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雲思鄉
-
2 # 莫明815
崇禎是有志之君,可惜生不逢時,自己政治能力有限,未能挽大廈於將傾,最終亡國。作為他,自殺是最好的選擇。否則,屈辱地活著,生不如死。而且,政敵也不允許他這樣的前朝君王活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唐李後主便是例子。
-
3 # 秦遠思
旰食宵衣、勤勤懇懇,自以為天縱聰明,其實渾身洋溢著家子孫陰冷歹毒、刻薄狂暴的惡毒基因。總以為治國理政都和反腐懲辦魏忠賢一樣旗開得勝,易如反掌,一味濫徵濫殺濫捕。從袁崇煥、盧象升、陳新甲、洪承疇、孫傳庭……一路下來,忠心耿耿、文武兼資的牛人,都被他坑死或逼走,難得有個楊嗣昌,也機關算盡、羞慚而死。剩餘魏德藻、陳寅、光時亨等劣幣,才不管他死活,混一天算一天。只能逼後殺妃砍女逐兒,超級家暴之後,自行了斷。
明末雖然很爛,但是換個稍微正常的守成之主,採取剿議得當、穩紮穩打的戰術,還是可以再維持數十年的。再不濟,新南北朝、南宋金元對峙的局面,完全可以形成。但不幸的是,遇到朱由檢這樣一個勤奮而頑劣的主子,徹底把崽天下、漢人的國家玩完了。
-
4 # 論史
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崇禎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定能活著,選擇自縊完全是迫於無奈,處在一種想逃又沒法逃,落在李自成手裡能否活命尚未可知的窘境上,自我了斷或許對崇禎來說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從當時的情況下,逃跑已經是不可能事實上在清廷和大順的兩面夾擊下,明廷在北方的形勢越來越險惡,崇禎在那時候就有從北京跑路遷都南京的想法,而且大機率沒有任何人暗示,完全是崇禎皇帝自己的想法。那是在崇禎十六年周延儒督師之前,崇禎有鑑於內外交困,曾與當時身為內閣首輔的周延儒密議南遷,並叮囑他不得向外洩露。所謂“上以邊寇交熾,與周輔延儒議南遷,命無洩”。但是這件事不知為何傳到了天啟皇后張氏那裡,張氏又向崇禎皇后周氏傳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周後又轉達給崇禎,崇禎皇帝在憤怒之餘只能取消了南遷的動議。
其後在崇禎十七年的正月,形勢更加緊急,李明睿又建議南遷,與崇禎皇帝秘密探討南遷的可能性,在談話中崇禎表示這事自己早就想幹了,只是沒人和他配合,給他臺階下,才拖到現在,“此事我已久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不久後,大臣李邦華也建議遷都,甚至已經秘密派人做南遷前的準備。但是均由於阻力太大,崇禎不得已恨恨作罷,當時崇禎恨不得把首先反對遷都光時亨的腦袋擰下來,“光時亨阻朕南行,本應處斬,姑饒這遭”。
《綏寇紀略·補遺中》:先是上命科臣左懋第往南中,察沿江舟師士馬之數。津撫馮元颺嘗請以挽漕之三百艘待命於直沽口,得密旨允行。上意非不欲南,自慚播越,恐遺恨於萬世,將俟舉朝固請而後許。
至此,遷都南京的事再也沒提過,崇禎才下定下定決心君王死社稷,“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為朝廷分憂,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復多言”。下面無一人敢擔待責任,崇禎做出這一決策,實有無可奈何的心理。
但是哪怕在北京內城被李自成攻破前,崇禎依然試圖逃出北京。但是,此時此刻明朝大勢已去,崇禎陷入了“有心逃跑,無人開門”的悲劇。不得已只能在萬歲山上自縊。此事在《國榷》、《石匱書》、《甲申傳信錄》、《罪惟錄》等史書中均有提及。
《國榷·卷一百》:召提督太監王承恩對飲,少頃,易靴出中南門,手持三眼槍,雜內豎數十人,皆騎而持斧,欲出東華門,內臣守城疑有內變,施矢石相向。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閽人辭焉,上太息而去。趨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且曙,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所以,崇禎在最後時刻已經是逃不出去了,如果不想落到李自成手中只能自縊。
如果崇禎落在李自成手裡,其善終的機會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小。儘管李自成在大舉東進攻破北京前給予了崇禎“君非甚暗”的評價,並許諾在崇禎投降後,給予其“如杞如宋”的待遇。但說實話,這種事情看看就好,不少亡國之君在死前都是一開始被後來者先優待的,在沒有利用價值後被除掉。
從李自成進京後的做為上來看,至少崇禎落在他手裡不會好過,這兒有兩件事值得注意:
一、三月二十一日,在崇禎皇帝屍體被發現後,李自成僅僅命人用兩扇門板將崇禎和王承恩的屍體放在東華門,花錢二十串買了口棺材將崇禎入殮,而崇禎屍體第二天還暴露在外,二十三日才改殯,崇禎皇帝居然整整被暴屍三天,這就意味著李自成集團在心底裡對崇禎是很不尊重的。(當然,也可以理解,畢竟崇禎把李自成的祖墳都挖了,是個人都會不爽)
二、進京後,面對明朝宗室和皇親國戚,大順集團也沒有手軟,追贓助餉的時候甚至追到了天啟皇后張氏的頭上,這麼有統戰價值的物件,居然被折磨到連李自成的部下都看不下去,為了張氏的體面,只能讓其自盡。“追懿安皇后金,亦加拷掠,李巖保護之,使自盡”。
所以,如果崇禎落到李自成手裡大機率日子不會好過,極有可能在配合李自成整一個禪讓儀式後,或是剩餘價值被榨乾後,被李自成找個由頭給弄死,對外發布什麼“暴卒”而亡之類的說法。
所以,對於崇禎來說,既逃不出去,也不願意被他心中的“流寇”捉住,只能選擇自我了斷。
引用文獻:《甲申傳信錄》、《爝火錄》、《明季北略》、《綏寇紀略》、《三垣筆記》、《國榷》
-
5 # 石上泉水流
早在皇太極第一次打進北京後就應該改變祖宗制度了,號召藩王勤王,養兵備戰。也許各地豪傑見皇族都上前線了,有些人會投資人力物力,這樣一樣軍資就不會差,兵員也足。
-
6 # 帝都一帥137O128
其實大明王朝從建立那天起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這主要是建立者朱元璋違反人類文明及歷史進步的腳步倒行逆施恢復了許多野蠻的行徑,如人殉,皇子分封制,錦衣衛特務統治等等,僅就皇子分封各地這一項,就註定了王朝終有一天會被吃垮!這些皇子皇孫生前要建王府好吃好喝揮霍無度,死後又要建豪華陵墓地宮並將大量金銀珠寶陪葬地下〈參閱梁莊王墓就知多少奇珍異寶大量財富被埋入了地下〉,幾百年下來哪個王朝能供的起這百萬皇子皇孫的揮霍?而以南方人文官集團把持的朝廷又極力維護士紳不納稅不服勞役的特權,國家的稅賦只能拼命的去壓榨本己窮困不堪的底層百姓去獲取!按理說這個世受國恩享受特權計程車紳階層應忠於大明與大明患難與共吧,可偏偏這些怯於開疆拓土平日裡只會黨爭窩裡斗的南方士大夫們又自私利己,當明末內憂外患大廈將傾時,他們除了玩嘴卻一毛不拔更不出一兵一卒北上勤王坐看崇禎帝以身殉社稷!以至崇禎帝臨死前發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臣卻是亡國之臣的感嘆!時窮節乃見,崇禎帝臨死前才看明白這個從宋朝科舉制度完善後開始走上前臺把持朝堂的南方士大夫文官集團,眼裡只有南方家鄉的利益,只知維護自己家族不納稅賦的特權,而沒有家國一體的大局觀和忠於國家的意識,只要能維護他們的特權保住南方老家,他們可以隨時妥協投靠新朝!
恁心而論大明自遷都北上定鼎燕京後,北京城從未被滿蒙鐵騎攻破過,但卻破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也就是說被自己的人民推翻了!明末天災人禍不斷又時時被滿清八旗侵襲,雖有袁崇煥盧向升孫傳庭等一眾幹才的奮力支撐,但又被剛愎自用的崇禎帝一一斷送,萬箭穿心萬念俱灰走投無路的崇禎帝只能用自縊以身殉社稷的慘烈方式來維護自己做為君王的最後尊嚴!
-
7 # 豫輝秀士
首先,崇禎是否可以活著,尚不可下定論。從李自成義軍進入北京城後的種種驕橫作為來看,崇禎即使不自縊,性命也很難保全。
其次,倘若李自成不殺崇禎,加以優待禮遇,但以崇禎剛烈尊貴之心態焉能俯首溫馴?畢竟與蜀漢劉禪性格情勢不同啊。
最後,崇禎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更談不上庸君。個人還是有能力、有抱負、有信仰的,生死榮辱自有考量。靖康之恥歷歷在目,亡國之君求死無門。
死,每個人唯一共同的歸途。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或忍辱偷生,或頂天立地浩然正氣。或遺臭萬年,或流芳百世。崇禎帝選擇捍衛大明顏面,贏得後世唏噓禮遇。
-
8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崇禎之所以自縊是因為他有著身為皇帝的驕傲和尊嚴,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他可以選擇苟且偷生,作為一個大臣他可以卑躬屈膝來換取榮華富貴,但是作為一個王者他的尊嚴不允許他向敵人低頭,但是面對大勢已去的大明王朝,他又知道自己已經無力迴天了,自己除了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又別無他法;一個王者縱然他在落魄依舊是一個王者,他不可能接受敵人的侮辱,同樣也不忍心看著敵人衝進自己的都城來欺壓自己的百姓,因此他只能選擇一死了之;作為一個尊貴的王者,縱然在去世後也要保證自己儀表的乾淨整潔,而引刀自裁顯然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他只能夠選擇以自縊的方式來完成自己最後的遺願。
人都是好生惡死的,崇禎雖然心有大志卻無力去改變當下的局面,留下了無數的嘆息,但是他不失為一個合格的王者,成為了後世君王的典範。
-
9 # Mr. 周
應邀。因為在朱由檢的角度他已經無路可退了,在此之前朱由檢就特意開過內部會議,討論是否遷都南京再做打算,可大臣一致不同意,說天子乃國家精神支柱,若遷都則影響前線士氣,可沒過多久局勢就更惡劣了,又討論遷都事宜,大臣還是不願意遷都,說什麼忠君愛國的屁話,其實大臣們都有自己的打算,就快堅持不住了,朱由檢找心腹提議讓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籌款募兵,以備不時之需,依舊遭到群臣反對,依然用什麼正義之師和什麼忠君愛國來忽悠朱由檢,直到大臣們開啟大門迎闖王崇禎才似乎明白了龍椅上那個人姓什麼已經完全不重要了,就算投降也只會讓皇族受辱,自己同樣會被臣子們作為甩鍋物件,並且他完全不具備像勾踐這種威望和潛質,心灰意冷殺死妻女,雖說是亡國之君卻也算給他們老朱家留下了最後的倔強和尊嚴。就李自成進入北京前明大臣的做法無疑印證了以上幾點,朱姓王朝確實已經失去了家族和百姓的支援,就算能逃出北京,也是杯水車薪,無濟與事。
-
10 # 愚叟釣淺灘
亙古至今,改朝換代,是破舊立新的客觀存在。明末崇禎已到了山窮水盡,英雄末路。他選擇自縊還是正確的。如果活下來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了之以自己的名節。
-
11 # 小馬哥Aa
崇禎帝剛繼位,接收的就是明帝國的一個爛攤子,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憑良心說崇禎帝並非昏君,也不是庸主,但距離雄才大略還差得遠。他手底下沒有力挽狂瀾的股肱之臣,也沒有全心全意忠君報國的能臣幹吏,有的全是些自私迂腐的讀書人。當時明帝國僅有的一線生機就是遷都南京,再圖後事,但朝堂上的大臣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都不同意此種做法,導致連最後一線生機都失去了。崇禎帝選擇自縊煤山,一方面覺得自己身為亡國之君,無顏面見天下人,另一方面何嘗不是看透了世態炎涼,看不到希望了,只求解脫。他的死雖不如項羽的死那麼轟轟烈烈,慷慨悲壯,但也值得後人歌頌,稱讚。。。。。
-
12 # 商海一舟3
一個優秀的皇帝,應捨命沙廠,誓死保衛自己的錦繡家邦,保護好黎民百姓免遭塗炭。但一個皇帝如果做了亡國之君,階下之囚,過生不如死的日子,即便“樂不思蜀”,“故國不堪回首”,等皆是罔然,莫若以死告尉天下,以死告尉烈祖列宗。
-
13 # 悠然箭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天子,建文、崇禎以身行之!刻進骨子裡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漢人血性!
即使英宗被俘,然于謙等朝臣擁立景帝,亦不屈於靼韃!
-
14 # 隨意健身
有的人可以像狗一樣活著,可大明皇帝朱由檢,也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的血還是高貴的,他留著的是正真的漢人的血,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血,他那高貴的出身,高傲的骨氣,使他不會受任何的侮辱。他可以去死,但也要自己選擇去死,任何人都無法決定他怎麼去死。歷史上亡國的末代皇帝很多。但是在大一統王朝的末代皇帝中,我想不出除了崇禎皇帝以外的君王,能以身許國的。從這一點來講,崇禎皇帝是個真正的男人,中國古代沒有不亡的朝代,而崇禎皇帝永遠不死。
回覆列表
請做解釋:“本可以活……?“
敵困城破,四面楚歌,
孤家寡人,走投無路,
崇禎無奈,選擇自縊!
即使投降,苟活一時!
若不服氣,請查史料!
闖軍滿清,如何待“明“……?
如果換你,又能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