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塢裡桃花扇

    宋神宗元豐四年,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曾接到了友人章楶的信,及附一首《水龍吟》<“楊花”>的詞,讀後感慨萬千。數日後亦隨筆寫了一篇《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回寄給了章楶。這就是史上有名的“一唱一和歌詠楊花”的美事,即章楶唱,蘇軾和。

    “唱與和”到詞成之後,朝野均知,讀與感在北宋當時的文壇上,後來已被演化蘇軾乃是“唱”,“和”的反而是章質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楶之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他也認同了此況,且強調了“才知不可強也如是!”就是說一個人要憑著自己的才華作詞,否則一比較就高下立判,結局會相當丟人的。誰會料到自己在唱詞之時,碰到了比自己強的對手呢。……

    先看章楶的《水龍吟》吧。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菁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詞人一開始就直接點明瞭時間與空間及主題。燕兒忙碌,黃鶯慵懶,芳菲殘;堤上,一片楊花飄墜,過程為“輕飛揚,亂飄舞”,好似是盡興又不思果地在青林中愜意蕩悠。如此閒情逸致,靜臨幽深之院,所等待的白天畢竟過長,門卻緊閉。只有這傍晚的門簾隨風挪移,即指門簾垂垂欲下,風將扶起!上闋寫景悠長,並晃悠悠地漸而拽出了愁情與苦思,且有了這情景的醞釀與渲染,才衍生了那漫長等待的人!……

    下闋則直接銜接“蘭帳玉人睡覺…”。整個詞意蓋為,天色已晚,暮色也已蓋住了她那望眼欲穿的等待。蘭帳之玉人輾轉難眠,身披的錦衣綢緞,依然讓人身寒得莫名,又睡意頓失。……

    而這滿床之馨香,滿枕之繡物,這才圓卻了碎的香球,稍慰了一脈憂悒之傷痕…;憶那時見蜂兒纏綿花兒,魚兒吞吐於水。再望章臺的沿路,總是抹不掉的送別之情景,馬兒蹄蕩遠馳,縱不見歸還……!

    下闋寫等待的人,雖晚靜更深,相思卻如浪之湧,怪道春天的濃裳與錦被(纏身)會仍顯單薄,無法予人以溫暖。於是反而會欣羨白晝所見的蜂與花、魚與水的恩愛場景,惋己“望斷秋水”般地於斷章臺上,唯見離愁別恨,不見故人,粉淚盈盈寄相思?!…

    讀章質夫的詞,畢竟尚有撼動人心之處,筆工稍嫭,亦偶有奇思壯採,然寫景有餘,抒情(力道)仍顯不足。若不信,可續閱蘇軾的《水龍吟》,愔愔濯作對比!……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旁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蘇軾……

    “似花還是非花”,光憑此出手首句,便知其不凡。因詠物詩詞的宗旨是,既詠物象,又描人言情,又需融會貫通。

    東坡此詞的上闋,一開始就寫楊花之姿,他(填詞)總是喜歡“娟焆”犄趣。是花,卻又不是花,細吟此句“似花還似非花”,其實無須去細細體味此句的,僅只是含有肯定又否定的情態,為一種獨特的“風流標格”,於是就滋生了莫名的惆悵在內中,可謂之“景入而情萌”也!……

    次句是:“也無人惜從教墜。”“墜”字,賦楊花之飄落;加之“惜”字,便形成了很自然地感情色彩。“無人惜”為何意呢?是說天下惜花人雖多,惜楊花者就少!但詞人用筆之妙,恰恰在乎“無人惜”,又暗箱逗出那種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愫,且為下闋雨後的覓蹤預作了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意思是:花落在路邊,隨處依傍,本是無情之舉,卻又是費人思量。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為秉承前面“有思”而來的,這隸屬於婉約詞中“天馬行空”式地大膽創想,將抽象又“有思”的楊花,羽化為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婦的形象。她受盡了離愁的痛苦,她的一雙嬌目又因春夢纏綿而困撓難開;這兒明寫思婦卻暗賦楊花,人花交叉,而歷來詞評家均以為,這正是蘇詞和章詞(章楶)優劣分明的一種新穎之處,即一種更有意義、更具魅力的藝術創果。

    下闋的“不恨此花飛盡,恨西風落紅難綴”,詞人依舊迴繞著惜春的情結。這裡以落紅陪襯楊花,意指無論(自然界)萬紫千紅的凋零,又或是單指楊花飛盡,都映襯著花事已盡,春色將逝。尤“不恨”兩字,更乃凸顯詞人之風格修為,因“不恨”者,則是承上闋中“非花”、“無人惜”而言。所以,“無人惜”實質上是“有人惜”!說“不恨”者,其實是“有恨”!這正是蘇軾一生中慣用的曲筆(迂迴)傳情。……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句,“春色”居然能分?這又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顧全詞詞意的誇張手法,猜測蘇軾定然是學仿了唐代詩人徐凝《憶揚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

    還有北宋初期詞人葉清臣《賀聖朝》中的名句:“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蘇軾在此首《水龍吟》中,亦更是直接採納了葉清臣的“春色三分”!……

    另外,蘇軾在這篇詞裡,從意脈的領域來考察,也是相當完美與公正的,就說“二分塵土”吧,它與上闋中的“拋旁傍路”是相呼應的,“一分流水”又與上文中的“一池萍碎”為一脈相承。“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倘若再細心察析,這哪裡是楊花飛舞?而是戀(離)人不忍分別的牽手與眼淚。……

    頗欣佩蘇軾在此篇下闋中,寫女子在表情,絲毫沒有涉及到“怨恨”二字,卻又是時時在怨恨!心中相思難熬,眼中卻春色盡消。那一片片飛舞(空中)的楊花,彷彿都被這傷心人視為離人的眼淚。真乃是眼中之景,盡是心中之恨,相思斷肝腸!……

    章楶的詞,精細與達練還是有一手的,在北宋時也可略佔詞家之一席,然其過於刻板,史上後評家均斥其平平僵化,惋失大雅之豪凌!

    而蘇軾呢,創詞總能別具風采,詞風又行雲流水,情真意切,細膩自然,情從景中來,景在情中藟!

    惜章楶的人品,其實是個賴小人,蘇軾一生中的多次遭貶,章楶雖是蘇軾好友,卻是個幕後暗毒的推手,讀林語堂《蘇東坡》一書就知曉,蘇軾最後那次貶謫至(海南島)儋州,就是這個“好友”章楶的傑作,後期的他在汴梁的朝堂上,羅織罪過,誣陷迫害蘇軾,所做出的歹毒之舉!當然他最終的結局,也沒遁過“惡有惡報”的下場。此謂之宋代文人之衋?!又可喻之“天道迴圈”矣?!……………………≤“謝謝”!≥

  • 2 # 桃花人面還依舊

    我喜歡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桃源畫卷;一首詩,就是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孟棨在《本事詩》裡甚至把它描寫成了曲折離奇的愛情神話。它讓我痴迷,入醉,甚至流淚。

    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朝貞元年間,青年詩人崔護一日到京城郊外遊玩,恰逢清明時節,細雨如絲,輕風似綿,山光物態讓詩人如痴如醉,不知不覺來到一處人間仙境。只見一片桃林正值盛放之時,雨中的桃花,含羞滴露,一片嫣紅,花韻芬芳,香味怡人。詩人頓覺心曠神怡,在桃花源中信步閒庭,不知不覺來到桃源深處,只見一座茅屋掩映在綠葉紅花之中。詩人見到房舍感覺有些口渴,便上前輕叩柴門。

    柴門開啟,走出一位年輕的姑娘,姑娘容顏嬌美,粉面宛如桃花。姑娘請崔護入內小坐,並奉上茶水。崔護見姑娘如此美貌,便有意與之交流。但姑娘只是嬌羞地微笑,偶爾瞧一眼崔護,遇見崔護火辣辣的目光便馬上躲開,低頭不語。縱使崔護滿腹才華,也不知該如何繼續下去。不一會兒便悻悻告辭離去。

    來年春天,崔護高中狀元。他想起了那一片粉紅的桃源,想起了那位美麗的姑娘,便再次前往。到達那片熟悉的地方,上前叩門,卻再也無人應答。崔護悵然若失,舉目四望,柴門依舊,桃花依舊,卻已物是人非,不覺悲從中來,潸然淚下,遂提筆在柴門上題寫了這首千古名詩。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全詩短短28字,把桃花的嬌豔和姑娘的美麗融合在一起,花襯人嬌,人襯花豔。更把詩人與姑娘的際遇若隱若現地展示出來,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 3 # 鴻越

    辛棄疾的《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伶白髮生!

  • 4 # 朽木不雕152754937

    登幽州臺歌

    [作者]

    陳子昂(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的難學之處就在於詞彙量特別巨大和時態超級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