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曆簡稱陽曆,它純粹以迴歸年為基本單位,與朔望月毫無關係。把年看作首要成分, 力求使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都是人為規定的。現今全世界通 用公曆,即格里高利曆就是陽曆,它是由儒略曆發展而成的。
公元前46年,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儒略·凱撒邀請天文學家索西琴尼進行曆法改革,制訂新曆,稱為儒略曆,又稱舊太陽曆。儒略曆把一個迴歸年定為365.25日,並規定每年設12月,單月31日,雙月除2月29天(因2月是當時羅馬處決犯人的月份,2月減少1天,表示執政者的仁慈)外,其餘是30天,共計365天,每隔三年置一閏年,閏年時在2月內加一閏日,也是30天,全年共計366天。
儒略·凱撒在改歷後一年去世,繼位者愷撒的侄子奧古斯都對儒略曆作了修正。下令改歷:一是規定從公元前8年到公元3年不再閏年,等把多間的3年扣回後再按4年1閏的辦法實行;二是他把自己出生的8月改為大月,稱“奧古斯都月”,8月以後大小月顛倒,結果多了一個大月,就再從2月份中扣除1日,那平年的2月份就剩28日。後人把此稱為奧古斯都 歷(其實本質上還是儒略曆)。這樣沒有規律的月的日數(1月、3月、5月、7月、8月、10 月、12月是大月,2月、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仍然在現行的公曆中沿用著。
儒略曆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好的歷法。歐洲一些基督教國家於公元325年在尼斯會議決定共同採用,並根據當時的天文觀測規定春分日必須在3月21日然而,儒略年(365.25日)比迴歸年(365.2422日)長0.0078日,即11分14秒。這個小小的差值,從公元325年到1582年的1257年間積累了約10天的差誤。在公元1582年測得太陽於3月11日便通過了春分點,春分日比規定的3月21日提早10天來臨。歷日與天象不符合,必須對曆法進行修訂。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採納了義大利醫生利里奧的建議,並於公元1582年3月1日頒佈了法令:一是把當年10月4日後的一天作為10月15日,即把10月5日至14日的10天勾銷(歷史上空白了10天);二是把4年1閏改為400年97閏,具體置閏的辦法是凡世紀年份(為100的倍數)能被400除盡者才是閏年,其餘年份能被4除盡者為閏年。當然,這樣閏法,比起儒略曆經過128年就相差1日要精確得多。但每400年還是多閏0.12日,4000年就多閏1.2日。因此,如果這一曆法繼續使用下去,公元4000年和8000年亦不應作閏年。因為,在幾千年中,迴歸年的長度也會發生改變。
改革後的新曆,被後人稱為格里曆,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公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這種曆法,故稱公曆。中國在1912年成立民國政府時宣佈採用公曆的。
太陽曆簡稱陽曆,它純粹以迴歸年為基本單位,與朔望月毫無關係。把年看作首要成分, 力求使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都是人為規定的。現今全世界通 用公曆,即格里高利曆就是陽曆,它是由儒略曆發展而成的。
公元前46年,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儒略·凱撒邀請天文學家索西琴尼進行曆法改革,制訂新曆,稱為儒略曆,又稱舊太陽曆。儒略曆把一個迴歸年定為365.25日,並規定每年設12月,單月31日,雙月除2月29天(因2月是當時羅馬處決犯人的月份,2月減少1天,表示執政者的仁慈)外,其餘是30天,共計365天,每隔三年置一閏年,閏年時在2月內加一閏日,也是30天,全年共計366天。
儒略·凱撒在改歷後一年去世,繼位者愷撒的侄子奧古斯都對儒略曆作了修正。下令改歷:一是規定從公元前8年到公元3年不再閏年,等把多間的3年扣回後再按4年1閏的辦法實行;二是他把自己出生的8月改為大月,稱“奧古斯都月”,8月以後大小月顛倒,結果多了一個大月,就再從2月份中扣除1日,那平年的2月份就剩28日。後人把此稱為奧古斯都 歷(其實本質上還是儒略曆)。這樣沒有規律的月的日數(1月、3月、5月、7月、8月、10 月、12月是大月,2月、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仍然在現行的公曆中沿用著。
儒略曆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好的歷法。歐洲一些基督教國家於公元325年在尼斯會議決定共同採用,並根據當時的天文觀測規定春分日必須在3月21日然而,儒略年(365.25日)比迴歸年(365.2422日)長0.0078日,即11分14秒。這個小小的差值,從公元325年到1582年的1257年間積累了約10天的差誤。在公元1582年測得太陽於3月11日便通過了春分點,春分日比規定的3月21日提早10天來臨。歷日與天象不符合,必須對曆法進行修訂。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採納了義大利醫生利里奧的建議,並於公元1582年3月1日頒佈了法令:一是把當年10月4日後的一天作為10月15日,即把10月5日至14日的10天勾銷(歷史上空白了10天);二是把4年1閏改為400年97閏,具體置閏的辦法是凡世紀年份(為100的倍數)能被400除盡者才是閏年,其餘年份能被4除盡者為閏年。當然,這樣閏法,比起儒略曆經過128年就相差1日要精確得多。但每400年還是多閏0.12日,4000年就多閏1.2日。因此,如果這一曆法繼續使用下去,公元4000年和8000年亦不應作閏年。因為,在幾千年中,迴歸年的長度也會發生改變。
改革後的新曆,被後人稱為格里曆,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公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這種曆法,故稱公曆。中國在1912年成立民國政府時宣佈採用公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