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寶媽海路得
-
2 # 贏在高三
有些事,家長摻和,看似幫忙,實際上是幫倒忙!這個通知,我支援,值得推廣!
其實,這並不是渤海大學的“獨秀”,也不是渤海大學的獨創。早在多年前,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很多高校,就已經開始實施“物理隔離”家長的做法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效仿,說明這種方式日益受到高校的認可!
不讓家長陪同報到,並不是不讓家長送孩子去學校,而是在報到這一環節,由孩子獨立完成!高中生的生活和大學生還是有很多差距的,很多高中生可謂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也確實獨立自主的鍛鍊的機會,所以,從入學報到開始,獨立報到,標誌著一種全新的生活的開始。這種行為很值得提倡和推廣!
相反,如果家長的過度代勞,家長們的想法遠比學生複雜的多,所以往往會產生很多問題,甚至有家長之間為了小事大打出手。
一種善意的引導,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希望家長和考生能夠理解和支援!
-
3 # 指尖教育帝國
近幾年大學開學的校園裡,隨處可見跑前跑後為自己已成年大學生辦理入學報到手續的家長,他們頂著烈日,排著長隊,教務處、財務處,食堂辦卡,宿舍安排等等,可謂鞍 前馬後,把一個個比父母還高大的兒子、女兒照顧得無微不至,而這些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大孩子們卻要麼悠閒的看著學校的風景,要麼低頭刷著自己的手機,實在是讓人看不過眼,真為中國式溺愛感到悲哀。
而今年在渤海大學新生報到處,一紙勸阻家長不要陪同孩子辦理入學報到手續的《通知》格外顯眼,渤海大學要求今年新入學的大學生獨立完成入學手續的辦理,前來送新的家長們可以參觀校園,瞭解學校,但不能“代辦”。此事一經傳開,大家紛紛為渤海大學點贊。而要求新生自己獨立完成入學手續的院校早有先例,早在2012年山西中醫學院就一直這樣要求,為大學生實地開展了獨立生活第一課。
一來讓大一新生體驗獨立生活、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首歌唱得好“人總要學著慢慢成大”父母終有一天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獨立生活,而越早獨立,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就越強,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經營家庭都能更有能力勝任。
二來父母在孩子中小學、高中期間大包大攬的太多,雖然都是為了孩子安心學習,但也限制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大學期間環境相對單純,正適合大學生們學會獨立生活,同時也是家長最佳的放手期,孩子已經錯過了太多初中、高中對生活的體驗,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體驗,如果再錯過大學期間獨立生活的體驗,也許孩子將再難獨立。走上社會困難重重,各方面壓力紛至沓來,如果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那麼註定是個失敗者,因此家長在大學期間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獨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是對孩子走上社會的必要鍛鍊。
回覆列表
這幾年的媽寶、巨嬰事件頻頻出現。讓很多學校產生警惕。不單單是渤海大學有這樣的政策,以清華大學為首,很多學校紛紛出臺了這種政策。
其實,我們的社會應該大力鼓勵這種政策,不僅如此,一個孩子如果上大學還不能處理身邊這些相應事情,真的是獨立地太晚了。有心的家長,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大部分家長都知道:孩子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但是僅僅是這樣,並不足夠。因為你會發現,孩子不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便是願意,也不知道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
從孩子產生自我意識開始,我們就應該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放手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培養孩子獨立,就是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們應該遵循下面的四個原則:良好的溝通建立安全感心理學上的安全依附理論認為,孩子們要想獨立,必須要和父母親人建立起牢固的親密關係。大家都說自己愛孩子,然而我們的溝通方式,缺讓孩子覺得我們一點兒也不愛他們。”趕緊的”,“你都幹了些什麼”“我說的話你記不住嗎”“我都說了多少遍了”等等言語已經成了我們的口頭語,孩子會認為這些事情比自己更重要,我做得好我媽媽才會愛我。如此一來,他們可以一輩子都在尋求爸爸媽媽的認可,外人的肯定,而不能在心理上獨立,更不想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所以為了讓他們在心理和生活上都能獨立,我們要學會良好的溝通方式:
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不要說”趕緊起床,要遲到了“,而是說”六點到了,到你起床的時間了“。想要孩子整理桌面,可以說:“你的書包是不是太亂了,你不覺得需要收拾一下嗎?”想要提醒孩子不要亂花錢時,可以說“你的零花錢還剩多少?你想好了之後再買呀”提供方法和機會鍛鍊獨立孩子的獨立不可能是一瞬間完成,離開家去上大學18歲就一下子什麼都會了,有時間觀念了,會節制慾望了,身邊都變得井井有條了。生活中孩子這些獨立的習慣是在父母的一點點幫助下,才能學會的。
其實這說起來也不難,我們只要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鍛鍊機會就可以。
孩子需要按時上學,我們幫助他認識到時間是什麼,一分鐘有多長,做什麼事情需要多久。時間感建立起來之後,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安排時間,上學、吃飯、玩耍、幫媽媽做事情等等都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孩子的房間亂,可以幫助他預備好適合他簡單整理的箱子,玩遊戲的時候,讓孩子學習分類,為整理物品做準備。孩子的壓歲錢可以讓他們自己管理,讓他們知道買什麼東西多少錢。在帶他們去超市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對比一下各種東西的不同價格,感受金錢的交換特質。循序訓練避免畏難情緒訓練如果太難,會讓孩子和家長都花費很多精力去協調,孩子甚至會用哭鬧抗議,很多像我一樣軟弱的家長,可能就會因為不想和孩子對峙而放棄努力。所以我們要把具體的訓練任務拆解開來,讓每一個步驟的指示都非常清晰明確,讓孩子都能聽明白怎麼回事,知道具體怎麼做。因為孩子有時候看起來似乎理解了,但其實他們需要更加細緻的指導,我們要確保給孩子的指示具體而清晰。比如說,讓孩子把吃完的飯碗放到洗碗槽,我們要和孩子說:雙手端起飯碗,並且要端平,慢慢走到洗碗槽,放下去。淡然這個例子有點兒簡單。核心宗旨就是但凡是想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必須一步一步有很清晰的指令,因為你覺得孩子能明白的事兒,孩子可能真不知道。
忍住別插手《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這套風靡日本的教育書籍中說道,當我們把具體的方法、詳細的指示、適合孩子的環境都預備好了,那麼就要掌握大方向,忍住,不插手。
對於家長來說,不管是什麼原因,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生活真的是很多人都會產生的心理。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對孩子完全沒有好處,我們才要學習怎麼樣才能忍住不插手。我們肯定不想像演員朱雨辰的媽媽那樣,凡事插手,兒子39歲了,活得那麼痛苦。“教育孩子很難按部就班地進行,有時候一定要做好會失敗很多次的準備。不能因為失敗一次,就放棄。”
在我們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件事上,更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不能放棄,不輕易插手,忍住不要責罵,爭取成為一個酷酷的能夠放手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