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諸葛亮表示這個鍋不背,蜀漢後期缺少人才不是他壓制,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甚至還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諺語,來形容蜀漢沒有人才。當然,廖化肯定表示不服,他好歹也擊敗過郭淮,也可以算名將了。但是廖化到七十多歲了還衝殺在一線,可見蜀漢後期人才確實很匱乏。

    不過這和諸葛亮真的關係不大,確實,很多事情他都是親力親為,很多人吐槽他這是妨礙了人才培養。可是我們必須看到諸葛亮在用人上一向公正嚴明,被他貶斥的人像李嚴等,都是心服口服,並沒有刻意壓制其他人。

    而且諸葛亮實際上已經提拔了很多人了,像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王平等人都是在他手裡培養出來的,這些人在蜀漢後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蜀漢在諸葛亮死後還能延續那麼多年,和諸葛亮為蜀漢發掘了大量人才是分不開的。

    蜀漢後期人才不足,首先還是因為在三國時期益州相比北方的來說開發的還不夠徹底,文化底蘊也要差的多,因此人才本身就比較匱乏。曹操在潁川可以找到一堆人才,換他來益州,一樣要抓瞎。

    其次,東漢時期地方豪強勢力強大。劉備並非益州本地出身,他作為一個外來勢力,不可能過於倚重本地豪強士族。所以他一直重用原來跟從他的元老和荊州人士這些外來戶。但是隨著荊州被東吳奪取,外來勢力失去補充來源,這也導致了人才選撥範圍被縮小。諸葛亮主政以後,他也只能延續劉備的用人策略,偏重荊州等外來人口,這就進一步限制了人才的來源。但是這涉及蜀漢政權的穩定,諸葛亮也只能這麼做。

    因此蜀漢後期缺少人才,主因並非諸葛亮,而是客觀條件所限,諸葛亮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他只能在自己可能的範圍內,多挖掘一些人才。

  • 2 # myzxsy

    “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是蜀國實力的具體體現。諸葛亮再強,也改變不了蜀國的命運。國力弱,人口少,人才缺乏,這不是諸葛亮的錯。

    廖化並非沒有能力,只是人才缺乏,所以七十多歲的廖化還要當先鋒,還要衝鋒陷陣,真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責怪廖化,去責怪諸葛亮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助萬能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視同工齡怎麼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