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百粉

    文史哲統歸於文科,但如果細分,它們又是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科。“文”側重於表達,溝通。“史”,透過不同的歷史事件的展示,洞悉事物演變的規律。“哲”,則側重於培養邏輯思維,讓人能很“理”而行,做正確的事。

    所以,能對一個事件作出正確的判斷,一定的文史哲的底蘊是不可缺少的。

    至於說文史哲具體能解決什麼問題。最直接的可能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問題。能夠準確地將某個己經發生的事或現象,表述出來,讓他人能夠在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充分理解你的描述。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而具有深厚的文史哲修養的人,往往能層次分明,要點突出地將事件或現象予以準確還原。與之相反的則是洋洋萬言,不知所云。說的不知說了什麼,聽的也不知說的人要表達什麼。

    當然,以上只是文史哲的一種基本功能。實際上,文史哲基本會貫穿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你生活中的每一個判斷,每一次的心理演變過程,都與文史哲所構建的基礎的思維方式有關。

    有人說,過去有許多“文盲”,從沒受過文史哲方面的訓練,他們一樣可產生判斷,也會有心理變化。可見,判斷與心理變化與文史哲無關。

    此言大謬。其它國家不評價,單說中國,人,生下來之後學說話,這便是接受了“文”的影響。而史,哲則透過一些民間故事,戲曲,評書等,漸漸地涉入到了每個人的思想之中。

    所以,即使是“文盲”他在生活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受文史哲方面的薰陶,也同樣會根據他所受到的文史哲的影響形成自身的道德判斷與價值判斷。

    所以,文史哲,(在現當代還包括科學)是多數人人生觀的倚托。而一個沒有獨立人生觀(無論好壞),會變得無所適從,渾渾噩噩,也就稱不上一個成熟的,健全的人。

  • 2 # 於無聲處沒有雷

    “文史哲”能解決啥問題呢?

    你提的這個問題,從你大腦裡產生,用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是“文”的作用。它解決了你“思想”丶“情感”丶“交流”的作用。

    “史”,就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或你親身經歷丶體驗過的事,事件發生的原因丶過程和結果,可以追述丶回憶丶檢討,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丶教訓從而讓你變得更聰明而智慧。“史”也可以用“文”來記錄丶記載下來供後人學習丶借鑑,從而提高認識,繼往開來。這就是“史”史的作用,而“史”的記載離不開“文”的工具,這又是“文”的第二個功能和作用。

    人們的生產活動丶社會活動丶科學實踐越益豐富和瀕繁,積累的認識,經驗越來越多從而產生“智慧”,掌握一些“自然”丶“社會”和“人的思維”活動的規律,為我們思想提供有用的選擇和決策,這就是“哲學”。

    而“哲學思想”也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表述丶表達,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述表達,著書立說用“哲學原理”讓更多人學習,指導人們生產丶生活和科學實驗,讓更多人丶後人學習丶借鑑,少走彎路丶少犯錯誤,發現自然更多秘密,創造更多科學技術,從而更大限度地為人類自身美好生活和人類文明進步服務,這就是“哲學”的作用。

    沒有“哲學”的頭腦,人們只能複製丶傳承前人的方法,面對新問題就只能祈禱“神”的保佑而“聽天由命”了。所以,哲學就是解決你的“大腦問題”丶“思維問題”,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才有“智慧”,而不會“盲從”,即使迷茫也很短暫能很快能“撥雲見日”,才具獨立思維。

    可見,“文”是最基礎的學習丶交流丶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少了它是不行的。“史”記錄了自然和人類存在和運動的軌跡,有了“史”才可以參照丶借鑑和積累經驗,總結出理論和規律。

    有了“文史”和現實的社會實踐才會產生“智慧”,圈在籠子裡只會變傻是不會產生“智慧”的。所以,哲學就是“智慧”之學,它必須在學習和實踐中產生,又指導“學習”和“實踐”,但只有“科學唯物主義哲學”才能指導我們“科學”地生活丶生產和科學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自願地改造自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