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世紀體育

    為什麼克羅埃西亞贏巴西?沒有注意到巴西射門射正很多次,不算點球克羅埃西亞守門員撲出去七八個球。要不是守門員神勇,早被打成篩子了。所以撇開守門員,再看克羅埃西亞,你還能說他有多強?每次都指望守門員最後一下守住,才是真的讓人不放心,在這個角度,你們再說他們兩隊誰贏。梅西完全有可能有能力靈光一現撕開克羅埃西亞大門。他們完全不用巴西七八次機會,只要一兩次巔峰傳射就可以。這一點,梅西肯定比巴西的球員做的好。

  • 2 # 我種紅蔥頭1980

    2022 年卡達世界盃 1/4 決賽克羅埃西亞點球大戰淘汰巴西,如何評價本場比賽?

    非常簡單地談幾句個人感想。

    這場比賽的內容,其實頗為簡單。巴西展現了自己缺少持球中鋒的問題,而克羅埃西亞則表現出了更豐富的東西。

    巴西最大的優勢,在於邊鋒位置上的資源積累,這讓他們可以持續地完成高位逼搶、縱向突破、肋部切入,用一種近乎透支的方式維持超高的前場比賽強度。拉菲尼亞、維尼修斯的首發,到安東尼、羅德里戈、馬丁內利的替補,是每場比賽都能看到的換人操作。

    在打弱一些的對手時,這往往意味著摧枯拉朽。對手應對小組上搶的技術能力和配合意識不夠,甚至在消化強節奏上都不夠適應,巴西就可以在高位頻繁反攻,直衝球門。像南韓這樣的球隊,在巴西的踢法面前幾無機會。

    然而,一旦對手可以處理好上述問題,巴西的進攻就從“直接有效”變成了“簡單過度”。他們的邊鋒具有很強的單體對位,但卻不能傳出精妙的“做餅”球,無法盤活全隊。能做到這一點的,是本賽季在巴黎踢十號位的內馬爾。然而,只有內馬爾一個人,目標顯得過於明確,對手的施壓完全是肆無忌憚的。此時,巴西最好的方案是搭配一個處理球型別的中場,西漢姆的帕奎塔坐穩主力位置,正是這個考慮。

    這也正是本場比賽裡,巴西的中場部署。但是,內馬爾和帕奎塔卻存在著縱向相對位置的拉開不夠,較為平面的缺點。即使是內馬爾,也不能太貿然地進入禁區,需要為兩側邊鋒拉開中衛蹲坑的空間。因此,內馬爾在外圍執行分球的“發牌”,邊鋒則負責接球突破。而巴西兩個出球點都不夠靠近禁區的縱向平行,也不夠提供自身威脅的情況下,克羅埃西亞防線上提後卡住出球線路,也是可以將巴西的邊鋒“帶出比賽”的。

    而對於克羅埃西亞的防守組織性來說,這樣的進攻思路並不難以抵禦,需要的只是統一思想,絕不動搖,這正是他們擅長的事情。可以看到,連同中衛和鋒線在內,達利奇幾乎讓所有的兵力都投資在了中場區域,全程施壓內馬爾。在他們配合默契、經驗老道、身體強悍的圍守之下,內馬爾的組織效果可能是本屆比賽的個人新低。93次觸球裡,足足吃到21次對抗,只拿下了其中的8個,丟失球權倒足有26次。

    此時,邊鋒是不可能得到太多傳球的,最主攻的一側,首發球員維尼修斯在世界盃的場均觸球達到38.3次。而本場比賽裡,維尼修斯比場均時間少了10分鐘的情況下,只有21次觸球記錄。巴西最殺手鐧的邊鋒厚度,便由於維尼修斯等人的無法接到機會傳球,而愈發變薄起來。

    看上去,巴西想首發理查利松,以及在利茲聯的貝爾薩手中訓練出來的“積極性大王”拉菲尼亞。三鋒線優先拉滿前場攻防的節奏和質量,讓克羅埃西亞的老邁人員在持續的強度下消耗殆盡,也可以找到習慣於拖後出球的莫德里奇,針對性打擊,不讓他避重就輕。到了下半場,再調整人員。

    然而,克羅埃西亞卻用全員中場的方式,對抗了這種防守打法。莫德里奇拖後送長傳和直塞球,但中衛格瓦迪奧爾+洛夫倫的前提,尤拉諾維奇和帕薩利奇的翻飛,包括科瓦契奇和布羅佐維奇的推進與回防全能,給莫德里奇的持球提供了更多的藍領保護和傳球位置。做到這一點,以及向前者提供的進攻能力,壓後者應對打防線前置身後球的快速回追,先後在布羅佐維奇和格瓦迪奧爾的身上體現出來。莫德里奇在本場比賽裡的延續性,傳球的切割防守效果與命中率,都依靠眾人的保護而效果不錯。

    而在巴西的進攻端,堆中場人力這個思路,也是達利奇對付巴西的一個辦法。內馬爾+帕奎塔+理查利松+維尼修斯+拉菲尼亞+達尼洛的首發,顯然有一種考慮是試圖強攻,將克羅埃西亞老化後的球場空當充分地逼出來。然而,此時內馬爾和帕奎塔的處境是艱難的。內馬爾如上所述地控球不利,進攻無從與邊鋒連線。而同屬進攻流派的帕奎塔,顯然平時在西漢姆聯習慣了搶別人,不習慣被人搶,幾乎淹沒在了克羅埃西亞的中場大陣裡。內馬爾還好,作為第一組織者完成了許多傳送。然而到了帕奎塔,競技讓步和狀態“低潮期”就是大機率事件了。

    此時,維尼修斯等人得不到球的輸送,即使自己接到球,也需要面對克羅埃西亞的緊密多人防線,幾乎無法處理後續發展。

    面對巴西強攻的首發陣容,達利奇想到的方案是:主要精力放在頂住強側衝擊上,擇機抽冷子用最能跑的布羅佐維奇和佩裡希奇去嘗試性地單人反擊。可以發現,右邊鋒帕薩利奇幾乎成了右邊後腰,另一側的佩裡希奇則向來是以往返著稱。

    巴西的首發陣容裡,強攻側是內馬爾領銜,達尼洛套邊,維尼修斯站前的進攻組合,克羅埃西亞一方面要用邊鋒和中場的積極回防來化解之。而與此同時,巴西的這個佈陣也意味著整體的激進姿態,讓對手可以不停利用內馬爾和達尼洛的身後空當大做文章。巴西唯一負責全中場防守的,只有卡塞米羅一個人,表現必然會隨著體力的下降而波動。

    於是,雙方的比賽就變成了中場絞肉的局面。巴西的內馬爾被圍住了推進進攻的線路,而邊鋒則一個個被“防出比賽”,必須拿到不算機會的傳球,然後靠個人能力去徒勞地盤帶衝擊,或乾脆遠射。而賽事前本屬於弗雷德的中場位置,交給了帕奎塔,肯定也是對卡塞米羅防守任務的又一次加碼。而克羅埃西亞這邊,雖然防守極其穩固,特別是邊鋒回到邊衛後的整體縮緊大禁區兩角,但自身進攻依舊不好,缺少曼朱基奇的影響依然困擾著球隊。

    熱蘇斯的受傷,是巴西巨大的損失。他沒有理查利松的身高和拼搶,但他可以在禁區內拿住球,做動作後再傳,與內馬爾足可以拉開球隊組織點的縱深,讓克羅埃西亞不至於全員去中場圍堵內馬爾,按住他就按住了西班牙隊目前唯一有效的發動機。最後,熱蘇斯的得分能力,給球門的威脅,也正是理查利松所不及的。打弱隊他不必出場,打防守強隊的話,得分、拿球、傳球都達到一定級別的熱蘇斯,無疑是必要存在的。

    理查利松和拉菲尼亞,本是首發拼掉消耗的存在。然而,隨著熱蘇斯的受傷,關於理查利松的輪換和調整就不再可行了。

    巴西在加時賽中先進球,展現了自己體力更好的事實。但克羅埃西亞的絕境扳平,更是他們團隊死守到加時賽最後幾分鐘的執行、情緒、意志之濃縮,以及巴西在“終於進球,克羅埃西亞進攻極差,不可能扳平”心境下的驟然放鬆。

    而到了點球大戰,意志出現高低之分的兩隊球員,結果也就是昭然若揭了。無論是日本,西班牙,還是今天的巴西,他們每一個主罰者的表情,都說明著同一款關於“出局”的動搖。(segela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妻子不掙錢不想生孩子我該順著她還是好好談談以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