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素雲
-
2 # 談笑閣
同事拿了30萬跟別人合夥生態養雞,全部虧光。
現在的工廠化養殖的白羽雞47天就出欄了,成本非常低。大家吃的肯德基麥當勞都是這種雞,你的生態養殖大半年,成本你說有多高?
所謂的生態養殖,不可能只吃蟲子和草籽,還要飼料。還要僱人24小時盯著。最終還沒有銷路。
全部虧光。
為什麼養殖風險很大?
首先是物價風險。肉類暴漲暴跌很正常,飼料也是。
其次是疫病風險。一場瘟疫全部沒了。
第三是人情風險。一不小心就有人使壞。偷魚偷雞都還好,怕人下毒。
第四是資金風險,投入大,但是產出非常一般。
-
3 # 外向小毛蟲
進城打工家裡老小沒人照顧,養殖業是個冒風險的職業,我家裡就搞養殖,養魚投幾萬塊錢年底乾塘魚大部分不見了,怎麼就不見了到現在都沒搞明白……養豬這幾年效益很好,但遇到非洲什麼病這幾年努力白費了,豬全部去了個乾乾淨淨,現在國家政策好豬還有些保險,但也是賠進去太多了。目前家裡還有幾頭牛,喂牛現在也是要注意,草不能亂吃很多地方的打了草藥,放養風險大,只能是關家裡養但成本就變高了,天天要出去割草冬天沒辦法了要買草料。
-
4 # 平淡才精彩65
我叔叔和表弟就是回家創業的,人,他們回家是養的雞和豬。可惜養了兩年時間,到第三年的時候真的比較困難,因為養的雞。大部分都是放養在山上的,豬是關在圈裡養。不過一年養了幾年山上的植物被雞吃得差不多了,都成了光禿禿一片,那麼這個時候雞吃糧食,玉米,穀子,五穀雜糧就不得了。除了自己種面積比較大的糧食供雞,豬吃,另外還在外面買了糧食來餵養雞和豬吃,就這樣本兒越來越大,人也特別累,一直到現在真的快支撐不住了!連打工存的本錢都用光了。
另外養雞的時候有土雞蛋,土雞在銷售,養的豬也是大半年才能賣。儘管有這樣的收入,但是雞和豬們吃起來實在是太厲害了,供不住,如果去買糧食吧,飼料這些真的本錢要很大很大的,所以到現在數量少了很多,叔叔和表弟兩個也合作也分開了,好像關係不是那麼好了,也面臨著創業失敗!
叔叔和表弟在養雞養豬的方面運氣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畢竟我們那裡是山區雞,豬都很少有其他病的發生也沒有瘟症這些,那就是很好的運氣了。剛開始那兩年比較紅火,當地縣城電視臺還來採訪過,還拍上了紀錄片,不過雞還是在養豬養得少些了,因為豬吃起來實在是太厲害了,哪怕是飼料還加農作物。他們一般的情況下很少喂飼料,喂飼料的時候就是天氣不好,例如一連下好幾天雨,所以就出不了門去挖紅薯,土豆就只有喂飼料了。所以說本少的人回農村去搞養殖或者搞創業,硬是要謹慎一些,不然你投了三五年的本錢,還是以失敗告終。
-
5 # 純正農家養蜂人
我一生是以養蜂為主,對各種養殖業上還是比較瞭解的,我來回答為什麼大多數的人,搞養殖業都會失敗了。
在養殖業上有句順口溜叫作,"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就說明搞養殖的風險有多大,為什麼絕大多數搞養殖業的會失敗的原因。
作為搞養殖業首先就是技術,疫情,疾病,市場銷售就是搞養殖業失敗的主要原因。就象養豬業,看起來是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養殖業,可是就象養豬業一旦遇到了疫情,再加上自己的技術不精,一夜之間就會造成血本無歸。
作為現在的市場經濟,今天生豬的行情還非常的樂觀,說不好幾天的時間,生豬價格就會下跌到讓你虧本,如果是你趕上了好價格好時侯,確實是也會賺到錢的,可是人往往都是有貪心的,就會心血來潮,擴大生產模式,結果是下一波就是價格暴跌,就會讓你把賺到的錢又賠進去,最後一失敗告終,這就是好多搞養殖業的人失敗的原因。
特別是我們搞養蜂業的,都會認為是一種甜蜜的養殖業,有的確實是也賺錢到了錢也非常的風光,那是他天時地利地理位置佔的好,才賺到了錢,蜂蜜幾十塊錢一斤,可是一但你走入養蜂業的行列,就知道養蜂業的艱辛,收蜂蜜的收購商收購養蜂人的蜂蜜確實就是白菜價格。
這就是近幾十年養蜂業上,有很少一部分養蜂人賺到了錢,可是絕大多數的養蜂人都賠錢不養了。就象我有的同行都是一生養蜂,並且還有過硬的養蜂技術,可是現在好多改行不養了,就是養上幾群蜂夠自己吃蜂蜜算了。
養殖業是一種風險大,技術性強,收入不穩定的職業,才是造成養殖業大多數人創業失敗的原因。
-
6 # Sunny一涵
早幾年回老家過年,發現家對面的山坳裡有個大棚子,家裡人告訴我說有人在那裡養雞,還是我小學同學。因為一直讀書,然後外出工作,回家時間少,所以小學的小夥伴都沒有聯絡了,因此也沒有近距離觀察和交談。第二年春節再次回家時,發現那個棚子已經不見,家裡人說,沒人養了,出去打工了。
現在短影片流行,很多人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也能看到很多這種回鄉養殖的,不管影片真假,至少說看到這種影片的畫面,確實有想回家創業的衝動。而真正回去的,或者說回去以後養殖成功的依然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是以失敗告終,而總結起來不外乎幾個原因:
一是場地的選擇難。不管是做什麼養殖,終歸是需要場地的,而這個場地的選擇要麼是受當地地理位置的影響,要麼是受價格的影響,這些都會無形中增加成本投入。如果非得做出選擇,只能不斷縮減最初規劃的規模,養著十幾頭豬或者幾十只,上百隻雞,除去成本後基本上是不賺錢的,甚至還會虧錢。
二是抗風險能力低。養殖風險主要來自於市場風險和養殖本身風險。比如說生豬市場,這兩年起伏波動很大,作為剛進市場的創業者來說,抗擊這種風險的能力幾乎沒有。二是養殖本身帶來的風險,最大的考驗就是瘟疫,一旦出現養殖疫情,那就等於是全部虧完;同時還有技術能力問題,實行大規模養殖與每家每戶的自供型養殖有著很大區別,不是說在自家一年能喂幾頭豬,就一定能喂好十幾頭,上百頭豬。
三是市場銷售問題。大型養殖企業佔領著行業的主要市場,作為創業者,或者說小企業來說,只能在這些大型企業下去尋找一些細分市場。因為不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所以在行業裡是沒有話語權的,一旦出現市場變化,應對起來較為困難,唯一的優點就是船小好掉頭。同時很多創業者的養殖基地基礎設施都比較欠缺,而養殖又是以銷售活物為主,需要儘可能地縮短銷售距離,這也制約了銷售市場的開發。
所以說,不管是回鄉創業做養殖還種植,一定進行詳細的規劃與實地的考察,同時預留好了後撤的退路。不能頭腦一熱就開幹了,要不然到時候才發現,創業沒成功,十幾年打拼成果也蕩然無存!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吧,最近廣要的堅果行情?我們村前年堅果賣6元一斤,很多人後悔不種。為了不錯過發財機會,去年20元/顆苗大家不嫌貴,紛紛買來種,苗和肥料一時成了話題。可是今年,村裡的堅果並沒有前年的好賣,這又讓果農心裡的希望又…,真的傷不起啊。
養殖呢?又好到哪去?
我表弟倆公婆在外打工幾年就回老家搞養殖。開始是鬥志昂揚,在河邊搭建鐵棚,養豬養雞。風風火火地幹了兩三年後又灰頭土臉的去打工了。留下個破柵子在風雨中孤零零迎著冷風瑟瑟發抖。
我老家也有三兩家養牛養豬,現在還有一家在堅持。牛也不多,十來頭左右,每天上山放牛。現在農村牛少,綠地多牛養得很好。養豬就不咋地了,又是飼料又是處理排汙,最後都不養了。
很多人是在自家水田裡挖魚塘,不過也就是方便在節日裡吃上幾條魚而已。想發財,還是做夢吧。
我村有夫妻倆,原來在城裡養豬,後來說回農村養,不用租金了。回來後,豬沒有養,養了一些雞放在他家的田地裡。一陣子之後,兩個人乾脆打工去了,不再搞養殖。
幾年前我老公想回去挖魚塘養魚,公婆根本就不支援。老公想把分散的塊和別人換成一大塊,然後搞養殖,但是父母千方百計的勸說,最後老公也就放棄了。
父母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怕最後是一場空。他們覺得你挖個魚塘養些家畜,整天整夜的守在那裡沒完沒了,你養好了,怎麼銷出去?奇葩的說法都有。他們覺得去外面打工,在怎麼樣總可以吃飽飯,在家創業,比想象的難。
說真的,父母說得沒錯。到現在為止,我周村搞養殖發財的人還沒有出現過,倒是見到許多虧得放棄鬥志的人去外面打工,成了老實的打工人。
為什麼農民工不想在城裡打工去老家創業養殖大多數都失敗了呢?
①、沒有規模不成氣候。獨木不成林,小打小鬧。我堂哥養了竹鼠,也是乾等人上門收。也沒賣過幾只倒是弄得家裡臭哄哄。最後也不養了。
②不便交易。如果是街上可以隨時自己打魚去賣拿雞鴨蛋去擺。可以在農村不行呀,小打小鬧根本不行。如果能小打小鬧,養活家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④、現在養殖要求高,排汙難解決,很麻煩,投資也很大。所以想養的又打退堂鼓。
總之,農民工不想打工想回來創業,失敗得很容易。至於怎麼失敗?那可是各種各樣的原因。農民工不想在城裡打工,回來上山挖些特產找些藥材來賣,自己種糧食養些雞鴨。日子還是可以過得下去,但是想養殖發財,還真難。
不是農村人愛去打工,而是生活所迫。去打工賺些錢回來,安心的過著田園生活,也是挺好的。很多去打工賺點錢回來,不老實的生活,想搞養殖,最後成了一無所有。
你說,為什麼失敗呢?時也運也,不用想失敗的過程了,沒用,結果大多數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