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經濟新聞

    需要從“醫療”和“保健”兩部分看待,醫療側重於治療,保健則側重於預防與管理。醫療商業化談傳統醫療機構(如公立醫院)商業化的看法,保健談與網際網路結合的商業化的看法。

    不論是醫療機構還是保健專案的商業化都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值得肯定的。

    先說醫療機構的商業化,從市場現狀以及國家政策分析。中國目前公立醫院的佔比為86%,而美國民營醫療機構佔比為90%,不是說美國的醫療結構就是好的,只是中國如此之多的公立醫院靠政府撥款來實現其公益性,實在難以維繫。

    而在新醫改的意見當中,提出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醫院改制重組,其實也就是從國家層面肯定醫療機構商業化。商業化的優勢在於營利性的機構有招聘許可權、有利潤、有研發方面的激勵,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醫生的積極性以及解決了醫生的負荷問題,進而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醫患關係並提升醫療水平。

    但在醫療商業化下,民營醫療機構有相當的收費自由以及定價自由,醫藥不分家,特別是經過莆田系事件之後,公眾對民營醫療機構是有一定的牴觸。對於這一方面,相信處理好監管力度以及醫療資訊不對稱,商業化的醫療機構將會迎來春天。

    對於保健與網際網路結合的商業模式,只能說“科技正在顛覆醫療行業”。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華人口的死亡原由以傳染病、寄生蟲為主轉變為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為主。而這些慢病的預防與管理僅靠醫院是無法得到一步解決的,再加上公眾保健意識的逐步提升,都為網際網路+醫療的商業化模式鋪出一條道路。

    但目前線上的醫療模式,離商業化還有一定距離。線上的模式大多為平臺掛號、輕問診、病程管理以及醫用的病歷管理為主,由於醫生在醫療機構外做出診斷結果是違法的,平臺也不能在網路上出售處方藥,這些都限制著平臺只能以科普、掛號、輕問診這類收費不高,替代性(醫院功能)低的方式凝聚使用者,在使用者達到一定數量再考慮商業化的模式。可以預計的是,未來不會是線上或是線下單方面的天下,將會是線上+線下的模式。

    說到國外的醫療保健發展情況,前面也提到了美國90%的醫療機構都是民營性的。國內外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內生病就去三甲醫院,而國外首診是家庭醫生,在家庭醫生覺得有必要去更專業的醫療機構時再進行轉診。對於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其實普遍的公眾都有一定評估醫生專業水平、服務質量的能力,況且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先了解再比價,莆田系事件再次出現的機率不大。

    想要知道如何看待醫療保健商業化,其實看看身邊,看看醫患關係是否改善,醫療成本、疾病發病率是否降低,疾病治癒率是否提高,就明瞭了。

  • 2 # ECO新勢

    一直以來,醫療就是商業化的一個敏感區域。隨著大陸老齡化程序加快,“信任度”始終是困擾這一領域潛在受眾的關鍵。在我看來,線上專家看診、線上保健品推薦和針對不同患者的線下體驗活動都是大有可為的。

    逐一來說,專家看診意義最為非凡。一直以來,北上廣醫院人滿為患,二線城市醫院卻相對冷清。線上醫療想要破局,需要重點打動大城市使用者,改變“北上廣醫院爆滿”的現有格局。要知道,在醫院從掛號到預約專家可能需要花費普通消費者大量時間成本,但如果利用網路直播、線上語音聊天室等社交手段,是完全可以幫一大部分患者節約掉不必要的等待過程。同時,藉助網際網路,也可以提升專家醫師的效率從而為其帶來更多收益,而且是堂堂正正的收益。

    但問題在於醫療行業關乎使用者的健康,這就導致線上醫療行業是一個非標行業。想要成為這一行業的引領者,難點就是,如何取得醫療行業的頭部資源,即那些有名有姓的專家醫師們。然而,醫療大咖這些頭部資源相對稀少,從供求關係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一領域能成功的平臺絕對是屈指可數。不過話說回來,一些資質和經驗平平的醫護人員對於我們日常可能遇到的小型疑難雜症其實也有一定的話語權,小病症和醫療保健方面的線上問診或許是一個大的創業視窗。

    線上保健品推薦和線下活動其實並不陌生。但是現階段,各種商業廣告投放、商業氣息濃重的線下活動和參差不齊的保健產品已經讓很多人大呼上當。市場其實需要一個平臺,來充分保健品效果的裁判和公證人。但是,醫療器械和保健品利潤水平參差不齊,創業平臺能否做到”鐵面無私”其實是個人性層面的問題。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在百度醫療事故等一系列問題後,能否信任這種“中立平臺”也是一個時間問題,想在這一領域可持續的發展下去需要平臺潔身自好,同時與醫療類協會機構保持緊密的聯絡。

    跟西方國家相比,我們的人口基數要大很多,未來國內線上醫療的市場規模其實大有可期。據《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際網路醫療使用者規模為1.52億人,佔網民的22.1%。其中,診前環節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使用率最高——線上醫療保健資訊查詢、線上預約掛號和線上諮詢問診應用總使用率為25.3%;醫藥電商使用率佔網民的4.6%;而在慢病管理、預約體檢、健康保健等領域,使用率都低於1%。

    可見,線上醫療想要做大做強改變使用者行為習慣,還需要與醫保、商業醫療保險提供方、線下醫院、藥商形成聯動和配合,但是這些跨領域合作就需要產業鏈上幾大勢力的共同推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比喬丹還多了個奧斯卡,作為超越喬丹的男人,是不是還需要一個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