺。

    捨命之交,用我一命,換你一生!

    八拜之交之膠漆之交,這說的是東漢陳重和雷義之間的故事。

    二人交情深厚,彼此信任,不分你我,就像膠和漆一樣,時人用“陳雷膠漆”來形容兩個人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膠漆之交,不分彼此,哪分你我?

    八拜之交之雞黍之交,雞黍指用豐盛的飯菜來招待重要的朋友。

    是時朋友兩人分別,朋友臨行說兩年後將再次拜訪他的母親。兩年之期將到,此人便要求母親用雞黍準備招待朋友,母親不信,畢竟時隔兩年,但朋友卻如約而至。

    雞黍之交,既是交情,更是誠信。

    八拜之交之忘年之交,這說的是東漢禰衡和孔融之間的故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能詩善文,自不必說,與禰衡交往甚厚。其時孔融年過五十,禰衡年方二十,但不影響二人談詩論道,推心置腹。

    忘年之交,只問詩書,不問年輪。

    八拜之交之生死之交,這出自一出元雜劇。二人在戰場上彼此依靠,共同進退,不畏生死,成就了一番過命的交情。

    生死之交,不畏刀劍,笑對血火。

    於是古人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稱為“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超越時間與生死,金燦燦而又沉甸甸,但經常從一些人的嘴裡大咧咧輕飄飄的吐出來,可嘆可嘆!

    “八拜之交”是一種深厚而真摯交情的,在古代禮儀中,卻有“八拜”之禮,主要是君臣之禮、兄弟結義之禮。除了八拜,還有十二拜、二十四拜以及在瑤寨中流行的誇張的三十六拜禮。

    “二十四拜”禮也稱為“大禮”,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求神拜佛之用。《水滸傳》中,宋江等梁山好漢朝見宋徽宗時,便用了“二十四拜”大禮,這昏君老兒何德何能?!

  • 3 # 文史墨客

    萬丈紅塵杯中酒

    千秋帝業一壺茶

    金戈鐵馬天下事

    千年歷史任人評

    “八拜之交”的來歷

    古往今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了表示或者見證他們的交情,行結拜之禮,對外都號稱“八拜之交”,以此來顯示其交情的深厚。

    其實,古時候最初的八拜是指世交子弟進見長輩的禮節。說的是在宋代,北宋賢相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接物傲慢無禮,表示這樣的晚輩一定要好好地修理。有一次,李稷專程拜訪文彥博。文彥搏有意怠慢他,讓他在客廳坐久坐半天文彥博才出來。接著文彥博對李稷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行八拜之禮吧。” 李稷因文彥博是長輩,又在他家裡,沒辦法只好拜了八拜。這樣文彥博以長者身份打擊了李稷的傲氣。之後,李稷改變了自己的那種縱情傲物的做派,大為收斂,後來成為當時有名的公卿和廉吏。這就是八拜之交的由來,是當時晚輩或弟子進見到有身份名望的長輩時所必須履行的禮節。

    “八拜”指的是哪八拜

    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如《紫釵記》、元曲《凍蘇秦》、《西廂記》等經常出現這個詞,但這時候的“八拜之交”意義上已經發生了變化,專指結拜的異姓兄弟姐妹。古人造詞和意義上的變化,都是有他的來龍去脈,既然說八拜之交,表示其交情的深厚,儀式之隆重,肯定有定為八拜的道理。那究竟是哪八拜,拜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拜,知音之交

    拜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據說伯牙在乘船遊覽時,面對美景,他興趣盎然,彈起悠揚的琴聲。樵夫鍾子期在岸邊欣賞他彈琴,流連忘返,而且還和伯牙描述所感受到的意境,與伯牙想表達的完全一致。伯牙感慨地說:真是我的知音啊。鍾子期過世後,俞伯牙來到他墓前彈奏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曲子,然後自斷琴絃,從此不再彈琴。真可謂知音難覓,失知音而意絕。

    第二拜,刎頸之交

    拜的是廉頗和藺相如,我們在中學課本中的大將軍廉頗和士大夫藺相如的故事,讓人們津津樂道。他倆由最初的互不相讓到最後為了國家利益,冰釋前嫌成為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共同為趙國效力,為後人所稱道。。

    第三拜,膠漆之交

    拜的是陳重和雷義。陳重與雷義感情很深,而且都有才華。陳重被太守舉薦為孝廉,他十多次表示把功名給雷義。幾年後兩人同時官至尚書郎,後來雷義被免職。陳重也馬上辭官還鄉。不久雷義被保舉為秀才,這時他寧肯不要功名也要和陳重共進退,雷義就假裝發瘋不去就職。他們的事蹟坊間一時噪起,人們讚歎道,融為一體的膠和漆,都不如他倆共進退,同生死的深厚感情。

    第四拜,雞黍之交

    顧名思義雞和米的關係,雞離不開米。張元伯和範巨卿是最初的典範。範巨卿和張元伯是同窗好友。後來範巨卿要回故里,兩人約定兩年後互相拜見父母。兩人都堅信對方不會違約,果然都如期赴約。後來張元伯病逝。範巨卿夢見了張元伯叫他:“巨卿,我死了,你不能不來”,範巨卿醒來落淚痛哭。張元伯下葬那天,範巨卿還沒趕到,靈柩死活進不去墓穴。不一會,範巨卿騎馬趕到,弔唁說:“走了吧元伯,從此決別,泉下再見” 說來神奇,靈柩緩緩落下,參加葬禮的人,無不為之落淚。

    第五拜,捨命之交

    羊角哀和左伯桃是祖宗。戰國時左伯桃與羊角哀一起去楚國,途中遭遇大雪,所帶衣服糧食難以為繼,左伯桃把全部所帶的都給了羊角哀,自己入林中自殺身亡。後人感念其友情,將這樣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第六拜,生死之交

    劉備、關羽和張飛是後人仰慕的物件。桃園三結義,三人志同生死,後來戮力同心,報效國家和黎民,並且打下了一片天地,他們三人唇齒相依,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被後人稱讚和羨慕。

    第七拜,管鮑之交

    拜的是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和鮑叔牙從小要好。年輕時管仲家裡窮得連奉養母親都難,鮑叔牙就主動幫助他,做生意管仲不出本錢。但賺錢後,管仲拿的遠遠多於鮑叔牙的。打仗時,每次管仲都表現得貪生怕死,不敢往前衝,大家都罵他,鮑叔牙替他開脫說,管仲惜命是為了要照顧老母親,是大孝。管仲感嘆說:最懂我的是鮑叔牙。後來,在齊國內亂中,管仲想幹掉公子小白,可是不料小白取得勝利,也就是春秋五霸的齊桓公,他想任用鮑叔牙為宰相,但鮑叔牙堅辭不就,並極力推薦管仲,說管仲什麼都比他強。齊桓公在苦勸下從了鮑叔牙之言,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沒辜負鮑叔牙的厚望與信任,終成一代名相。後人在稱讚朋友之間這種捨己利人的友誼時,稱其為“管鮑之交”。

    第八拜,忘年之交

    禰衡和孔融是先人。忘年之交,意思是年齡和輩分不在一個檔次上,但有了好朋友的交情。《後漢書·禰衡傳》記載,兩人相遇時,禰衡20歲,而孔融已經四十多歲。孔融是孔子後人,博才多學,是建安七子之一。而禰衡也多才,能言善辯,且恃才傲物,經常詆譭諷刺當權者,最後也因此喪命。只有孔融很看重他,孔融很欣賞他的才華。而兩人的年紀差距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

    “八拜之交”的結交情義,雖然是由封建社會的不被現代人認可的江湖義氣所演變而來,但它代表著人們對一種美好純潔感情的嚮往,它在歷史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

  • 4 # 一抒己見

    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能聽說“我與你父親是八拜之交”、“既然仁兄與我如此投緣,不如我們結為八拜之交,仁兄意下如何”類似的臺詞,這裡都提到了“八拜之交”,那這“八拜之交”究竟指的什麼呢?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當俞伯牙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鍾子期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鍾子期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鍾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了,俞伯牙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廉頗不滿藺相如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而官居自己之上。藺相如為國家大計棄私人恩怨於不顧,處處忍讓廉頗。廉頗知情後非常慚愧,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此後,他們一文一武,齊心協力,守護趙國。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重和雷義志趣相投,情同手足,都是德才兼備之人,為了對方,功名都可以謙讓和放棄,這種榮辱與共的行為十分難得。兩人的友誼深厚密切,連膠和漆都望塵莫及。二人為官期間,勤政愛民,政聲載道。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範巨卿與張元伯同時在太學學習,巨卿回鄉前和元伯約定,二年後回來去他家拜見他及他的家人。二年之期到了,巨卿如約而至,二人開懷對飲。後來元伯病逝,等巨卿前來,靈柩才肯下葬,巨卿為元伯的墳地修葺種樹之後才離去。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結伴去求見楚元王,路上遇到了暴風雪。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來,角哀封官拜爵,回來厚葬伯桃。為了讓伯桃的靈魂安息,幫助伯桃的靈魂與強大的荊軻之魂鬥爭,自刎而死,葬於伯桃墳墓的旁邊。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不打不相識,桃園三結義,於亂世中共謀大業,關張二兄弟輔佐大哥建立了蜀國。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打響夷陵之戰,後因惱羞於此次慘敗而一病不起,白帝城託孤。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與鮑叔牙兩個人的關係親密無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眾人對管仲心存誤解時,鮑叔牙竭力為管仲辯解,而管仲根本不需要向鮑叔牙解釋什麼,他的難處,鮑叔牙全知曉。管仲不得不感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如果沒有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齊桓公未必當得了春秋霸主。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禰衡恃才傲物,基本沒什麼朋友。孔融和禰衡的年紀相差非常多,因極為欣賞禰衡卓絕的才華而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他們的友誼難得而寶貴,但有些事做得太極端了,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捨棄自己的生命,丟下朋友一個人孤獨地活著,這樣,真的好嗎?

  • 5 # 靈魂的感觸

    “八拜之交”,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成語,一個文化內涵極為深厚的成語!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這個成語,也深知它所表達的意思,然而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這“八拜”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想必知曉的朋友肯定不多吧!下面我們便來看看這“八拜之交”最初的由來以及如今這“八拜”背後的深層含義吧。

    八拜之交的由來

    成語“八拜之交”出自宋代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宋代名臣文彥博聽說當時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於是有一次文彥博在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由此,引申出了現代的成語“八拜之交”。其原意是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而現在也泛指結拜的兄弟姐妹之情。

    八段真情演“八拜”

    都說八拜之交,那麼有哪八拜呢?其實最開始這個“八”也不過是個泛指,但如今大家總結了前人的八種至深的友情,使得這八拜的寓意也更加豐富了。

    管鮑之交,這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兩人之間的友情,《史記·管仲傳》中寫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便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這段深厚情誼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想當年岳飛將軍也曾感慨:“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你是否遇到了你的知音呢?刎頸之交,這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將相和的故事,大將廉頗和丞相藺相如終結刎頸之交,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捨命之交,所指的是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之間的故事,相傳兩人曾結伴去拜見楚莊王,但途中遇到了大風雪,加上他們的衣服都很單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便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後來人們便將有著深厚友誼的知心朋友稱為“羊左”。膠漆之交,指的是陳重和雷義之間的友情,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雞黍之交,說的是正規化和張劭之間的情誼,張勳寄夢告離別,正規化驚覺送友人!張勳離世,正規化匆忙奔喪,最後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送故友最後一程。忘年之交,說的是孔融和禰衡之間的故事,《後漢書·禰衡傳》記載:"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生死之交,說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情義!

    這便是“八拜”,八拜之交,想必你現在應該很清楚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克雋逸唱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