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臺說

    清代入關後二百多年,自順治至宣統,共歷十位皇帝。其中有兩位皇帝曾經先後遭遇刺客:雍正帝和嘉慶帝,都是清宮奇案、謎案。

    雍正帝遇刺事件很出名,有諸多說法。相比之下,嘉慶帝遇刺事件少有人知,當然主要是雍正帝的名氣大。

    今天說嘉慶帝遇刺的事。

    嘉慶帝遇刺經過‬

    自從雍正帝時期擴建圓明園之後,清朝歷代皇帝便開始將其做為行宮,時常居住在此處理政務。

    話說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1803年4月11日),在圓明園居住了一段時期的嘉慶帝,準備回駕紫禁城。

    一路順利。當嘉慶帝一行人進入皇宮神武門時,突然從西廂房南牆處衝出一條大漢。

    大漢迅速衝近嘉慶帝轎子旁時,隨從們看到大漢手提一把短刀,殺氣騰騰。

    跟在嘉慶帝轎子旁的定親王綿恩馬上反應過來,上前阻攔。大漢舉刀便刺,綿恩的衣袖被刺破。

    隨駕的大臣、侍衛們也隨之衝過來。

    然而大漢身懷武藝,與眾人糾纏在一起,瘋狂刺傷了幾名侍衛。

    但是畢竟寡不敵眾,何況大內侍衛們都是頂尖高手,大漢很快便被眾人擒住。

    堂堂大清皇帝竟然在皇宮內遭遇刺客,而且親王被劃破衣袖、侍衛被刺傷!

    這個驚人事件很快不脛而走,傳遍朝野,輿論譁然。

    “天字第一號案”審理過程

    嘉慶帝震驚、暴怒,遇刺當天便下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嚴查此事。然而沒有什麼進展。

    隨即,嘉慶帝下令增加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一同會審。

    在這樣高規格的審訊團運作之下,很快得到了刺客的一份供述。

    刺客自稱陳德,四十七歲,父母曾是滿族鑲黃旗人松年的家奴。因而陳德自幼隨父母在主家當差。

    父母去世後,陳德便在京城謀生,輾轉在幾個官僚、富戶人家當廚子、奴僕。

    陳德妻子病死後,家裡有八十歲的癱瘓岳母、兩個未成年的兒子,生活十分艱難。最後 ,主家嫌陳德家人口多、能幹活的人少,將他一家趕出。

    陳德帶著一家人投親靠友,受人接濟,自己一時又找不到差事,萬念俱灰之下便想一死了之。

    本月十八日,他將在外當僱工的15歲的長子祿兒叫回家團聚之後,準備自尋短見。但轉念一想,自己這樣悄悄尋死顯得窩囊,於是就有了死個驚天動地、行刺皇帝的念頭。

    於是,二十日晨,陳德懷揣尖刀,聲稱替祿兒找個做工的人家,帶著他出門。

    陳德帶著祿兒混進了紫禁城。隨後,就發生了陳德行刺皇帝的行為。祿兒見勢不好,當即拔腿逃走。

    對於陳德的上述供詞,會審諸臣與嘉慶皇帝顯然很不滿意。

    一個失業廚子,無緣無故行刺皇帝,而且既無主使也無同謀及幫兇,這不合常理。而且,他從何得知皇帝的行蹤、又是怎樣混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呢?

    於是,嘉慶帝命令大臣們加緊刑訊,並抓捕或傳喚陳德供詞中提到的所有人員。

    審訊團不敢怠慢,加班加點,傳訊陳德的兩個兒子、親友、租房之地的保甲,他們均稱對陳德行刺皇帝事件事先並不知情,沒發現預兆。

    陳德過去的僱主中,有個內務府的包衣叫達常索。審訊團推測陳德應該會從他那裡得到皇宮的相關資訊。

    傳訊達常索,他說幾年前在宮中侍候誠妃娘娘時,曾讓陳德隨同進宮送過碗盞雜物,陳德當時還與太監一起辦過車輛事宜。傳訊相關太監,但是他們稱之後再未與陳德交往過。

    於是,審訊線索中斷。

    審訊團只好又嚴審陳德,拷問其從何得知皇上還宮訊息及路線。

    陳德供述,他有了行刺皇帝的念頭時,偶然聽見街上人說起皇帝定在二十日還宮的訊息。原來,圓明園與皇宮之間有些路段是泥土路,因而皇帝御駕經過之前往往要先派人鋪墊清障。

    至於皇帝從皇宮何門入宮,陳德供述並不知曉,是隨意混進東華門之後聽到的。

    這份供詞雖然有了新的進展,但還是沒有關鍵資訊:陳德的主使、同謀及幫兇是誰?

    審訊團只好又把陳德的社會關係網,再次嚴密地查了一遍。然而仍無進展。

    於是,審訊團只好又聚焦於陳德身上。在使用各種刑訊手段之後,陳德反覆交待,口供未改。

    二十三日,也就是嘉慶帝遇刺的第四天,他下令加派九卿科道官員會審此案。

    在龐大的審訊團威逼之下,兵分多路、調查了各種線索無果之後,陳德供稱自己多次做過好夢,夢見自己要發大財,還會有龍袍加身,於是便有了行刺皇帝之舉。

    但他仍然堅稱沒有主使及同謀,並且說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敢胡亂攀扯、拉人下水。

    在幾天幾夜的輪番轟炸、嚴刑拷打之下,審訊團的大小官員們已是心力交瘁,而陳德已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因而,審訊團陷於兩難境地:如果不嚴刑逼問,深恐皇帝怪罪自己不認真辦案;如果再用重刑,一旦人犯死了,麻煩更大。

    而且更麻煩的是,如果非要逼問陳德隨意說出主使及同謀的人名出來,必然會牽連一些

    權貴人士,因為這類人中必然會有皇宮、朝廷的官員。何況陳德曾在一些官員、富豪家中當差為奴,自然知道主子的資訊。

    其實,就在嘉慶帝遇刺之後,朝野就議論紛紛,傳言猜測朝中哪些人是陳德的主謀、同黨,一時鬧得風言風語四起。尤其是嘉慶帝的政敵、一些被整治過的官員更是人心惶惶。

    例如有人說是和珅及其黨羽是幕後主謀。

    和珅是乾隆帝時的寵臣,嘉慶繼位後,和珅依然把持朝政,不把嘉慶帝放在眼裡。後來嘉慶帝將和珅扳倒、賜死,抄出的家產相當於清朝幾年的國家財政收入。但是,嘉慶帝為此也樹立了一大批敵人,據傳幾次險遭暗算。

    各種資訊彙總到嘉慶帝這裡之後,他也陷入兩難境地:

    朝廷最高規格的審訊團一幫人夜以繼日地審訊、查案,幾無所獲,也許正如刺客供述的只是臨時起意,沒有主使及同謀;如果非要逼問陳德隨意說出主使及同謀,難免他胡亂招供,必然會引起一場政治風波。

    幸好嘉慶帝還有理智的頭腦,感到這個案子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須儘快結案,穩定人心。

    陳德一案,審辦諸大臣盡心盡力,窮究其主使、同謀及黨羽,忠君為國,必應如此。但朕即位八年以來,仁政雖不多,卻也從不妄行殺戮,朝野上下,都是朕的臣工及兄弟子侄,朕不忍心無端猜忌任何一人。至陳德行兇,有如狂犬傷人、鴟梟食母,不一定必有主使、同謀,如果一味刑求,恐怕牽連無辜,造成大案,即使朕不究問,終是疑案,如是,則損失甚大,現令將陳德及其子定罪,並獎賞護駕有功人員,迅速結案。

    諭旨一發,人心始定,各種傳言逐漸平息。

    同日,參與審案的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刑部官員及九卿、科道官,列銜共同擬定結案奏疏,立即得到嘉慶帝批准。

    刺客陳德被處以寸磔凌遲之刑,其子祿兒、對兒均被處絞刑;其岳母年過八十,免議。

    隨之,陳德父子被押赴菜市口行刑時,觀者雲集,受刑情狀慘不忍睹。

    護駕有功的定親王綿恩、侍衛等人,均被加官晉爵或受賞。把守宮門不嚴的相關人員予以處罰。

    驚動朝野的“天字第一號案”到此拉下帷幕。

    嘉慶帝遇刺一案,僅用了五天便結案,刺客陳德父子三人被處以死刑。

    很多人認為陳德父子三人罪由自取,歌頌嘉慶帝是一位體恤臣民、推崇仁德、獎罰分明的明君。

    同時,也有一些人對於陳德的供詞持懷疑態度。這也是審訊團和嘉慶帝從開始就疑惑的:

    一個失業平民為何無緣無故有行刺皇帝之舉?他又是從何得知皇帝的具體路線、混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呢?

    於是,這宗貌似結案,其實存有疑點的嘉慶帝遇刺案,也就成了千古謎案。

  • 2 # 青橙拂戶

    史書記載,嘉慶八年,嘉慶皇帝結束齋戒回宮途中遇刺。當時,一名叫陳德的人帶著15歲的兒子藏在神武門附近。嘉慶皇帝從轎子裡走出來,準備步行入宮的時候,陳德突然衝上前去,拿出衣服裡藏著的小刀刺向皇帝。

    嘉慶見狀拔腿就跑,頭都不敢往回扭一下。讓人意外的是,在場的100多名侍衛全都被嚇呆了,全站在那裡不知所措,還是定親王綿恩領著侍衛丹巴多爾濟等人上前,依靠人數優勢制服陳德,他兒子一看事情有變,趁亂逃出了神武門。

    堂堂大清朝皇帝,竟然在家門口遇刺,這是200年沒有遇到的事情,嘉慶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嚴加審問,務必要查出同謀。然而,無論審訊人員使用何種酷刑,陳德堅持咬定沒有同謀,所有事情都是他一個人的主張。

    嘉慶皇帝無奈之下,只能就此作罷,下令將陳德凌遲處死,將他的兩個兒子絞殺。為了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懷,嘉慶皇帝下詔表示,他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就不再追究同謀的責任,希望這些人好自為之,好好反省,實際上是什麼都沒查出來。

    那麼,陳德究竟有沒有同謀或者背後主使?按理說,一個平民百姓不可能想到去刺殺皇帝,陳德卻這麼做了,一定有什麼隱情。據調查,陳德的父親是漢軍鑲黃旗的一名家奴,一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大清帝國鼎盛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倒還過得去。但是從乾隆末年開始,清王朝走向衰敗,社會底層的民眾受到的盤剝日益嚴重,陳德由此產生了諸多不滿。

    再加上,當時的官僚體系嚴重腐化,已經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滿清權貴們整日花天酒地、耀武揚威,老百姓卻要為吃飽肚子傷腦筋,這種命運的不公讓陳德對朝廷產生了反抗情緒,並逐漸轉移到皇帝身上。

    正巧事發前的幾天,陳德剛剛被主人解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來源,偶然得知嘉慶皇帝會從神武門經過,就做出了刺殺皇帝的決定。陳德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成功,他可以徹底出了這口氣;如果失敗,也不過是被侍衛們亂刀砍死,也算給了他一個痛快。因此,當陳德決定動手的時候,他就豁出了性命,所謂的同謀壓根不存在,只不過他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計謀誅殺嚴嵩之子嚴世蕃,徐階的深心只有天平可以衡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