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菲兒的小甜蜜

    90後大學生快畢業了,夢想大多破滅了,未來很迷茫,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已成了當今社會熱門的話題。

    確實,以前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是香餑餑,是各大企業爭相瘋搶的人才。

    而如​今的大學生多如牛毛,畢業等於失業,讓眾多大學生感到前路迷茫,不知何去何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很多大學生為了考上大學拼命學習,進入大學後就安於現狀,不再關注社會的變化,不再認真學習,對將來就業沒目標,沒有去做規劃。

    二、90後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生活件條好,受父母溺愛致使他們實踐能力不強,很多畢業生的能力停留在書本知識上,真正需要解決問題時就發現能力不足。

    三、在就業的心態上浮躁、急功近利,要求:職位好、工資高。

    大學生畢業,有大學專業文憑,就夠了嗎?不!這只是一個敲門磚,一個准入門檻,這大學專業文憑僅代表受過教育。

    如果想從事某貢專業,就要考該專業的資格證書。

    比如,想從事律師行業,就要考律師資格證;

    從事土木工程行業,需考土木工程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諮詢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證書……等等。

    所以,現在的大學生就業真的不容易,當初為了考上大學拼了命,很不易才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就業前又是一道門檻,為了過這道門檻甚至比高考還辛苦。

    因此,就業前考這些資格證書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考到的,必須提前有目標有規劃才能實現。

    又如:金融專業,就業雖很廣,有證券、銀行、保險、財務……

    如果想躋身金融行業,必須擁有最基本的入門證書:銀行、基金、證券、期貨、會計等資格證書。

    而這些證書如果你能在大一、大二、大三前準備好,這樣在大四畢業時,就有目標、有方向去擇業,不會感到迷茫了。

    身邊有個朋友就是讀金融專業,他在大二、大三就考完了以上證書,所以在大四上學期報考銀行校招,由於準備充足,被銀行錄取了。在大四第二學期就在銀行實習。

    所以,成功留給有準備的人。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提早為未來的職業去規劃,這樣在畢業後才能不感到迷茫。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職位好,工資高”。

    不過世事沒有絕對,有時不是你努力了就會有收穫,但不努力就肯定沒收穫。

    因此大學生畢業後暫時未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要灰心。

    社會工作崗位千千萬萬,很多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所以,從現實生活角度去考慮,剛畢業的大學生應先放下“架子“先找一份工作解決日常溫飽。

    先就業再擇業,這裡包括了兩個角度——生存和發展。從生存角度來講,先有一份工作解決溫飽,再從發展角度來選擇自己理想的事業。

  • 2 # 學長聊大學

    有人說大學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講是提高整體國民素質的。然而我們國家現在的大學教育還是以知識教授為主而人格上的東西是較為忽視的。可是同學發簡訊來說“大學開學兩個月學懂的東西沒有高中一個禮拜學得多,開的破會卻比高中一年多,花的錢更是比高中一學期多”。對啊,當自己作為一個大學生了,回顧一下自己這兩個多月的生活,到底做了什麼,如果說大學以知識教授為主,我們學到了什麼呢,會不會根本就沒學到而是在倒退呢?每天我們忙忙碌碌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那一系列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一切都為了學分,分,分,分,真的成了學生的命根,以至於我忍不住發問“我上大學是為了什麼?”有活動時宿舍裡最經典的一句話變成了,“有分嗎?有錢嗎?”“沒有。”“那不去!”這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

    上課時老師說:“大學是一個現代化養豬場,你看這些所謂的大學生每天只是吃飯,睡覺,談戀愛。顯然一頭豬而已。”可他還說:“你想想作為一名學費最高國家的大學生,你們有資格做豬嗎?沒有。”是啊,環顧一下我們的四周,豬卻大片大片的存在。他們的時間安排是這樣的:不上課時睡到晌午,然後吃飯逛街打遊戲,打電話,熬到凌晨不睡覺,上課時就啥時上課啥時起床,然後在課上補覺,偶爾遲到,曠課。這就是我的大學生活這就是我身邊的大學生活。

    如果說要的是學生的素質,可現在大學生的素質又是怎樣呢,隊照插不誤,座照佔不誤,去自習室的時候根本就沒法學習,不是沒座,而是有座沒法坐,他們總是一個人佔兩三個位子,座一個,放書一個,放包一個。還有人告訴我圖書館是留給考研的人學習用的,大一大二的人去爭座太自私了。看到沒這就是現在大學生的素質,我迷茫我彷徨,這真的是我從小學到高中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嗎?

  • 3 # 雖惡不罰

    作為前不久剛大學畢業的我,對這個問題甚是敏感,先說說我吧,從15年到大學,高考失常,二本不夠,三本太貴,就去了專科,身臨其境,當然也有深刻的感觸,我看到最多專科學生的透露的標誌就是,談物件、喝酒打架、泡網咖、大多都是可以當做負面典型來看,不是偏見,應試教育應該是對三六九等的切實歸類,在我們學校,你壓根感覺不到這是一群接受過高教育的人,骨子裡透露出來的卑微、墮落,多是些沒有靈魂的人,我總會去市裡的重點大學"蘭州大學"走走,一種靜謐、內斂的氛圍,讓你感覺在這裡大喊一聲可以聽到迴音,你的大喊顯的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他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而我所在的專科學校,更多的是如何揮霍青春,虛度這三年,高學歷的人大多都比低學歷的謙遜,更賦有知性、更能給人一種舒適感,這只是學習氛圍中不同領域的現狀,回到現實,歸入社會,大學生又可以另當別論,如果從商,走企業,專科生沒有架子,可以進出各種髒、累的環境工作,重點大學的某一部份人就有了優越感,我的學歷我只能是做高階工作的,也就有了高不成低不就之說,說來說去,話說回來,高考的分水嶺,把不同領域的大學生打造成了不同看法、不同性格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身邊有沒有虛情假意的朋友,整天沒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