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者青青
-
2 # 上進的奶茶Cc
對於每個個體來說,當錢是一種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要素時,錢不是罪過,而是人們努力的方向、動力。當錢成為一種滿足自己貪慾的一種工具,錢就成了罪過。
-
3 # 關於房產那些事
錢不是原罪,慾望是原罪。
錢作為度量衡,沒有生命、沒有思想、不能自行生產。要說是錢在驅動人們的行為,還不如說是人心中的慾望。再多的錢都能數得清,再小的慾望都難以只拿錢來衡量。慾望有大有小,有對有錯,有好有壞,不同的慾望驅使,就形成了不同的金錢訴求,有些慾望能透過金錢來實現,有些慾望不只有金錢就可以解決的,最終能不能形成原罪,都在於最初的慾望,和之後的慾望。而金錢在這場質的改變中,只能是一種有用或不太有用的媒介。
你不能說錢是好錢或壞錢,但可以論慾望是好的慾望或壞的慾望。錢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一種度量衡,慾望不光有本質的區別,還有深淺的區別!好的慾望,在適可而止的程度,會形成好的效應。不好的慾望,又不能適可而止,最後只能形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場面。
-
4 # 靜好and歲月
我們忙忙碌碌的去工作,無非歸根到底都是為了錢,過去一個饅頭就能讓人滿足,現在一個饅頭夾著肉片都不能讓人滿足,所以就要拼命的去掙錢,為了錢甚至有些人都不要命。我覺得錢不是原罪,人的貪婪之心才是原罪
弄清這個問題,要先搞明白錢是怎麼來的?錢的作用與價值,錢與人的關係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錢是不是原罪,也就一清二楚了。
錢是“貨幣”,也稱“錢幣”。中國使用“貨幣”與“錢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貨幣”最早稱“貝幣”,這是根據“天然貝殼”和“人工貝殼”起的名字。“貝幣”是古人用以進行貨物交換使用的。
商代晚期出現了人工用銅製造的金屬“貝幣”。到了戰國時期,以“貝幣”為代表的“貨幣”慢慢地消失了,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貨幣”,這就是“錢”,例如楚國地區的螞蟻鼻子錢,黃河盆地的布錢,祁巖地區的刀錢,三晉兩週地區的戒指錢等等,各地叫法不統一,但都帶有一個“錢”字。
秦漢時期產生了“方孔圓錢”,是用銅製作的。這種“方孔圓錢”,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北宋時期,發明了“紙錢”,稱之為:“官交子”,意思是官方發行的貨幣,“交子”就是“紙幣”(錢),與銅幣(錢)一起在社會上使用。
以上說明,“錢”是人制造的,用來進行貨物交換使用的工具。錢的出現,使它具有了顯著的貨幣價值。人有了錢,就可以買到自己所想,所需要的物資、物品,甚至能“買”到人心,打通關係,沒有辦不成的事。
事實證明,“錢”是助推貪慾之人的工具。人對錢有了貪心,會誤解錢的正確價值觀,把錢用來為自己的私利服務,往往不計後果,做惡事、壞事,最終成為罪人,階下囚。
對錢貪婪而變成罪人的人與錢有著直接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講,沒錢就沒有貪錢作惡事壞事的罪人,錢成了原罪。話又說回來了,錢是怎麼產生的?
古人物資交流本來是沒錢幣的,而是以物換物。人,為了物資交換、交流方便,發明製作了錢幣,用錢幣買賣貨物,替代以物換物,這是很方便的舉動。錢的出現,實際上是內因與外因的因果關係。
錢是外因,人是內因。外因是透過內因而變化的。換言之,錢是透過人而變化的,即可用於貿易,又可用於人際關係。用好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用不好,就會成為社會的罪人。因而,錢與人的關係相處的好與壞,關鍵的因素是人,而不是錢。
人能支配與管控錢的去向,而錢管不了人的所作所為。從這角度上細琢磨,錢應該是原罪,是人創造製作的錢害了某些人,使那些自私自利,貪心不足,利用錢做壞事、惡事的人,變成了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