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瞭然1

    謝謝邀請!《易經》是從古到今中華民族在不斷髮現大自然中的總結和思考,而去適應和了解大自然!趨利避害,肯定對生活有幫助!但是大自然中,我們還有沒被發現的奧秘!乾今為止,人們還在對大自然進行探索,易經很玄妙,外行對易經不容易理解。大相小相,八卦均有所不同。作為人生參考也無傷大雅,但不能生搬硬套。明明很簡單的事情,也有人故弄玄虛。真正的高人不顯山露水,一生中不輕易去洩露天機。知道得太多,末必是好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如捅馬蜂窩!還得有萬全之策!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為己所用,不謀它人!乃世外高人!

  • 2 # 純鈞RHGL

    沒用。

    你可能說,《易》那麼深奧,裡頭那麼多道理,怎麼可能沒用呢?

    《易》沒用的原因很簡單。

    首先問,你說,《易》是正確的嗎?

    答案由心。

    接下來的問題,一個無所不能的神能夠創造出一塊他自己舉不動的石頭嗎?

    如果他創造了這樣的石頭,但他不能舉起這塊石頭,他就不是全能的。如果他創造不了這樣的石頭,那麼他也不是全能的。

    如果《易》就是這個神,那當如何?

    《易》不過是第二十二條軍規。

    第二十二條軍規:唯一可以避免上戰場送死的辦法,是向人證明你精神有問題。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精神有問題,則證明了你有這個意識,你是清醒的。

    如果你沒有覺得自己精神有問題,你還是清醒的。

    現在你告訴我,《易》有什麼用?

    《孟子·盡心下》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一個勁地僵化思維有什麼意思?自己的腦子呢?誰的腦子是長到《易》上的?外接的呀?

    就像派蒙是旅行者的神之嘴,《易》就是你的外接腦子唄?

    如果大家熱捧的東西就一定好,布魯諾也不至於被人綁到十字架上燒死了。

    《易》只是個嗜好品而已,張三覺得好,李四覺得不好,都正常。但張三要強迫李四改變認知,那就是錯的了。

    就鄙人所見,研究《易》的,大多數還是生活中混得不怎樣的人,一事無成、碌碌無為,這樣的人居多。很多人研究《易》,就跟電子廠打工仔讀什麼《拿破崙傳》《曾國藩傳》一樣……叫什麼來著?間歇性雄心壯志綜合徵?

    包括那些講《易》的大師。你說他要是真有能耐,他不去掛靠個大佬享福?還至於靠賣影片掙你那仨瓜倆棗嗎?

    至於很多人研究傳統文化,這個簡單,無非是裝點門面罷了。虛榮嘛,人之本性,可以理解。

  • 3 # 六合道院的梁道長

    提什麼都是廢話,也都是遮羞布,簡單來說,就是占卜術,離開這個說法,都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隨便抓個人來問,告訴他你懂易經,對方第一反應就是說:那你是不是能算的很準?百分百!

  • 4 # 悠然箭

    心安。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易》文化最為繁盛的時期,名人幾乎都為《易經》作過註解,上至宰相,下至巖穴之士、平民百姓,王安石、司馬光、蘇軾、張載、程頤、朱熹、張浚等等,都有《傳》傳世,他們從中讀出了人生意義在於"日新其德",讀出了修養最高境界為"大公無私",道德最高標準為"中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艱以致命,困以反身,志不捨命,心安理得,知至至之,知終終之,看透生死存亡,進退得失,他們活得那麼通透,那麼灑脫,這正是當代人所缺乏的。

  • 5 # 馬拜石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其內容包羅永珍,博大精深,上至宇宙生息,下至螻蟻異動,都能用至簡的陰陽變化之道來詮釋。他是哲學的,遊走於形而上學和唯物之間,其實就是人的思想。是我們古人的大智慧之大成。他影響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能預知未來,但我認為對改變未來作用不大,在廣義的命和運之間,命是主,運是過程,再好的運也是在命的軌跡上行走的。一個人的命運結局,知道反而不如不知道,如果是好結果會助長自已驕傲情緒,對事件有持無恐;如果是不好的結局,會增加自己的消極情緒,失去自已努力拼搏的信心,會直接影響運的走勢。這就是知易不易,善易不卜的道理吧。

  • 6 # 坦坦蕩蕩的學之龍

    易經是四維哲學。

    陰陽合一是易經的基本架構。

    陰陽合一不同於對立統一,它高於對立統一一個哲學維度。

    陰陽合一即時空合一(四維維度)。

    對立統一即空間態(三維維度)。

    站在四維哲學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核心,生產力繞生產關係而彎曲。

    站在四維哲學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是(生產關係)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核心,資本主義繞社會主義而彎曲。

    而西方哲學由於是三維哲學,也因此它把上述問題對立起來了,這導致了前蘇聯的最終解體。

  • 7 # 李備戰6

    不見《易經》首語言

    仰觀天象究人文

    我的老人的老人

    他教子孫不說《易》

    他說那是那時代

    人對那時代解釋

    後人當推孔聖人

    三《易》註釋為之典

    誰若以《易》我繩準

    就是無知到極點

    《易》演風濃不帝王

    帝王撐握生死權

    帝王若迷於巜易經》

    二十四史向下排

    沒有不是亡國的

    君王立下天命論

    常以《易經》來說事

    刀光劍影血風雨

    畏命小儒們依據

    民間摧演風更濃

    事不順心算《易經》

    多少晃悠說玄策

    打著民族家國魂

    民族精神是務實

    生產勞動經驗傳

    我的老人的老人

    都是儒生不信邪

    詩書守正清貧人

    格守天地二氣間

    互化而存人撐握

  • 8 # 棗林王0309

    《易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種種的有益啟示,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有一些人只有習慣上的日用,而對形而上的理論卻漠然不知。

    一、規律上的啟示:

    1、大道至簡,陰陽平衡;《泰卦》中陰陽和諧,萬物繁榮;《否卦》中陰陽相背,災禍產生。趨利避害,陰陽平衡。

    2、易旨三易,變為永恆。孤陽不長,孤陰不生。陰陽消長,相輔相成。萬事萬物均在變化之中。

    3、“弱者道之用”。

    卦有六爻,陰陽發展皆是由無到有,由一到六的漸進。一是開始,弱是新生;有一就會有六,有弱就會變強。任何事情都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弱小不可怕,因勢就能登峰。

    4、“反則道之動”。

    《乾卦》6陽為陽極,轉而陰生:《坤卦》6陰為陰極,轉而陽生:再陰再陽,迴圈往生,週而復始,無盡無窮。頂峰時要居安思危,困厄時心之存光明,任何事物都在向自己的反面轉化,一成不變,那是死亡的陷阱。

    5、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包容和諧,才能共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為陰陽,三為新生,絕對的一,打破了二的平衡,獨陰獨陽都難再生。陰陽和諧,才能共同繁榮。

    ……

    二、生活上的幫助:

    1、《乾卦》:要你“天行健,自強不息”,遵守天道,“元,亨,利,貞”。

    2、《坤卦》:要你“地勢坤,厚德載物”,寬厚柔順,以“利永貞”。

    3、《謙卦》:六爻皆吉,“謙”是美德。只有“謙”,才能“亨”,只有“謙”,才能“君子有終。”

    4、《益卦》:功成時,要你損上益下,損己利人,德孚大眾,你的事業才能枝茂葉盛。

    5、《損卦》:困厄時,要你損下益上,其道上行;及時止損,斷指求生,留下火種,待機熊熊。

    三、心得體會:

    《易經》經典,博大精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聯絡實際,勤學習,多思考,經典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實踐,對人生的修養必有裨益。

    《易經》瑰寶,生活有益。趨之若鶩,人人學習。聖人先賢,誠不我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決定取消年度記者會,是出於安全原因,還是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