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心機最深的首輔大臣,如果說徐階排第二,恐怕沒人敢說排第一了。
在鬥倒大貪官大奸臣、前首輔大臣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的過程中,徐階老謀深算,上演了一幕幕教科書式的政治鬥爭。
徐階本是正人君子,與嚴嵩同朝為官,看不慣嚴嵩父子在朝廷一手遮天、貪婪腐敗,又自知實力不夠,如果硬拼將會以卵擊石,於是果斷決定向嚴嵩靠攏,事事順著嚴嵩的意思,甚至將自己的孫女送給嚴嵩的孫子做小妾,在受到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的羞辱時也裝作絲毫不介意,以此獲得了嚴嵩的信任。
就這樣徐階將自己真實面貌隱藏起來,與嚴嵩共事了十多年,並未受到嚴嵩父子的迫害,並獲得太子太師的頭銜,地位僅次於嚴嵩。
在擔任內閣首輔大臣的幾十年裡,嚴嵩在朝廷一手遮天,嘉靖皇帝痴迷於長生不老,對嚴嵩也高度信任。嚴世蕃打著他老爹的旗號,在外面賣官鬻爵,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在此期間,官員楊繼盛、沈鍊相繼向皇上參湊嚴嵩作奸犯科,反而被嚴嵩以其他罪名治罪,全國上下迫於嚴嵩的權勢,無人再敢告狀。
徐階的門生、後來明朝著名首輔大臣張居正看不慣嚴嵩的惡行,曾經多次對徐階的隱忍表示不滿,徐階也不置可否。
1562年,善於揣摩領導心思的徐階感覺嘉靖皇帝對嚴嵩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信任了,甚至故意冷落嚴嵩,徐階敏銳的覺察到機會來了。
他深知直接參湊嚴嵩皇帝很難完全信任,於是借嘉靖皇帝迷信,將道士藍道行介紹給皇帝。一次嘉靖皇帝問道士,朝廷誰是奸臣誰是賢臣,藍道行故弄玄虛,說要問問玉皇大帝,於是設下祭壇,藍道行在祭壇上唸唸有詞:奸臣嚴嵩,賢臣徐階,皇帝將信將疑。
徐階趁熱打鐵,決定從嚴世蕃入手,指使門生鄒應龍收集嚴世蕃違法亂紀、買官賣官的證據,並在後面給嚴嵩輕輕釦上“溺愛惡子”的罪名。這樣的選擇,目的是讓之前對嚴嵩信任有加的皇帝有臺階下。
皇上看了湊折,果然龍顏大怒,命令將嚴世蕃捉拿歸案,發配雷州衛充軍,將嚴嵩罷官。
鬥爭到此,一般人都會鬆一口氣。
可是徐階沒有,他甚至主動去嚴嵩家去看望,說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嚴嵩的提攜。回家後,徐階的兒子埋怨說,你受了這麼多年的氣,為什麼到今天還不能揚眉吐氣呢。徐階故意嚴厲訓斥兒子:要是沒有嚴大人,我哪裡有今天。後來嚴嵩聽說了這事,感動的不知如何是好,放鬆了對徐階的警惕。
嚴嵩罷官回老家以後,嘉靖失去了多年老友,吃不好睡不香,並有重新啟用嚴嵩的意思。徐階明白,如果不趁機將嚴嵩黨羽一網打盡,嚴嵩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到時自己可能重蹈之前參湊失敗覆轍,於是將嚴嵩黨羽罷官的罷官、抓的抓,殺的殺,嚴嵩一派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嚴世蕃在充軍的路上,與一同發配的黨羽羅文龍逃脫,並散佈訊息,要刺殺徐階和鄒應龍。徐階此時正擔心皇帝一心軟,嚴嵩勢力捲土重來,於是藉機把事情搞大,在皇帝面前參湊了嚴世蕃一本,又請皇帝派兵保護自己和家人,原來想對嚴嵩手下留情的嘉靖皇帝此時才徹底死心。
嚴世蕃被御史林潤捉拿後,給他定罪名就很關鍵了。
原來三法司寫的罪狀有一條是嚴世蕃冤死了楊繼盛和沈練。徐階看了後,把這一條給刪了。因為這兩人含冤而死,都是嘉靖皇帝下的令。如果把這條寫上去,等於在指責皇帝,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經徐階親自修改,罪狀改為三條:
1、勾結倭寇羅文龍,聚集海匪,隨時準備逃亡日本。
2、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3、霸佔有帝王之氣的地塊,建設私宅。
在當時,嘉靖皇帝最痛恨“犯上作亂”、“勾結倭寇”,現在,這兩條罪狀人證物證俱在,由不得嚴世蕃抵賴。於是嚴世蕃和羅文龍都被殺。嚴嵩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
明朝歷史上心機最深的首輔大臣,如果說徐階排第二,恐怕沒人敢說排第一了。
在鬥倒大貪官大奸臣、前首輔大臣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的過程中,徐階老謀深算,上演了一幕幕教科書式的政治鬥爭。
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徐階本是正人君子,與嚴嵩同朝為官,看不慣嚴嵩父子在朝廷一手遮天、貪婪腐敗,又自知實力不夠,如果硬拼將會以卵擊石,於是果斷決定向嚴嵩靠攏,事事順著嚴嵩的意思,甚至將自己的孫女送給嚴嵩的孫子做小妾,在受到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的羞辱時也裝作絲毫不介意,以此獲得了嚴嵩的信任。
就這樣徐階將自己真實面貌隱藏起來,與嚴嵩共事了十多年,並未受到嚴嵩父子的迫害,並獲得太子太師的頭銜,地位僅次於嚴嵩。
在擔任內閣首輔大臣的幾十年裡,嚴嵩在朝廷一手遮天,嘉靖皇帝痴迷於長生不老,對嚴嵩也高度信任。嚴世蕃打著他老爹的旗號,在外面賣官鬻爵,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在此期間,官員楊繼盛、沈鍊相繼向皇上參湊嚴嵩作奸犯科,反而被嚴嵩以其他罪名治罪,全國上下迫於嚴嵩的權勢,無人再敢告狀。
徐階的門生、後來明朝著名首輔大臣張居正看不慣嚴嵩的惡行,曾經多次對徐階的隱忍表示不滿,徐階也不置可否。
揣摩聖意參湊嚴世蕃初步勝利1562年,善於揣摩領導心思的徐階感覺嘉靖皇帝對嚴嵩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信任了,甚至故意冷落嚴嵩,徐階敏銳的覺察到機會來了。
他深知直接參湊嚴嵩皇帝很難完全信任,於是借嘉靖皇帝迷信,將道士藍道行介紹給皇帝。一次嘉靖皇帝問道士,朝廷誰是奸臣誰是賢臣,藍道行故弄玄虛,說要問問玉皇大帝,於是設下祭壇,藍道行在祭壇上唸唸有詞:奸臣嚴嵩,賢臣徐階,皇帝將信將疑。
徐階趁熱打鐵,決定從嚴世蕃入手,指使門生鄒應龍收集嚴世蕃違法亂紀、買官賣官的證據,並在後面給嚴嵩輕輕釦上“溺愛惡子”的罪名。這樣的選擇,目的是讓之前對嚴嵩信任有加的皇帝有臺階下。
皇上看了湊折,果然龍顏大怒,命令將嚴世蕃捉拿歸案,發配雷州衛充軍,將嚴嵩罷官。
繼續麻痺敵人鬥爭到此,一般人都會鬆一口氣。
可是徐階沒有,他甚至主動去嚴嵩家去看望,說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嚴嵩的提攜。回家後,徐階的兒子埋怨說,你受了這麼多年的氣,為什麼到今天還不能揚眉吐氣呢。徐階故意嚴厲訓斥兒子:要是沒有嚴大人,我哪裡有今天。後來嚴嵩聽說了這事,感動的不知如何是好,放鬆了對徐階的警惕。
嚴嵩罷官回老家以後,嘉靖失去了多年老友,吃不好睡不香,並有重新啟用嚴嵩的意思。徐階明白,如果不趁機將嚴嵩黨羽一網打盡,嚴嵩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到時自己可能重蹈之前參湊失敗覆轍,於是將嚴嵩黨羽罷官的罷官、抓的抓,殺的殺,嚴嵩一派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嚴世蕃在充軍的路上,與一同發配的黨羽羅文龍逃脫,並散佈訊息,要刺殺徐階和鄒應龍。徐階此時正擔心皇帝一心軟,嚴嵩勢力捲土重來,於是藉機把事情搞大,在皇帝面前參湊了嚴世蕃一本,又請皇帝派兵保護自己和家人,原來想對嚴嵩手下留情的嘉靖皇帝此時才徹底死心。
關鍵一擊,嚴嵩永無翻身嚴世蕃被御史林潤捉拿後,給他定罪名就很關鍵了。
原來三法司寫的罪狀有一條是嚴世蕃冤死了楊繼盛和沈練。徐階看了後,把這一條給刪了。因為這兩人含冤而死,都是嘉靖皇帝下的令。如果把這條寫上去,等於在指責皇帝,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經徐階親自修改,罪狀改為三條:
1、勾結倭寇羅文龍,聚集海匪,隨時準備逃亡日本。
2、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3、霸佔有帝王之氣的地塊,建設私宅。
在當時,嘉靖皇帝最痛恨“犯上作亂”、“勾結倭寇”,現在,這兩條罪狀人證物證俱在,由不得嚴世蕃抵賴。於是嚴世蕃和羅文龍都被殺。嚴嵩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
徐階在朝為官幾十年,最大的貢獻就是鬥倒了奸臣嚴嵩父子,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倒是為民除害。他善於揣摩領導意圖,隱藏自己,忍辱負重,在政治鬥爭中有原則,有方法,做事之圓滑,心機之深,值得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