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忽局實習替補

    翁同龢還不夠格,只是晚清臣子中的小角色,左右不了時局。但是李鴻章就不一樣,晚清實際的權力是在李鴻章手裡。他要打就能贏,他不想打就要輸死。

  • 2 # 大白白野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複雜。翁同龢是晚清後期清流派領袖,考中過狀元,是兩朝帝王之師。這是翁同龢的光環。翁同龢是光緒帝黨代表人物,在甲午海戰中是主戰派,又主張變法圖強,起草“定國是詔”,拉開百日維新的序幕。涉及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的一些影視小說作品,翁同龢常常以正面角色出現。翁同龢生前結局不算好,1898年6月,翁同龢被免除一切職務,攆回原籍,永不敘用。翁同龢被免官原因有幾種說法。主流觀點認為是慈禧太后把翁同龢攆走。也有觀點認為是光緒帝本人也非常痛恨翁同龢誤國誤民的做法。還有其它的觀點。翁同龢屬於具有一定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指責翁同龢是甲午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說翁同龢和李鴻章鬧內訌,故意給李鴻章挖坑,不支援李鴻章購買武器,讓李鴻章戰敗,官報私仇。有人不認同翁同龢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等其它方面所犯下的嚴重錯誤。認為翁同龢是主戰派,愛國的,只是有些事情認識不透,不瞭解,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總體看是值得肯定的官員。李鴻章是進士出身,算經世致用派。李鴻章主要汙點是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與八國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等。對家人約束不嚴,出現貪汙受賄現象等。因此,許多人罵李鴻章為賣國賊。有一些人認為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有一定建樹,李鴻章去世,曾讓清政府掌權人慈禧太后痛哭流涕。李鴻章算有一定爭議的歷史人物。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罵李鴻章,聲討翁同龢都是有一定的緣由的。

  • 3 # 中林之木

    因為新疆因李鴻章的主張差點沒了,這是最大原因,其次”炮彈參沙子”也是李鴻章施之管理有誤,對外方面的炮艦簡直就是個花架子,不如展開國資用在陸上的國防。拿不到好處,到時外寇誰還擁護李鴻章作主談和?,一時誤政難比誤國,好比國家之錢都仍進大海了,好麼?更弱了。買洋艦一又怎麼那麼熱衷,是真好用嗎,不知五隻“豹子”可抵一隻“老虎”?一旦不用心失去國土,便難以找回了,一朝沒了還可以新政權取代,仍是大大中華。外敵佔了中國領土,華人臉上也無光。從政要方面;一不行就聯合民眾團體向洋人開戰,不知當年大臣們願意談和,是在中間談判中後來怎麼作的 ,逼迫來回之說的太后了吧,太后也信心不足,就是一句話“滾出去”。他等是圖於保國家還保自家,損失在中華,腰桿挺不直,“忠”在那裡?

  • 4 # shanyuanguangjie

    李鴻章是慈禧太后駕前紅人,又是權臣,甲午戰爭的戰敗又是他的傑作,賣國條約也幾乎都是他籤的,而翁同龢是光緒帝的老師,光緒都是廢帝,是慈禧太后眼中釘,受連帶影響,慈禧能讓他在朝為官,保住性命已是不錯了,無論忠奸,他還能做什麼?

  • 5 # 艾迪特

    這個問題很好,很值得思考。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翁同龢雖然愚腐,但其所做所為、出發點是忠君愛國的。雖然從現代的眼光來看,他誤國誤君,造成的後果不亞於李鴻章,但從清末以來,思想解放並認識到這一點也需要百年的時間。二是翁同龢延續了中國文官一貫的唱高調傳統,對內擁君、對外強硬,畢竟站著說話又不腰痛,打仗、和談的事讓李鴻章們去做,他只要唱高調即可。反之李鴻章雖然忠君,但其也有私心,手握軍權、財權不捨得鬆手,被安排去談判籤喪權辱國的條約又不能推辭,只好揹著罵名來維繫其即得的利益。

  • 6 # 星星月亮7

    小編我問你為什麼有人罵馬雲,卻沒有人罵上班族?李鴻章好歹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可說是慈禧太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權有勢有地位。翁同龢算啥,他的靠山光緒皇帝不也是傀儡嗎?他有啥權有啥地位?他憑啥敢稱晚清第一奸臣?就如同小編你自己肯定也得罪過人,人家也罵你,但是他能夠罵你是天下第一壞蛋,中國第一小人嗎?肯定不能,就算他這樣罵也沒用,因為大家不認可,你還不配當天下第一壞蛋小人呢!

  • 7 # 小王同志666

    我去,李鴻章錯就錯在他簽字,如果是張鴻章,馬鴻章,那又是誰的錯,錯不在他,而是晚清的錯,掌權者的錯,說句不好聽的話,你要去籤,你也會捱罵,

  • 8 # 凡世的逸塵

    一,李鴻章主和,致使中日簽訂喪國辱權的馬關條約

    二,懼怕左宗棠功高震己,極力反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為斷其手臂,行使詭計致胡雪巖破產

    三,李扶持的北洋水師,與日軍對戰的炮彈大部分是啞彈,致使甲午海戰鄧世昌全軍葬身海底

    四,李鴻章在日本約存有四千萬兩白銀

  • 9 # 亮羽飛雲99

    晚清第一大漢奸是李鴻章。

    第一大貪汙犯是李鴻章。

    第一大奸臣依然是李鴻章!

    翁同龢是“帝黨”,李鴻章是“太后黨”。李鴻章打壓左宗棠、張之洞,殺胡雪巖,充分說明是“內鬥高手”。

    李鴻章把北洋水師軍費建頤和園,拍慈禧馬屁;在皇城外明“練海軍”,實“囚光緒”,是慈禧最大的幫兇。是甲午海戰失敗主要責任人。是“維新變法”失敗的主要推手。

    下野滯留天津(寫什麼山中宰相,陸上神仙歪詩…),然,私會梁啟超,暴露了他狼子野心。既不忠於大清朝,也不忠於慈禧太后。

    後來的袁世凱等軍閥,都是出自李鴻章門下,可見其“招降納叛”,李鴻章若非老死,沒有等到,也沒有袁世凱當大總統了。

  • 10 # 乙丑生

    李鴻章雖然很能幹,但是他簽定不平等條約是事實。歷史上的翁同龢並不是因私怨而故意為難李鴻章,他倆之間的鬥爭是帝黨和後黨權勢之爭。李鴻章是銑杆的後黨,而恭親王相較於光緒生父惇親王他更傾向後黨。在帝后之爭中翁同龢主張先削弱後黨大臣的權勢,再逐步取得權力,只是後來年輕的光緒受康有為影響失去了耐心,而採用了激烈手段,同時讓翁同龢罷官回籍,失去翁同龢居中調停後維新派很快被慈禧反制。讓戊戌變法遭到了失敗。翁同龢始終是希望光緒成為一代名君的,他當然算不是奸臣了。

  • 11 # 不一樣的理工男視角

    誰讓李鴻章代表大清簽訂了辛丑條約呢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也是清朝最大的清流頭目。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漂亮話說盡,正事不能幹一點。而且由於他們的清流身份,始終站在了“道德”的最高點,對一切切合實際的忍讓與讓步都展開了無情的攻擊,最終讓大清遭遇到了慘重的損失。

    然而清流只管說漂亮話,但卻不幹正事,遇到追究責任時卻可以輕鬆地逃避事後的清算。這種明顯的責權分離讓真正勇於任事的能臣干將們都遭遇了極大的壓力,無法放開手腳對抗外國的入侵,他們對於國家的傷害絲毫不亞於外國的入侵。

    不過這幫清流治理國家的能力不行,相應地貪腐的程度也不算大,這也使他們不至於像李鴻章一樣被後世指責為第一賣國賊。不管怎麼說李鴻章個人的私德確實不那麼“乾淨”,也讓括在他頭上的“帽子”一旦戴上就很難摘下來。

    其實明朝的東林黨也好,清朝的清流也好,本質上都是政府治理能力趨於失控的結果。清朝需要這些人來掣肘日趨失控的漢人大臣們,對待他們較為優容。畢竟像李鴻章這樣的能臣干將,一旦失控就可能成為清朝的掘墓人,孰輕孰重慈禧還是分得清的。

    幹多錯多,世事向來如此。類似的清流其實那個朝代都有,只是朝政清明時沒有多少他們出聲的機會,只有朝綱不振時才會將他們放出來。某種程度上他們也算是替朝廷背了黑鍋,自然朝廷也會幫幫他們,也讓他們在歷史上的罵名沒有那麼大。

    不過翁同龢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公然“公報私仇”,甚至已經到了連皇帝和太后的旨意都敢違背的地步,不僅讓慈禧說出了那句名言:誰讓我今天不爽,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爽,也讓他的弟子光緒皇帝痛斥他為第一奸臣,趕回了老家。從這個意義上講也算是和李鴻章扯平了。

  • 12 # 想當公務員

    那是因為很多人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還是在很膚淺的層面。

    畢竟最大的賣國條約《辛丑條約》和《馬關條約》都是李鴻章去談判的,都簽名按了手印,鐵證如山,至於是幫誰背鍋那就再說了。也因為李鴻章當時確實掌握最多的最先進的軍隊,北洋水師以及淮軍,當然他的責任最大。

    翁同和確實很壞,他始終跟慈禧的觀點保持一致,掌管著戶部財政大權,他只管在旁邊給太后皇上唱高調唱喜歌,不但唱高調唱喜歌還暗中給同僚下絆子,反正打贏了是太后聖明,皇上神武,大夥兒都跟著沾光,打輸了沒他半點責任。

    說到失敗責任,沒可能讓老佛爺和皇上承擔吧?老李,這仗是你打的吧?談判也是你去談的吧?這不就結了,你還說啥?所以現在很多公司也有這種現象,叫能幹的不如能彙報的。

    當然啦,李鴻章也確實是有私心,有意儲存自己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但是跟大蛀蟲翁同和比起來還是好很多的,至少幹了點實事。

  • 13 # 識文天下1119

    好人難當,奸賊好做,歷史上比比皆是。潘仁美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被罵了上千年,還落個投敵叛國的的罪名。翁同和晚清第一奸臣,借戊戌變法之名收割財富,用之國家九牛一毛,還讓光緒和慈禧給他背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社會經濟體系下,未來十年,你認為哪個專業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