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麵條Ko
-
2 # 營說醉畫
戲曲必須的原滋原味,迎合是為了好推廣,但是好推廣後戲曲的本身會變形;
就好比是傳話,人傳人,到了第五個人的時候與第一個人就變了意思,到了第十人的時候,就徹底變了。
戲曲是國粹,必須嚴格傳承。
-
3 # 老shi退休倒計時
戲曲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喜歡而做出一些改變可以理解,有利於傳統戲曲的傳承,畢竟老一輩觀眾只會越來越少,戲曲的改變也算是與時俱進吧,但是戲曲的改變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要萬變不離其宗,要保持戲曲的神韻,但同時要適合時代的發展。
戲曲其實一直在改變中,比如越劇泰斗級人物袁雪芬就是越劇改革的先鋒人物,越劇愛好者都熟悉的袁雪芬之前的老一輩越劇名人的劇目,不管是曲調還是故事性都遠遠不如袁雪芬主持下的改革後的成為經典的劇目,各種流派的不斷形成,紅樓夢、梁祝等經典劇目在全國範圍內讓無數戲迷為之著迷,也讓戲曲更好地走入平常百姓,試想如果不改變,能有如此盛況嗎?
我想但凡越劇愛好者都知道改革之前的越劇無論是曲調還是觀賞性都比較單一,只是簡單曲調的不斷重複,流派特色幾乎沒有,現在的觀眾聽不出越劇的柔美和流暢,人物性格更無從談起。
改革絕對不是全盤否定前面的,特別是戲曲,也就說不能改到四不像,更不能為了所謂的改革而改革,而是要抓住戲曲吸引人的本質並不斷推陳出新但又不失戲曲的本來面目。
戲曲要隨著時代而變但不能僅僅是為變而變。
-
4 # 閒來讀書人
沒有哪種藝術是一成不變的,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否則,遲早是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的!
既然說戲曲,那就說說京劇與崑曲吧!
原來京劇是不存在的,徽班進京,雜合種種,不斷融合,發展出來了美輪美奐的京劇,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但是,在富連成培養出來一批大師之後,京劇就走上了沒落之路,倒是解放後八大樣板戲搞了一些開創,成為新的經典,後人都是在吃老本,無論是唱腔,還是劇本,沒有什麼大的進展,成了一潭死水。現在年輕人不太願意看,如果京劇還想存在下去,現在還不敢說發展的事情,必須改革,必須迎合年輕人的欣賞需求。
崑曲,曾經是戲曲藝術的CROWN,甚至得到了政府的支援,結果如何?現在還有幾個人在聽?
-
5 # 明揚51
戲曲迎合青年人的改變是發展了戲曲還是加速了戲曲的衰落,這個問題提得好,值得深思。
我是這樣認為的:
1:戲曲需要發展,這是必然的,但單純為了迎合青年人而改變,是不可取的。青年人受年齡、經歷、學識所限,對戲曲不感興趣是正常現象,不必強求。等到“青年人”成為中、老年人時,該喜歡總會喜歡的。不喜歡的還是不喜歡。
2:戲曲要發展,到要向好的、高階、完善的方向去發展,才會有出路,如果以迎合青年人為目的,而降低戲曲藝術品味,必然使大部分原有欣賞水平很高觀眾群體出現流失,一進一出,未必能擴大觀眾基數。也許得不償失。
3:即使你迎合了青年人的欣賞習慣和水準,誰能保證一定能讓年輕人喜歡上戲曲?即使喜歡了,誰又能保證不是三分鐘熱度?但已然流失的觀眾卻肯定喚不回來了。
總之,戲曲不必刻意迎合誰,沒有什麼是全部觀眾都一致喜歡的,只要戲曲從業人員兢兢業業提高水平,總會有觀眾的,人群總有三六九等,欣賞習慣也總是千差萬別。年齡不是“是否喜歡戲曲”唯一的障礙界限,
這些年來,戲曲工作者確實在迎合青年人上做了很多工作,實踐證明,是失敗的。也確實加速了戲曲的衰敗。
回覆列表
我就喜歡河南豫劇,特別是小香玉,李朋傑,和演唐伯虎的王希玲,她(他)們的唱腔優美動聽,聽著舒服。扮相俊美,帥氣。戲曲如果還是停留在原地踏步走,年輕人根本不喜歡看戲,只有老一輩人喜歡看,因為他(她)們都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對於現在的新潮歌曲,什麼搖擺舞等也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