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逗科趣
-
2 # 瀟灑太湖水
賓士寶馬不瞭解,大眾的新能源很好吧,歐洲賣的位元斯拉好,國內也是最早建純電平臺的傳統油車品牌廠,ID系列也賣的不錯,和比亞迪,特斯拉一樣純電平臺,不是糊弄人的油改電。我感覺國內買電動車,除了特斯拉,比亞迪,剩下的大眾是比較好的,第一,它自建工廠,多年一線主機廠的生產水平在那,而新勢力,華為等的代工廠本來就是三四線的主機廠。第二,大眾是最早學習特斯拉的,只是第一開發市場放在歐洲了,是歐洲賣的最好的電動車,成功了再來國內建新廠,但早期沒做什麼推廣,國內賣的不行,今年銷量增長不錯。再國內買電動車,想有逼格買特斯拉,想支援中中國產買比亞迪,想價效比買大眾,比亞迪。其它的慎重,以後可能還有小米,畢竟自建工廠,相對比代工靠譜,車輛生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這不存在容不容的下的問題,市場一直是包容的,但市場也是殘酷無情的,只會以實力說話,沒人會在意你曾經有多輝煌,也沒有人會在意你曾經有多不堪,像BBA這樣傳統車企確實遇到了問題。
當然肯定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新能源車的供應鏈更趨於自由化和模組化,造車准入門檻更低,所以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技術問題。
就是大企業的迷茫,大船難掉頭,高處不勝寒,對新創立的公司,沒有燃油車這個包袱,可以專心去造電動車,要麼失敗要麼成功,目標很明確,行動力更強,像比亞迪直接就把燃油車業務砍了,反正也不掙錢也沒啥競爭力,砍了也不可惜。
即使內部高層有戰略目光願意轉型,可是股東呢?你告訴這些股東,我要去造電車,只要我們現在發力,將來頭部廠商還是我們,但是前期可能需要燒很多錢進去,我們的利益會下滑,需要損失幾年的利益來站穩腳跟。
我告訴你,這個CEO只要敢做這樣的決定,他就會很快被董事會拉下馬,在許多股東眼裡,去年掙2個億,今年掙了一個億,這就相當於是在虧錢,你現在還告訴我讓我繼續投錢進去,當然不乏有眼光長遠的股東,但內部一定會出現嚴重分歧。
所以對於傳統車企,特別是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做電動車確實很難,這很好理解,本質上還是利益的問題,換成任何一個公司都很難放棄一個熟悉能賺錢的業務去賭另一個不熟悉能不賺錢還不好說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