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首先得理清概念。按照題目中的意思,題主所說的平行空間的的概念源自量子力學。在量子力學裡為了解釋粒子奇怪的行為,哥本哈根學派提出一種機率解釋,他們認為粒子是以各種狀態的疊加態存在,類似一團霧,沒有確定的位置,只有在人們觀測時,它們才會隨機地坍縮到一個確定的位置。這個坍縮過程無法解釋,也無法準確預測,雖然這種說法很符合實驗資料,但人們還是不太滿意,於是有人提出另外的解釋,認為觀察的時侯並沒有什麼粒子霧出現了坍縮,粒子的各種路徑都是確定發生的,只是存在於不同的世界中。但這些宇宙是平行的,相互之間無法互通訊息,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存在。這樣的一個理論是無法驗證的,只是為了解釋坍縮現象而特設的。有人開玩笑地說,每一次一個微小粒子的選擇就產生新的宇宙,這也太浪費了。而量子糾纏是指一個以上的粒子是可以用一個波函式描述,這樣一個粒子的行為會瞬間影響另外粒子的行為的現象。雖然粒子之間這種作用是超距的,但它們之間還是無法傳遞資訊,與相對論不衝突,所以無論是平行宇宙還是量子糾纏都是無法傳遞資訊的,是不能用來解釋夢的,否則它們之間就可以傳遞資訊了。另外一個微觀層面的概念直接用在宏觀層面是不合適的,甚至是錯誤的。
意識我們都知道,就是我們腦子裡想的,出現的東西,那麼潛意識又是什麼呢?這個概念為人熟知是緣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認為生活中人們異常的行為是因為潛意識。舉個例子,網上有不少網友都說小時候反感某家親戚,心裡很抗拒,但父母強迫自己去,結果一到這個親戚家就發燒生病。這樣的情況發生兩次後,父母就不再讓網友去這家親戚了。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很清楚,但不清楚的是為什麼網友這種抗拒心理會導致發燒。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不同的是這個發燒的小孩不承認不喜歡這家親戚,這樣你就可以用上潛意識這個概念了。用弗洛伊德的觀點就是小孩在潛意識裡厭惡這家親戚,在意識層面知道父母不允許自己這樣說出來,於是這種想法被壓抑了,無法出現在意識層面,但這種潛意識是很強大的,於是便以生病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種說法是不是有道理呢?還是有一些實驗和病例支援的,比如一些刺激未達到一定的強度,意識不到,但還是會影響人的行為,還有一些刺激因為各種原因被遺忘,也可以歸為潛意識,但潛意識這個概念一定要慎用,否則就成了一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
我的意見是,要想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情緒等,可以從四個層面三個維度去理解,四層就是意識層面,腦區層面,細胞層面和分子層面,三維就是因果維度,還原維度和時間維度。詳細的情況我正在寫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從腦區的層面來看,如果一些行為是由理性腦區——主要指新皮層,所主導,但我們未意識到,那麼可以用潛意識這個概念來說明,但如果由情緒腦區——主要指皮層下組織,所主導,我們就可以直接用刺激反應這樣的說法代替,完全沒必要增加一個潛意識的環節。比如有一段時間我消化不好,總是做夢吃飯,我完全沒必要假設潛意識在告訴我腸胃不好,我可以直接說是腸胃不舒服刺激相關腦區,於是就出現了吃東西的夢境。一些夢的內容可以用潛意識的說法,比如一些資訊我們白天沒有注意到或者被其他資訊所遮蓋,晚上睡眠時會顯現出來,另外一些就沒必要用潛意識強行解釋。
在我看來從神經迴路的層面解釋夢更加科學,就是一些神經迴路在睡眠時仍處於活躍狀態,從而產生夢境。因為每個人的神經迴路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的夢也不一樣,有的特別鮮活,像題主那樣的,可能題主是一個愛幻想的人,一些神經迴路特別活躍,睡眠時還在活動,於是就有各種各樣的夢出現。總的來說,科學家目前對於夢的瞭解還是很少,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與平行宇宙以及量子糾纏沒什麼關係,至於潛意識,如果嚴格限制其定義,一小部分夢是可以用它解釋,但大部分是不能用其解釋的。在一般人的語境裡潛意識是一個被過度放大充滿戲劇性的概念,很不科學。
我認為首先得理清概念。按照題目中的意思,題主所說的平行空間的的概念源自量子力學。在量子力學裡為了解釋粒子奇怪的行為,哥本哈根學派提出一種機率解釋,他們認為粒子是以各種狀態的疊加態存在,類似一團霧,沒有確定的位置,只有在人們觀測時,它們才會隨機地坍縮到一個確定的位置。這個坍縮過程無法解釋,也無法準確預測,雖然這種說法很符合實驗資料,但人們還是不太滿意,於是有人提出另外的解釋,認為觀察的時侯並沒有什麼粒子霧出現了坍縮,粒子的各種路徑都是確定發生的,只是存在於不同的世界中。但這些宇宙是平行的,相互之間無法互通訊息,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存在。這樣的一個理論是無法驗證的,只是為了解釋坍縮現象而特設的。有人開玩笑地說,每一次一個微小粒子的選擇就產生新的宇宙,這也太浪費了。而量子糾纏是指一個以上的粒子是可以用一個波函式描述,這樣一個粒子的行為會瞬間影響另外粒子的行為的現象。雖然粒子之間這種作用是超距的,但它們之間還是無法傳遞資訊,與相對論不衝突,所以無論是平行宇宙還是量子糾纏都是無法傳遞資訊的,是不能用來解釋夢的,否則它們之間就可以傳遞資訊了。另外一個微觀層面的概念直接用在宏觀層面是不合適的,甚至是錯誤的。
意識我們都知道,就是我們腦子裡想的,出現的東西,那麼潛意識又是什麼呢?這個概念為人熟知是緣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認為生活中人們異常的行為是因為潛意識。舉個例子,網上有不少網友都說小時候反感某家親戚,心裡很抗拒,但父母強迫自己去,結果一到這個親戚家就發燒生病。這樣的情況發生兩次後,父母就不再讓網友去這家親戚了。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很清楚,但不清楚的是為什麼網友這種抗拒心理會導致發燒。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不同的是這個發燒的小孩不承認不喜歡這家親戚,這樣你就可以用上潛意識這個概念了。用弗洛伊德的觀點就是小孩在潛意識裡厭惡這家親戚,在意識層面知道父母不允許自己這樣說出來,於是這種想法被壓抑了,無法出現在意識層面,但這種潛意識是很強大的,於是便以生病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種說法是不是有道理呢?還是有一些實驗和病例支援的,比如一些刺激未達到一定的強度,意識不到,但還是會影響人的行為,還有一些刺激因為各種原因被遺忘,也可以歸為潛意識,但潛意識這個概念一定要慎用,否則就成了一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
我的意見是,要想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情緒等,可以從四個層面三個維度去理解,四層就是意識層面,腦區層面,細胞層面和分子層面,三維就是因果維度,還原維度和時間維度。詳細的情況我正在寫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從腦區的層面來看,如果一些行為是由理性腦區——主要指新皮層,所主導,但我們未意識到,那麼可以用潛意識這個概念來說明,但如果由情緒腦區——主要指皮層下組織,所主導,我們就可以直接用刺激反應這樣的說法代替,完全沒必要增加一個潛意識的環節。比如有一段時間我消化不好,總是做夢吃飯,我完全沒必要假設潛意識在告訴我腸胃不好,我可以直接說是腸胃不舒服刺激相關腦區,於是就出現了吃東西的夢境。一些夢的內容可以用潛意識的說法,比如一些資訊我們白天沒有注意到或者被其他資訊所遮蓋,晚上睡眠時會顯現出來,另外一些就沒必要用潛意識強行解釋。
在我看來從神經迴路的層面解釋夢更加科學,就是一些神經迴路在睡眠時仍處於活躍狀態,從而產生夢境。因為每個人的神經迴路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的夢也不一樣,有的特別鮮活,像題主那樣的,可能題主是一個愛幻想的人,一些神經迴路特別活躍,睡眠時還在活動,於是就有各種各樣的夢出現。總的來說,科學家目前對於夢的瞭解還是很少,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與平行宇宙以及量子糾纏沒什麼關係,至於潛意識,如果嚴格限制其定義,一小部分夢是可以用它解釋,但大部分是不能用其解釋的。在一般人的語境裡潛意識是一個被過度放大充滿戲劇性的概念,很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