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九一直在努力

    這個問題或許我可以回答。

    我也是一名公務員。題主所說的情況,曾經一度困擾我很長時間,幸好後來我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讓生活豐富了起來。

    我從2012畢業開始工作,至今已經做了近7年的公務員。這7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01 2013—2016。

    由於自己剛畢業就有了穩定的收入(雖然平均每個月也就三千左右),而且在安徽的一個不大的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不高,過的還算安逸。那時候沒買房、沒結婚、沒孩子,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沒有什麼壓力。平時跟同事打打籃球,自己一個人無聊時彈彈吉他、看看電影,生活倒也自得其樂。

    後來才知道,所謂的安逸,只是源於無知和目光短淺。

    2014年,在女朋友的建議下,我在老家按揭買了一套兩居室。每個月要還1700多的貸款。1700雖然不算多,但是對我那可憐的三千塊錢工資來說,還完貸款已經所剩無幾,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我必須在每個月初的時候規劃好工資分配,生活過的捉襟見肘。

    直到有一天跟一個江蘇的大學同學通了一次電話,他在江蘇做公務員。我發現了安徽和江蘇公務員的收入差距之大,於是努力學習,準備考到江蘇去。

    在那之後的我,每天下班就在辦公室學到深夜。四個月的奮鬥,最終如願考到了江蘇某單位。短短兩年時間,收入翻了一番。

    我滿心歡喜,興奮了好一陣子。本以為接下來可以安享青年了。

    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幾年確實我最無聊、最焦慮、最空虛的幾年。

    這幾年也讓我明白一個事實:人的需求是會不斷增多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

    02 2014-2017。

    我賣了安徽的房子,在江蘇重新貸款買了房。這幾年我經歷了結婚、生子,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上有年過半百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再加上房貸的壓力,我開始變得異常焦慮。

    30歲綜合症說來就來,讓我猝不及防。

    於是我開始變得急功近利,幻想一口吃個胖子,一心想著賺大錢,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給家人創造更好的條件,想證明自己的成功,體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天上怎麼可能掉餡餅呢?於是我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對於不確定結果的事,一概提不起興趣,到頭來,時間浪費了很多,卻依舊一事無成。於是,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覺得生活是那麼無聊,工作是那麼無趣。

    後來我才認識到無聊的本質之一:

    當你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又無法滿足這一需求,那麼矛盾便發生了。

    具體表現,就是你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你會覺得生活無比無聊。

    因為你的工作無法為你提供你想要的,所以你對它提不起興趣;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所以你覺得生活很無聊。

    03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安徽合肥做電纜生意。他年入五十萬左右,經濟狀況在安徽來說應該算得上是很不錯了。這幾年,他換了車,換了房,在外人看來可謂是人生贏家。

    有一次跟他聊天,讓我認識了一個與我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他。

    他說他現在每天都過的很空虛。之所以換房換車,就是為了尋求一些變化,給生活找一些新鮮感。但是每次換了東西,新鮮感也就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新鮮感一過,生活依舊被無聊和乏味充斥。

    他現在每個月都至少要買一件新東西,比如耳機、球鞋等。只要有新電影就要去看,而有時候看到爛片又覺得浪費了時間,反覆幾次,又覺得自己是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無聊感又再一次加重。

    他說現在的他很難對什麼東西提起興趣了。

    跟朋友的對話讓我有了另一個發現:生活過的無聊與否,與財務狀況沒有本質上的聯絡。

    這也許可以解釋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整日花天酒地,甚至頻繁出軌、尋找婚外情,本質上很可能只是為了追求刺激和新鮮感,透過這種方式來沖淡生活的無聊而已。

    04 2017年至今。

    2017年,我開始為無聊的生活尋找出路。我讀了大量的成功學和心靈雞湯,這些東西經常在深夜讓我熱血沸騰,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然而在清醒之後又恢復心如死灰的狀態。

    直到有一天,我在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的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某些時刻的原因。”

    這段話猶如一個響亮的耳光將我打醒。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再這樣放任自己無聊、焦慮下去,那隻會在未來不斷重複這種狀態!

    如果不改變,那這種狀態很可能是我一生的縮影。

    於是我開始系統地讀書,開始每天堅持寫反思日記,開始重拾自己熱愛的東西——彈吉他。

    我開始重新忙碌起來。

    透過讀書、寫反思日記、做覆盤,我的生活逐漸變得清晰,開始懂得權衡利弊,開始精細地管理時間。

    而彈吉他讓我明白堅持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有多重要。我以前就做過吉他老師,只是後來覺得吉他沒法讓我儘快擺脫現狀而把它丟在了一邊。

    現在,我利用業餘時間重新做回吉他老師。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走出去,多去接觸人,多溝通交流,沖刷自己的認知。另一方面,我把吉他當成自己的小事業,私下裡不斷研究和完善吉他教學方法,同時不斷地練琴,提升自己的吉他水平。

    事實證明,喜歡的事情,是“無聊”的死敵。

    我把彈吉他當成是一種修行。每次練琴,都保持專注,心無雜念,把彈琴變成一種簡單的事,用心感受其中的快樂。而且,每當有學生學有所成,自己都會收穫滿滿成就感。這種感覺會刺激自己進一步去研究教學方法,提升吉他技術,變成一種良性迴圈。

    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重新變得Sunny和快樂。我堅持讀書、寫作、彈琴、鍛鍊身體,生活變得很充實,時間變得無比寶貴,哪裡還有時間用來無聊呢?

    這種充實與被動加班、被動工作的“瞎忙”不同,它是一種主動地忙碌,它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為所做的事情賦予意義。你是在快樂地忙,這是真正的充實。

    05總結

    2017年以前的我,更多的是在“索取”;2017年之後的我,收穫的是“充實”。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向外求”,後者是“向內求”。

    向外求,是個無底洞,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而向內求,不與外界比,只關注自己的內心和成長,才能真正歸於平靜和充實。

    向外求,追求的是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成功是一種靜止目標,達到那個目標之後,或許可以讓人保持一段時間的興奮,但最終待新鮮感褪去,終究要回歸平淡。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刺激,就難免會覺得無聊。

    向內求,追求的是個人的成長。這是一個動態過程,並不會以某個目標為終點。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大致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區別在於,人們享受這個過程,享受每一個當下。而外界所謂的成功,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必然經過的某個階段而已。

    如果說“向外求”和“向內求”的狀態都屬於追求進步的範疇,那麼前者是痛苦的、被動的進步。而後者則是快樂地、主動的進步。

    所以,李笑來還說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綜上,感覺到“無聊”,是因為你選擇了“成功”。

    在沒有“成功”之前,你渴望“成功”卻沒有門路,所以覺得眼前的事情沒有意義,覺得無聊。

    在“成功”之後,自認為達到了“滿意”的狀態,沒有了追求,待成功的新鮮感褪去,便陷入無聊。

    只有專注於成長,讓進步變成常態,才是長久之計。

    如果你感到無聊。那麼不妨問問自己熱愛的是什麼。從熱愛的事物開始堅持,認真體會其中的快樂,讓自己進入成長的正向迴圈之中,你的人生一定會發生變化。

    如果你還沒有熱愛的東西,那就去嘗試新事物,發現興趣,培養興趣。這件事絕對值得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你住的地方到珠穆朗瑪峰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