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鳥語花香80787863

    五六十年代的冬天跟現在一樣,五六十年代的人沒有像現在的人穿的羽絨服和各種棉襖棉褲,那個時候的大人穿舊了給小孩子改小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件棉襖一層層的補丁,裡面不是舊棉花就是舊羊毛,反正年年沒有新棉花新羊毛,沒有秋衣秋褲,都是穿夏天的衣服褲子當內褲,棉襖棉褲外面套個寬鬆的衣服褲子,穿髒了好洗,把棉襖棉褲弄髒了洗了就沒穿的了。

  • 2 # 使用者芭蕉雨

    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是真冷,我記得那時候上學的路上有一個大水坑,冬天凍實了,男孩子在上面推鐵環打陀螺,房簷上的冰化了滴下來又結成冰柱,晚上睡覺前臉盆裡的水是要倒乾淨的,不然早上起來就凍上了。那時候的孩子也不怕冷,穿的也不多,打雪仗,拿一根棍子去敲房簷下的冰掛,玩的熱火朝天

  • 3 # Lanius

    如果現在的冬天叫冷,五六十年代就是寒冷,內蒙的冬天就是極冷。

    現在天氣預報出現極端的字眼已經非常少見,那時候的冬天,三天兩頭有寒流寒潮南下,室外的冷是刺骨的,你必須穿棉襖棉褲,頭戴護耳棉帽子,翻毛皮鞋比較時髦,一般都是棉鞋棉襪子,部隊的大頭鞋,本地流行的是軍用大衣,裡面是羊羔毛皮外面大釦,暖和但沉重,那個時候沒有羽絨服,棉服穿的個個人都圓鼓鼓的。現在的苗頭羽絨服放在那個時候也不行,至少得登山穿的那麼厚的才管用。

    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壩上冬天都刮一種白毛風,實際是風捲起雪️像霧霾一樣的天氣,這種情況氣溫極低零下二三十度,人極易失溫凍死,司機回來說起來都後怕。

    壩上海拔在一千二百多米,寒冷的空氣在開著暖風的小汽車裡,你是感覺不到的,車外天極藍,茫茫原野被積雪覆蓋,白雪之中只有黑亮的柏油路蜿蜒綿亙,如果你開啟車門出去,會一口冷氣噎的你喘不上來氣,身體馬上冷到腳,強硬的寒風你根本看不見,只能感受。

    那個時候小孩出去玩都帶棉手套,拴繩掛脖子上,手背基本都凍的粗糙,叫皴。耳朵稍不注意就凍了,化開後的耳朵又紅又大,發癢結痂。

    那個時候一進入冬天就是滴水成冰,要開春才結束,水龍頭下面冰溜子冒尖,馬路上行人呼氣都是白霧。

    室內也好不到哪去,家家煤爐子取暖,白天還行,主要是晚上睡覺爐子需要封起來,爐火不能滅了,後半夜就冷,早晨起床被窩裡外冰火兩重天,真正的起床困難戶,現在想起來都難受。家裡窗戶和門都在入冬後掛棉布簾子保溫,窗戶簾要白天捲起來晚上放下去,早晨窗戶上一層白霜花,看厚度和麵積就知道當天冷不冷。

    現在一方面是氣候沒以前冷了,冬天冷的時間也短的多,去年和今年為例,到十一月取暖季了天氣還在零上五六度,十一月底才來了第一次寒潮,沒兩天就過去了。冬天穿棉鞋的很少,旅遊鞋就能過冬,羽絨服都用不著厚的,棉褲城市基本沒人穿了。上個星期竟然連續好幾天都是零上一二度,這在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六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內蒙古冬季的事,兩個孩子都凍壞了。

    五六十年代的寒冷是真的冷,現在北冰洋冰消雪化北極熊都沒法活了,強大的冷空氣自然也難孕育,寒流沒動力,寒潮下不來,下雪天也少,今年小雪大雪節氣都沒有雪,這馬上就要冬至了,一場雪也沒下。下雪覆蓋大地淨化空氣,固著廢棄物,大自然的神奇所在,如今冬天不冷,該下雪沒雪,反常必有妖,病毒就肆無忌憚的鬧騰,大自然的產物還得大自然收了去,人也是其中之一,標榜“人定勝天”的最終還是黃粱一夢。

  • 4 # 儒雅清風NH

    五六十年代冬天冷不冷看水面結冰答案就出來了,水庫,河溪,坑窪,特別是水庫,二個村距離是十公里,路是繞著水庫走,如果到了結冰季節,從冰上直接過去才三華里,冰面上孩子們上學,推車,排子車。騎腳踏車,做生意的,冰面整整盤成一條大路。人來人往。

  • 5 # 積極的星空D

    那時鄉下沒有溫度計,只是從景象判斷比現在的確冷的多。暴雪之後大地皆白,厚度一紮(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是常事,積雪將松枝壓斷履見不鮮、小河封凍、道路泥濘的腳印凍實後崎嶇不平、土地上凍也得接近尺數、屋沿下的冰凌常常近米、真可為冰天雪地一派北國風光。

  • 6 # 清湯淡茶

    說起室外溫度五六十年代確實比現在低,我們山東的湖面結冰足有一尺多厚。現在可不行了薄薄的冰面沒人敢在湖面行走,甚至幾年不結冰。

    室內溫度五六十年代冷的要死,潮溼的鞋墊都能結冰,能把腳放到鞋裡都要下定決心。現在的室內沒有再結冰的了吧,居住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的來說五六十年代室外溫度確實比現在冷,室內溫度現在確實比五六十年代高了很多很多。感恩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的冬天。

  • 7 # 真誠精靈DO

    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是進入農曆臘月北風怒嚎大雪飄,滴水成冰手腳凍破凍裂。湖河裡沿凌玩耍拉坨車跑大車,砸冰凌捉魚等等。更笑死人的是,我的一個同事當兵夜間小便時,尿竟然與地面冰成了一道孤線。

  • 8 # 春風得意285995453

    六十年代我才7歲,感覺很冷,我們北方(北京遠郊)取暖用火盆,燒土炕,土炕燒熱了剩餘的熟火放在火盆裡,那時最冷的時侯零下20度左右,因為當時比較困難,棉衣不是很厚,又沒有秋衣什麼的,所以感覺很冷,現在好了,屋裡面暖氣,工作有暖氣,感覺沒那麼冷。

  • 9 # 詩意晚風Yc

    五六十年代冬天有多冷,我還真不知道。我出生在湖南,從我懂事的時候起,那已經是七十年代了。記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外面到處一片銀白,山上的松樹基本上全部被壓彎壓斷,那雪的厚度一腳踩下去,直接沒入到大腿,少說也有幾十公分厚,茅草屋有些直接被壓塌,瓦簷倒掛的冰凌可達一米之長。

    北風怒吼,雪花像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人們都躲在被窩裡凍得瑟瑟發抖,因為那時的農村,連穿衣服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取暖裝置了。反正我是沒有穿過什麼棉衣棉褲,一件單衣一條單褲硬是與嚴寒鬥爭到底,正因為如此,我的抗寒能力比別人要好,從小到大沒有生過病,沒有去過醫院,即使冬天也敢洗冷水澡,這也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 10 # 張建源450

    那個時候是真冷,河面結冰還厚,很多大孩在上面玩,房上結凌棒有一尺多長,有人把它打下來放手上玩,有的還吃了玩,開心,就是窮、落後。

  • 11 # 坦蕩馬保明

    五六十年代代的冬天,零下幾度與現在的零下幾度有區別嗎,沒有區別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那個年代窮保暖跟不上,但心裡面是暖的平衡,體現在貧富差距不大上。

  • 12 # 友愛雪碧po

    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我家住閩西,那個時候,冬天的水田經常結冰。我是60上中學的,學校離我村十五華里,上學要步行。新公路土裡含水分多的地方,土裡的水分會結冰把路面撐起來。七八十年代的冬天也比現在冷。有的時候自來水管結冰,水流不出來。

  • 13 # 鄉土老康

    在六十年代,我們正處在青少年時代。也經歷過幾次大雪封路封門的現象,因為雪下的太大而無法上學,路上無法行車(沒有汽車,只有腳踏車,拉車)行人。

    在那個年代,冬天也不是太冷,也就是零下十度左右(黃河以南)。但是,入冬總會有幾次大風暴雪。農村取暖只有烤火度過寒冷的日子。

  • 14 # 李耳後人

    記得小時候,大冬天下雪,堆雪人打雪仗,上學都要踏著埋過小腿厚的積雪步行,遇到下坡就打滑梯似的溜下去,回來可就上不來了,只能另闢他徑。

    到了晴天太陽出來溫度升高雪化時,瓦房上的積雪融化,水流到屋簷都結成了又粗又長的冰柱,也是別樣風景,不小心掉下來能砸到人呢。早晨各家各戶都自覺地出來掃雪鏟雪,爺爺總是最早出來的。

    家裡的火爐子燒到晚上最熱的時候,在屋裡也是穿著棉衣棉褲,現在想起來估計18℃都不到吧,睡覺時蓋上厚被子,上面壓著毛毯,還要把棉衣搭在上邊,就是在家裡撥出來的哈氣也能看到,早上冷得實在是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

    那時的氣候真的比現在冷,最冷時不到零下三十度也差不多,二十七八度是有的,不像現在,冷到零下二十度就不得了了。

    啊哈,忘了說了,我說的是六十年代山西陽泉的事。

  • 15 # 使用者萬壺堂馬冀良

    六十年代我在郊區讀初中,每天早上騎腳踏車去上學需要戴棉帽子,戴棉手套,三公里的路程,否則手和耳朵都會凍傷,大部分小學生男孩子手背都有凍傷,我是居住在天津,那時冬天風很大,永遠沒有霧霾,有一句俗語“三級風電線唱歌,四級風警察跳舞”,警察站崗都要穿羊毛皮外套,棉皮鞋,棉帽子,如果穿現在的冬裝恐怕每年都要凍死不少警察

  • 16 # 菊2487373

    五六十年代冬日城市裡樓房很少平房多,家家都要生煤火,要買煤,按煙囪,有的家裡為了省錢,到了晚上就讓火滅了,到了中午孩子放學回來再生火做飯,他們幹吃飯沒有菜。穿的棉襖有的還露著棉花呢。在教室裡男同學課餘間總是自發的一起凍得跺腳。

  • 17 # 野鶴285635824

    那時候的冬天,我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我還是感覺比七十.八十年代要冷得很多,我是七零後的人,真正感受到當時的寒冷,何況五六十年代呢。

    那時候的自然界沒有遭到任何破壞,一切都是原生態,呈現四季本來的樣子。該熱的時候就熱,該冷的時候就冷。

    而不像現在,冬天就不是那麼冷了,地球不如那時候的乾淨和健康了,所以有些反常。

    我本人還是喜歡七八十年代,雖冷,但親情溫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思聰罕見為汪小菲發聲,說汪小菲做的非常對,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