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粉墨讀書
-
2 # 心靈港彎1
支援。我們的傳統儒家思想在邏輯思維和形式辯證法方面有不足。設立這樣一門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要注重實用,不要弄的假高大上。最好別考試,當興趣愛好培養效果會更好。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基礎教育應該避免:形而上學,當下學校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脫離生產勞動實踐。勞動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源頭,文明要為提升人類社會勞動創造能力服務。
形而上學,指對在無法用經驗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對世界本質的猜測。它最初是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
基礎教育( jī chǔ jiào yù),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其根本宗旨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紮實的基礎,為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終身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基礎教育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域性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多年來,國家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並作為基礎設施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予以保障。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當下主要指高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簡稱家教)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工作以知識為工具賦予孩子們綜合獨立生存能力,繼而透過主動勞動創造實現個人生存獨立、展現個人在群體中的綜合社會價值。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社會、學校、家庭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公益性【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統一性【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教育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
文明是人類在漫長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將特定現實物質的形態+性狀+功用提煉彙集成抽象的符號+讀音+寓意,從而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抽象社會生存經驗集合,物質實體—>物質用途—>抽象字元【包括寓意+讀音】—>文明成果。因此,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人類社群進化形成了數千種系統性文明成果,為了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智慧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老師,傳授道義、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傳授道義、教授學業就是老師根據人類社會既有文明智慧要求,主動擔負起對孩子學習成長的教化工作;解答疑難問題則是老師根據自身掌握的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智慧解答學生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所遇見的成長困惑。現代人類教育工作分兩大部分,基礎部分由老師主導,將被人類社會公認的正確智慧知識教授給孩子們;極少部分由學生主動提出成長困惑,老師根據既有社會認知經驗作出解答。
《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隻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同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做事,就是最好的學......只有能夠為生產勞動實踐提供指導服務的文明成果才擁有社會實用價值,只有與生產勞動實踐相互融合的學習才能高效。
語言文字學、數學、物理、地理、化學、自然、政治、歷史、道德與法律、醫學、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資訊通訊......現代學校教育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人類已知社會文明形態。但是,這些內容都屬於對人類社會生活經驗的高度抽象總結,在沒有現場實物對照的情況下,即使是內容的原作者也不可能復原曾經的寓意構想。因此,某些高學歷人才往往只善於“紙上談兵”,真要將學識運用到生產勞動實踐時,難當大任者卻不在少數。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說: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同樣,學識就好比智慧的種子,不把它們播種到生產勞動實踐的土壤裡它們就不會開枝散葉、更不會開花結果。因此,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領悟。
不下地,學不會走路、不開口,學不會講話、不下水,學不會游泳、不和麵,學不會做麵食、不下筆,寫不出好字......親身實踐體驗是所有動物生命掌握獨立自主生存能力的基礎。今天,孩子們在學校接受的學識教育內容很齊全,但在被運用到生產勞動實踐之前,所有知識內容都只具有創造人類社會消費財富的潛能。並且,所有孩子對社會生活事務的綜合認知都必須經歷生產勞動實踐矯正之後,才有可能成為搭建個人思維意識樓閣的磚瓦。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人人生而平等,意思是每個孩子自降生之日起便擁有了人類生命的全部生存權益,呼吸同樣的空氣、接受同樣的Sunny照耀。但是,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
按照生理發育階段不同,現代人類將人群劃分為:未成年人,尚未有獨立自主生存實踐的人、獨立自主勞動體能處於緩步增長階段的人;成年人,處於獨立自主從事生產勞動實踐中、獨立自主勞動體能處最佳狀態的人;老人,獨立自主生產勞動經驗豐富、獨立自主勞動體能處於下滑階段的人。因此,接受學校基礎教育的學生都屬於不問世事的“毛孩子”,他們心目中的生活只有吃、喝、玩等基本生理需求,引導他們辯論是非的教育價值還不及玩過家家遊戲。所以,基礎教育應該避免形而上學,當下學校教育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脫離生產勞動實踐。
-
4 # 三月桃花雪191
要我說:再別折騰了,教育已經超負荷了。你到中小學校去看看老師的課程表,已經被肢解的找不著東西南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開設的課程太多!張專家說寫字重要,就開書法課;李專家說鄉情重要,就開鄉土課——開一門課程至少每週需要上兩節課吧,你數數,課程表上有多少門課?不說中學,就是小學也有十幾門吧?!我們說語數英最重要,你來看看課程表:每週語文五至六節,數學最多五節,英語三節。這是底線了,再也不能少了,再少還怎麼突出語數英的重要性?
我們關懷學生,關心下一代,讓他們多學一些知識,這點沒錯。但是,越來越細化的課程真的不實用。因為開設的學科之間是有內在的聯絡的,同時現有的學科內涵也是相當豐富的。所以,沒必要在開設這樣一個學科。
-
5 # 無鹽淺論
具體可行性分析報告我不會寫,但是我非常贊同開展這種課程。
之所以如此贊成,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量:
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家庭經濟條件的富裕,家長們對孩子的那份愛越來越偏向於溺愛。我不是說愛孩子不好,而是過份溺愛孩子、過份保護孩子會起到反作用。
比如說:很多家長因為自己成長在八九十年代的苦日子,就一門心思地想著決不讓自己孩子受苦。於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金錢的賦予便是這種現象的赤裸裸彰顯。
結果是:孩子們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感恩之心,更不懂步入社會後的人情世故。
二、如同題主所發的主題,孝道(當然不侷限於孝道)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心,對於孩子們從小在這方面的教導,也就是讓孩子們從小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何樂而不為呢?
試想: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有受到多少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呢?我只記得:當年的學習,英語(外來文化)被看得很重。當然,我不是說外來文化不好,我的意思是“不能一味追求外來文化而忽視了本族文化,因為我們的文化並不比外來文化差,相反,我們的五千年文化更具有深厚的底蘊。”
三、所謂“思辯課”,即培養孩子們“思”和“辯”,事實上,任何學習,最有效的效果便是調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思考”,然後鍛鍊他們有邏輯概念的“辯”。
這樣的課程很好,我非常支援開展。
回覆列表
啥課都可以開,只要不考慮效果。
其實這幾年,不遵循教育理念的事兒越來越多,行為也越來越奇葩。
關於教育,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教是傳承,育是育化新生。
遵循這個理念,教育才可能有發展,有突破。
但是現在的教育,存在的弊病很多,最主要的是教育成人化。不遵循教學規律,不尊重教育物件,完全按照成年人的思維感知來設計。
教育是循序漸進,不是一步到位,有些知識需要終身感悟,不然就不會常讀常新,但是,教材卻是一股腦兒地灌輸到底。往腦袋裡裝知識,可不是把文字輸入電腦,如何消化吸收,如何起到實際作用,都需要過程。
二是教育所承載的社會功利傾向越來越明顯。被片面理解的一句從娃娃抓起,把一切騷操作合理化,思政有必要,安全有必要,消防有必要,禁毒有必要,預防愛滋癌有必要,啥都冠冕堂皇,啥都振振有詞,只是小孩子的大書包承載不下,形式化程式一過,風吹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