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留住心中那片星空

    這還用問?“入不敷出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一個能外出打工的人,哪怕一天能掙個五六十塊錢,一個月也有個一千五到一千八。更何況能種得動地的壯勞力,若出門打工,誰不是一天能掙個上百塊錢兒。如果這個人不出門打工,圍繞土地打轉一個月,可能一分錢見不著,或許還要搭進去一部分的肥料錢、種子錢,最重要的是這個人還累得個半死。你說,誰還願意在那土地上消耗時間呢?

  • 2 # 淡定明鏡Co

    種幾畝田只能解決溫飽,而各種人力物力成本不低。而現在沒有人只侷限於溫飽。種田是賺錢的,只是賺錢太少,只有種一百畝以上才能賺到打工的收入。部分人把田轉給別人,用機械化智慧化集中耕種,而分攤成本就非常低。

  • 3 # 趙錢孫禮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現在只要有一技之長的農村人到城裡都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還不錯,相比種田來說要輕鬆許多,風不吹雨不淋。

    種田能夠解決溫飽,但要想過上富裕的生活有點難,不過種田大戶除外。

    只要允許農民外出打工,農村種田的人就不會多,你看現在農村裡種田的都是老人了。

  • 4 # 葛淦成

    誰都願意種田,只是現在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機械化,自動化,規模化,種子基因改善,水肥自動配給,不是過去一家一戶幾畝田能用得上的。要發揮機械化,自動化,的利。必須達到一定的量一定的規模。中國現在的農民都想靠著一畝三分地過上好日子,自己種得不到紅利,還可能虧本。所以有田的都等著國家徵收。或有人流轉給個高價,省得自己吃苦受累過不上好日子。中國的田地分到人口,包到戶已經縮住了承包戶思想。捆住了想種田要種田的人手腳。

  • 5 # 山東海哥

    還能因為什麼呢?經濟利益,種地的目的就是吃飯,根本不能養家,現在農村買車的,蓋樓的沒有一個是種地的,曾經有人問,靠種地什麼時間可以在城市買一套房,我的回答八輩子也買不到,種地根本積攢不了錢,三五畝地一年都不夠隨禮的,大家都知道現在紅白喜事一般200元,一年都會有幾十次,不願意種地的根本原因是效益太低。

    經常有人問怎麼激發農民的種地積極性,目前還真沒有好辦法,要想讓年輕人回家種地必須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現在打工多好啊!按月發工資,還有各種保險,以後可以退休,農民呢?到60歲一個月也就100多塊錢,所以引不起年輕人的重視,如果農民按照城市化管理,也有養老和醫療保險這樣還行。

    現在年輕人一個種地的沒有了,目前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就是農村留守老人,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老人完全可以勝任這項工作,現在不用幹活,從種到收一條龍,糧食直接送到家,未來農業生產就指望老人了,畢竟種地收益太低,一畝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是千兒八百,根本不夠人工費,我們種地從來不考慮人工,如果算人工是賠錢的,大家說對嗎?

    越來越多的農民會慢慢脫離農村,以後土地扭轉,有專業的組織負責種地,這才是農民的徹底解放,這也是農業的革命,未來種地的不在是農民,農民打工和經商,經常有人說以後老人不在了誰種地,這個大家不用擔心,這個國家早就考慮到了,現在各種農業組織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這是水到渠成的問題,大家說對嗎?

    農民依靠種地根本不能養家,一個孩子縣城讀書一年最少2、3萬,大家算算需要種多少土地,原本我們每家每戶也就是三五畝,大家說夠一個孩子讀書的嗎?每年都有很多人情世故,隨禮一年最少三五千元,大家說種地行嗎?所以目前只有脫離土地才是出路,大家說對嗎?

  • 6 # 隨心所欲5555

    這是笑話,兒童劇本才有這樣的話出現。

    既然種由都達不到“溫飽”,“賺不到錢”,又有哪個願意去種田呢?單單補助幾個錢解決不了問題,必須用法律調整。

    不是潑冷水,只有那些年老,體弱及小孩留守在家,凡是有能力的,體健力壯的青壯年都想出外創一創,有很多人創成功了,在城市安家樂業了。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諾貝爾等都是出外創一創的例證,且他們出的是國外創業。

    但凡是都有例外,那些種糧大戶就非常願意種田了,因他們從種田得到收益,得到實惠,他們有技術,資金雄厚,承包大量丟荒的田地耕種,賺到了錢,何樂而不為?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無論國防多麼強大,科學技術多麼先進,也不管是現在或將來,都離不開農業,農村,農民。

    這是領導擔心的事,關我們網友什麼事?瞎操心,安心上你的班。

  • 7 # 來自桃花源

    農民也不是天生就要種田,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須得工作,那麼生活在農村就只能選擇種田。可社會是不斷髮展的,如果靠種田過不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自然會選擇其它收入再高的工作。打工、經商便是為了創造更多財富的選擇。

    如果種田的收入能過上好日子,誰又不願意種田呢?主要是種田利潤低,已經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不願意種田。

  • 8 # 智尋居士

    人生有得有失。種田靠風調雨順,否則得不償失。其它因素就不細說。辛苦做快活吃,快活做辛苦吃,老人能動就到田地磨,弄點自然肥,多少收點度日子。年輕人出外打工沒保障。

    平原地方,政府辦點的地方可能要強些。

  • 9 # 老荷666

    恰恰相反,現在的農民願意種地了!

    “十三五”到“十四五”,五年之間糧價由八毛多漲到一塊三毛多。承包費起初以每畝一年五至六百元承包,耕地轉承得多了承包大戶們就減少承包地的價格。

    去年糧價大漲,承包大戶們並沒有漲承包費的意識,轉讓出去的農民要求漲價,不漲價就要回承包地,自己種。

    還有一種情況,近三年受疫情與國際形勢影響,打工的減員而且歇得多落不到錢,無奈之下農村年輕人回家種自己的地,這就出現了包地困難現象。

    如何破解呢?我想,一是打工潮重新流向城市,流進工價高的地方。二是掛著《農村種植合作社》、《農村經濟合作社》、《農業培植示範園》,還有“農村產銷一條龍”等等,等等理應提高承包費;其不知掛著各種牌子的國家給予補貼,而且按承包地畝數補貼,(包括各種農機補貼)。承包大戶們不應該在承包費上斤斤計較,小河有水大河才滿啊。

  • 10 # 使用者體驗現場

    誰願意種地,窮人才種地,農民是窮人,現在農民變成了富人了,誰願意種地,國家強大,人人都富玉了,有錢了,有錢還怕沒糧食嗎

  • 11 # 自由23797

    不願意種地,還是能掙錢,能買糧吃,如果是定量統購,那就不種地沒有糧食吃。另一方面有的少,沒有方法種,種地還的有生產資料,牲畜,犁,樓,等等!所以說有的人就不願種了。

  • 12 # 嶺北農夫

    △△從南坵崗地區看,主要三個原因:

    △△一是務工與務農的勞動價值“剪刀差”成倍、成數倍。南方種植一畝水稻,一般需要用工12至13個,每畝一茬產糧1000市斤,產值1500元左右;減去租、耕、種、肥、藥等通常費用800至1000元左右,每個用工收入僅40至50元上下,比較城裡務工經商收入,反差5、6倍以上。並在“通常情況"下不穩定。

    △△二是從農民種田的季節茬際、耕作流程、技術集約和生態保護等環節來說,均是“絲連藕不斷”的系統,是相互鏈條的體系。在畝坵田塊唇齒相依、犬牙交錯,灌溉連體、命脈共存的生態格局下,“單幹種田、土地戶營”為生產單元之路難走通了。儘管理論宣傳“土地承包到戶”如何精功盡責,最體驗實際的農民心中最有底,酸甜苦辣最有數。

    △△三是從“80人”開始、90、00、10出生的後輩人,隨著城鄉變遷和現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行為方式變化,一方面缺少知山知水知農情、前天昨天今天欠艱辛的青壯農民群體,已成為吃不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那種勞累辛酸苦果的人,越來越普遍了,“棄農失耕”成為了新時期三農建設的突出矛盾。

  • 13 # 蓬萊白臉南坡

    一,太容易掙錢了。

    二,活太輕,不能鍛鍊身體。

    三,到城市去,鍛鍊一下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線上教育工具型平臺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