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璞文禮坊

    如果一個社會以經濟利益為導向,而不是以道德修養為導向,肯定會越來越浮躁,直至走入人類社會困境。所以,孔子提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用禮來治國。老子提倡減少慾望的小國寡民的治理模式。這是聖人對人性的深刻認識。慾望的魔盒開啟,社會走向浮躁成為必然。

  • 2 # 慧心園子

    這個問題不全是主觀方面的問題,也有客觀因素。

    社會塑造人,人創造社會。浮躁,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將人們塑造成現在浮躁的樣子。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容易將某個人的問題歸因於個人,這說明很多人看問題的視野太過狹窄,不能全面客觀看待問題,同時這也會導致人們難以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提不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個人身上找原因,只是其中一個途徑,且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真正解決問題,就必須學會用社會學的視角看問題,用社會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明白當下的社會為何如此浮躁。

    因此,要理解當下的人們為何如此浮躁,就必須先了解社會和社會對人們的塑造和影響,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

    社會與社會學

    社會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共同生活的生物、能夠長久維持的、彼此不能夠離開的相依為命的一種不容易改變的結構,包括個體之間、個體與集體、個體與國家等關係。社會的基本功能有交流、整合、導向、繼承、制約,其型別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本質是人和組織的形式。

    在社會學中,社會指的是由有一定聯絡,相互依存的人們組成的超乎個人的、有機的整體。它是人們的社會生活體系。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社會是人們透過交往形成的社會關係的總和,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

    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人和組織的形式。

    人,確定著社會的規模和活動的狀態。

    組織形式,決定了社會的性質以及生產關係。

    社會學在研究個人問題時,往往不會把個人問題產生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個人,因為個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的言行是社會所賦予的,並受到社會的不斷影響。這是社會學的難能可貴之處,也是分析問題,繼而為解決問題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提供了思路。

    社會塑造了人,人創造了社會

    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子,而不是其它樣子,除了自己的主觀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的塑造和影響,因為是社會塑造了人,很多時候人是按照社會要求去做的,所以人便成為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儘管很多人不喜歡這樣,但因為社會對人的影響太大,而不少人又難以克服自身的障礙,很難改變現狀。

    就是說,人類一直在不斷地改造著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給人類自己帶來了方便,同時也把人類自己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所創造的方便世界裡,而這個方便世界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人類越來越依賴於各種工具,很多人都變成了工具的奴隸。

    道德是對人的要求,但它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對自己的要求,很難將其強加到其他人身上。人都希望他人做好人,而忽略了對自己的要求,人也希望其他人不要浮躁,卻不說自己也在浮躁,這樣,大家都變得浮躁。

    所以,人變得如此浮躁,因為社會一直在浮躁,人們周圍的人,人們所生活的這個大環境太過浮躁。社會建構著人,人的社會屬性是社會塑造的,無論人們是否接受自己所生活的這個社會,社會都一直在塑造著他們。

    社會以它所是的樣子將人塑造成社會要求的樣子,所以很多人越來越浮躁,但是人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充分發揮人的優勢去改造社會。

    如果每個人都能認清自己,並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浮躁的社會,那麼這個社會很快就會變得不浮躁,它一定會隨著所有人的努力變化而變得沉穩和理性。面對浮躁的社會,每個人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以使自己得到發展和進步。

  • 3 # 睡眠好最幸福

    個人認為一是社會風氣不正造成的,風氣不正必然滋生攀比心,人只要有了攀比心必然浮躁,必然得不到安寧。二是社會上不公正的地方還很多,這種不公正又被媒體放大,很多人心理就會不平衡,加之不能正確認識這種不公正,自然會浮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伍六七之最強髮型師》中,十三對伍六七恨之入骨,為什麼卻三番五次幫伍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