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看鑑

    “趁火打劫”中的這把火原來是一個和尚放的,而打劫者,竟然是一隻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趁火打劫,其字面意思是趁別人家裡發生火災,一片混亂,去搶劫別人的財務。這個成語來源於我們熟悉的《西遊記》。《西遊記》第十六回:“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在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中,觀音院方丈見到唐僧的錦襴袈裟,立刻生出邪念。深夜,方丈火燒唐僧師徒,妄圖將袈裟佔為己有。可萬萬沒想到,孫悟空改變了大火方向。整個觀音院差點毀於火海。兇猛的火勢,驚醒了不遠處黑風洞中的黑熊怪。這個妖怪與方丈素有交情,便連忙趕去救火。然而,方丈的房間裡佛門至寶袈裟的霞光,讓黑熊怪放棄了救火的想法。趁亂,黑熊怪偷走袈裟,駕著黑雲,趕緊回到了自己的山洞。

    成語出自於明代小說,但趁火打劫的兵法思想早在春秋時期就產生了。《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說:“兵者,詭道也。利而誘之,亂而取之。”這其中的“亂而取之”就是“趁火打劫”的雛形。相較於趁火打劫成語的貶義,“亂而取之”則是積極進攻。戰爭,本來是詭詐之術。敵人混亂的時候,正是進攻的最好時機。

    都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而事實上,吳越生死一戰中,最重要的是勾踐選對了時機。嚐盡勝利甜頭的吳國君主夫差,荒淫無度,屠殺賢臣,使得朝堂混亂。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難收,民怨沸騰。而此時,吳王夫差不顧國內的混亂局勢,調集精兵北上會盟。勾踐知道,這是他一雪前恥的最好機會,立馬調集軍隊,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就如俎上魚肉,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而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例。

    “趁火打劫”計策的核心思想在於抓住對手犯錯誤的時機,果斷出擊,謀求擴大自身利益,乃至將對手徹底擊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用三個字題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