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勵志收起玻璃心
-
2 # 玉溪觀百姓生活情
脾氣暴躁,第一種是生來就有的,指天性使然
人們所說的遺傳基因的因素,也是與生俱來骨子裡帶來的。這種人如果從暴脾氣小沒有根治過來,成人後是很難改變的,唯有的方法就是儘量不要去惹他(她)發脾氣,儘量避開他(她)、和遠離他(她)保護好孩子和自己。
第二種是後天造成的,後天造成是受環境影響而脾氣暴躁,又可以分為三種。1、父母寵壞和交友不慎
從小被父母寵壞,嬌生慣養,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還有交友不慎,交了些地痞流氓為友,同流合汙,與好人學好,與惡人學壞,久而久之就成了惡習。
雖然很難改變,但比遺傳基因那種暴脾氣要好很多,或許在他遇到他喜歡的人和事會自己剋制自己的暴躁,而改變脾性,這是需要一個人有強大的自制力和持久的毅力才能做到的。
2、身體和精神疾病因素,
一個非常脆弱的人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和壓力,身體和心理承受不起,而發洩脾氣 ,暴躁易怒。
他(她)可能會把脾氣發在比他(她)弱小的人身上解壓,他(她)不僅無意識地傷害了身邊的親人,其實也傷害了他自己,讓親人離他(她)越來越疏遠。
還有種可能他(她)受過精神刺激和有精神方面的的疾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不排除遺傳性的精神病症和暴躁症,在某種壓力和刺激下犯病。
如果你的家人是這種情況,家人一定要多注意,多給他(她)一些關心、關愛,找時機與之交談,看是不是身體出現了問題,有病及時給她治療,病好一身輕,病好了脾氣也不會暴躁了,如果不能完全避免,最起碼可以減少他(她)發脾氣的頻率。
3、環境和壓力的影響
如果是工作上和家庭裡的擔子都壓在他(她)身上,讓他(她)心身疲憊導致他(她)經常發脾氣,每天吼罵,打罵孩子,作為家人更應該檢討自己,你關心和心疼過他(她)嗎?你為她分擔過家務和孩子的教育義務沒有?
如果他(她)因為工作、家務、孩子和你有意和無意識地發脾氣暴躁,每天吼叫、打罵孩子,一個人的忍耐和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長時間得不到解決,不但會脾氣暴躁,吼叫打罵,最恐怖的是她承受不了打擊和壓力,而導致精神疾病和過激行為傷害到孩子和家人,如果是這樣一個家就毀了。
假如你愛他(她),愛你的孩子和這個家,多與他(她)溝通,多關心他(她)的身體和工作,多分擔家務和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她)不要再精疲力竭,心神(身)受累(傷),而破壞了家庭和諧的氣氛,讓孩子小小年紀心身受傷,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導致家庭破敗不堪! -
3 # 知己1904
分而治之則可!
首先,每次這情況發生時將當事人分開,不要讓“矛盾”持續激化!其次,分頭做工作,給孩子多講講父母的難處,良苦用心,做錯了事就要接受適度的懲罰,至於另一半,多安慰他(她),畢竟面對的是孩子,各方面尚未成熟,有錯誤在所難免,不要揪住“問題”不放,多開導,多勸導,多引導!
我有個朋友在處理這類問題方面是個天才,他多采取上述方式,常常在幽默風趣中讓孩子和他媽媽破涕為笑,最後,媽媽眼中一個不聽話的“差”孩子成功逆襲,考上了理想的重點大學!他常對我說,不怕有矛盾,就怕矛對盾,靈活機智的處理生活中的難題才能一勞永逸!
誠然,生活是智者的天堂,願我們每位家長都成為處理家庭事務的佼佼者,幸福平安的活著!
回覆列表
自己有本事,覺得還有救,溝通協調;
自己有本事,覺得沒得救,趕緊離;
自己沒本事,覺得還有救,求外界協助;
自己沒本事,覺得沒得救,求外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