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style

    當然可以!

    在越戰期間,北越也利用高炮、SA-2防空導彈擊落數十架美軍B-52戰略轟炸機,後來,北越被戰略轟炸炸懵了,這才簽訂巴黎和平協定;

    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利用中式防空導彈也擊落過伊拉克的轟-6D和圖-22;

    1987年,利比亞圖-22偷襲查德法軍基地,被霍克導彈擊落一架;

    俄格衝突期間,喬治亞就利用老舊防空導彈擊落一架俄羅斯的圖-22系準戰略轟炸機——俄軍居然出動它偵察格軍!

  • 2 # 風無痕

    能,不只是導彈,天基武器系統也能把轟炸機打下來。

    像高能鐳射、電磁武器等等衛星武器平臺,打個戰略轟炸機跟玩似的,怕就怕,雷達不行,反隱跟不上,發現不了人家,那就別說打人家了,你找都找不到,拿啥打?

    說句真實的玩笑話,別說導彈了,力大磚飛,往天上丟制導炸彈都能把戰略轟炸機玩下來,我說的往天上丟東西這個,可不是亂丟哈,而是一種電磁旋轉裝置,用強大的離心力,把炸彈甩飛出去,達到一定高度,炸彈的推進器啟動,開始工作尋找目標,再引爆。

    下邊我PO張圖,看一下就圖一樂吧

  • 3 # 王司徒吃瓜

    戰略轟炸機?我懷疑你在逗我。

    連B軌道上的彈道導彈現在都能用攔截導彈打下來,戰略轟炸機有什麼不能打的?

    眾所周知,二戰以後統領戰場的是導彈。離我們這個時代越近,導彈技術就越發達。

    導彈、雷達,都依託在電子技術的革命化發展上,效能隔幾年就會有次增強。

    如今的導彈防空已經形成了高度密集和發達的神經網路,整個區域成面狀地對來襲飛行物產生反應和攔截,轟炸機這種大型目標躲又躲不了,藏又藏不住,一不小心就會讓導彈幹掉。

    換句話說,各個大國的防空體系,早已把防空要求放到更高的路基、天基、海基反導防空上面了,最屁還有個國土戰機防空體系,對付一般戰略轟炸機完全是牛刀殺雞。

    所以,曾經高高在上的轟炸機,其實已經被愈演愈烈的導彈技術給創死了……早就創死了。

    二戰結束以後的冷戰時代,就是一場戰略轟炸機的興衰史。

    戰爭期間噴氣式戰機技術出現,戰後這條科技樹迅速開枝散葉,空前繁榮。

    舊式的活塞戰機被淘汰,新型的噴氣式機型迅速佔領了天空。

    作為大飛機的轟炸機們也不例外,逐漸誕生了一大批強悍的噴氣式轟炸機,就連美國二戰中設計的B-36轟炸機,都為了不落伍,楞給自己換了副噴氣引擎。

    噴氣式發動機技術讓轟炸機飛得更高、更快,也獲得了更大的載彈量,開發出更遠的航程。

    像美國的B-52,蘇聯的圖-95,英國的“火神”等等,都是冷戰時有名的轟炸機。

    剛開始的時候轟炸機依舊秉承的是二戰的老一套理念——只要飛得高,誰都打不著。

    招數雖老卻有效,早期那批腿短耗油還操作困難的戰機還真不一定能拿下這些轟炸機。

    於是便催生了一種特殊戰機再次發育——截擊機(二戰就已經有了)。

    截擊機的效能非常單一,它們的目的就是打轟炸機,所以除了飛得快、爬得快、飛得高以外,基本不做其它要求,連拐彎都無所謂。

    在人們預測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轟炸機群會在電子干擾和戰機的掩護下大舉入侵,用核彈將對方摧毀。

    那個時代的彈道導彈技術也遠未有後世發達,所以轟炸機才是扛大樑的裝備。

    為了攔截轟炸機群,便需要截擊機這種速度快、反應快,能在關鍵時刻撲上去的裝備。

    透過截擊機發射的導彈,能將很高空的轟炸機擊毀。

    於是轟炸機也發生了變化,在高空效能外,又開始追逐高速效能,誕生了很多效能極為變態的高空高速轟炸機。

    如美國曾經研發的XB-70“女武神”,60年代的超級計劃,這種轟炸機能達到恐怖的3馬赫。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世聞名的SR-71“黑鳥”能飛3.35馬赫,但“女武神”卻還要攜帶11340公斤的航空炸彈。

    不過XB-70這樣的戰機儘管打破了許多記錄,效能非常野蠻,卻在60年代下馬了。

    為什麼下馬了?最大的因素是當時出現了一個“大事件”——1960年,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被蘇聯地空導彈擊墜。

    這預示著高空高速轟炸機的效能,很可能已經追不上導彈發展的速度了。

    而且人們可以很簡單地推測:轟炸機這種巨型噴氣式飛行器將在短時間內被導彈所超越,因為一個是噴氣式發動機,一個是火箭推進。

    於是美大陸部巨大的反對浪潮,讓XB-70徹底地死翹了。

    如果這種轟炸機繼續發展下去,它將成為蘇聯發展的米格-25“狐蝠”截擊機都無法追趕的存在。但美華人的恐蘇症太嚴重,他們把米格-25想象成了一種超級戰機。

    實際上,隨著導彈的高速發展,戰略轟炸機的衰落比人們能推測的更快,到80年代時對空導彈和雷達構成的防空火網,加上各種戰機的先進空空導彈,已經讓轟炸機有些玩不開了。

    也正因為如此,大國將更多的權重分配給了彈道導彈核潛艇體系,讓它們儘可能地去補足轟炸機拉胯以後形成的空缺。

    隨著轟炸機的整體衰落,很快截擊機也跟著衰落了,因為對付轟炸機不一定再需要這種專用的“矛”了,人們用多功能戰機攜帶的導彈,或者稍微高階一些的地面防空導彈,都能將轟炸機輕鬆擊落。

    而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在電子化資訊化浪潮中的高速發展,也更加嚴重的破壞了轟炸機的生存。畢竟導彈比轟炸機可難得攔截多了,至今彈道導彈攔截仍然是全球為數不多大國的頂尖技術。

    到最後,美國實際上只發展出了一種超音速轟炸機——B1,而其中的B-1A型又因為高空高速已經不適合於未來的作戰被淘汰,僅留下了B-1B。

    今天的B-1B“槍騎兵”儘管作為轟炸機而言效能很不錯,但美華人已經不敢讓它們扛大樑搞突襲了,反倒在不斷髮展“防區外攻擊”能力。

    俄羅斯也一樣,儘管保留了相當多的圖-22M和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但它們其實都不敢在導彈和新型戰機面前嘚瑟。

    沒法子,如今的雷達、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太厲害,很容易就能搜尋到轟炸機這種大型目標,然後將其幹掉。如今的導彈連高速飛行的彈道導彈都能攔截,怎麼會怕一架轟炸機呢?

    一發不行就兩發,兩發不行打4發,這世界上的防空導彈管飽,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卻實在是不多。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會早早地開發隱形轟炸機。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對了,轟炸機靠硬衝或飛得高,甚至貼地玩低空突防都躲不過導彈,只能偷偷摸摸藏起來,才能瞅冷子體現自己的價值。

    毛主席《論持久戰》說得好嘛,戰爭的根本目的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現在負債人越來越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