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官虎嗅香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在特定的時間線上去分析,蒙古騎兵天下無敵時還沒有明軍。而在元末時期,蒙古騎兵已經不能稱之為天下無敵了。

    在鐵木真時代,不光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軍事能力政治能力達到了世界頂峰。就連他手下的那一眾將領所表現出的能力也是碾壓所有對手的。這種人才儲備是蒙古大軍戰無不勝的保障,決定著軍隊能力的上限。

    到了元末,蒙古軍隊已經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將軍了。這些士兵其實還是沒問題的,否則一個王保保不可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只是當時的皇帝太坑了,一個王保保獨木難支。

    再一個元末內部實在混亂,中央集權很差,部隊各自為戰,很多甚至直接投降了朱元璋。這就造成蒙古人打蒙古人的局面,而且投降的蒙古騎兵有吃有喝裝備精良。

    這些投降的蒙古騎兵作為前鋒,成為了明軍攻城拔寨的利器,加上漢人的火器和新研發的弓弩,這就是加強版的蒙古鐵騎。他們依靠出色的軍事素質和升級的裝備,打得曾經的戰友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說蒙古騎兵從單兵上並不存在所謂的衰落,只是內外部環境的改變,讓他們不具備以前一枝獨秀的威力了。

  • 2 # 1夢迴吹角連營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弱變強,由強轉衰的過程。封建社會的朝代更替就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蒙古騎兵能征善戰,縱橫天下。但在忽必烈滅掉南宋,統一全國之後的時期裡,一方面,元朝統治者排斥具有四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漢文化,採取民族壓迫,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反抗,為元朝的滅亡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元朝的統治者只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而且苛政猛於虎,喪失了民心。當元朝末年農民起義暴發時,立即遍及全國。廣大農民為了推翻元朝的民族壓迫,紛紛參加起義軍,個個都奮勇殺敵,最終打敗了蒙元軍隊,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 3 # 石海釣沉

    因為明軍裡就包括了大量的蒙古騎兵,而且跟著農耕民族混,這批人吃的好穿的好裝備也精良,打了勝仗有獎勵,萬一掛掉家裡婆娘和娃還有國家照顧,和對面那些破衣爛衫連鐵器都只能靠搶的同胞比,顯然更有作戰動力。

    早在北伐之時,朱元璋的軍事系統裡就吸納了大量的蒙古騎士,本來當時的大元已經四分五裂,幾股勢力間打的不可開交,朱元璋好整以暇從容北伐之下 ,除了少部分跟隨順帝遠遁大漠外,很多人打累了打煩了就自動留了下來,加之明代優容色目蒙古人,所以這部分人很快就融入了新的朝代,成為最初明軍中機動騎兵部隊的中堅力量。

    後來的靖難之役裡,朱棣自北地起兵的最大支柱之一就是從寧王那裹挾來的朵顏三衛,這一萬多蒙古鐵騎佔燕軍總數的十分之一,但卻在四年內戰中表現格外出色,由他們開散出來的蒙古軍魂也就此在明軍裡紮下了根。

    明末,李成梁等名將手下都有為數不少的蒙古騎兵精銳,各位領軍大員要麼和邊地蒙古貴族聯姻,要麼把弓馬嫻熟的蒙古騎手延攬到自己麾下充當親軍,像滿桂等名將本身就是蒙古騎士出身,像祖大壽等人家族中也不乏蒙古血統。所以,明代以來,明軍至少邊軍系統的戰鬥力其實一點不弱,補給充分、士氣正常的情況下,和蒙古騎兵滿清騎兵過招基本都是能一對一不落下風的存在。

  • 4 # 牧童帥出天際

    舉個比較接近現代的例子,當時的蒙古與其他國家就好比二戰中的德國和蘇聯,初期德國憑藉裝甲優勢勢如破竹,後期蘇聯的軍工製造全開了,德國就再無勝算了,這和蒙古用騎兵致勝是一樣的,明朝也組建了強大的騎兵,步兵也找到了對付騎兵的一些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