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阿瞞在銅雀臺大宴群臣,在召集眾武將比試弓箭之後,接下來又讓眾將比試馬上功夫,曹操傳令:“勝出者晉爵一級。”
號令剛下,小將曹休率先出場,原來,他在第一場箭術比試中敗下陣來心有不甘,想在馬上功夫上找回場子。
曹休挺槍勒馬,高聲叫道:“誰來比吾一戰?”話音剛落,卻見一騎飛出,厲聲回道:“文則來陪小將軍玩玩。”
眾人視之,正是大將於禁於文則。說時遲那時快,于禁手舉三尖兩刃刀,望曹休迎面刺來,休慌忙挺槍擋開。雙方戰約七八回合,曹休已感覺力有不逮,遂撥馬便走,敗下陣來。
于禁兵不血刃就取得首勝,意猶未盡,忽見樂進拍馬出列,一揮手中大刀,說道:“我來與文則一戰。”
言畢,一催坐騎,揮刀攔腰斬出,于禁一見,在馬上施展出兒鐵板橋”功夫,堪堪躲過刀鋒,反身一挺三尖兩刃刀向樂進刺去。
雙方你來我往,大戰五十多回合,忽聽樂進大叫一聲:“撒手。”手中大刀竟生生將於禁的兵器磕飛。
眼見於禁敗回,佇列中忽然又有一將飛馬而出,揮刀殺向樂進。眾人視之,乃張遼張文遠也。
樂進與張遼皆使大刀,一時間只見刀影翻飛,鏗鏘之聲不絕於耳。不知不覺已鬥約七八十回合,張遼一刀緊似一刀,而樂進卻已感覺雙臂生疼。又鬥三四回合,樂進拖刀也敗下陣來。
遼飛馬往來,賓士三次,正欲向曹操請賞,陣營中又有一將大叫:“且慢,儁乂來會一會汝。”張遼定睛一看,正是張郃張儁乂。
二人一刀一槍,戰有一百餘回合,不分勝負,但馬匹卻已疲乏,於是兩人暫停打鬥,換了馬匹重新披掛上陣。
又戰五十餘合,張遼舉刀砍向張郃,郃一抖韁繩,飛馬閃過之時,揮動槍桿,正擊中遼背。
張遼知是張郃手下留情,若是以槍尖擊來,自己早沒命了,於是說聲:“謝過儁乂。”言畢,敗歸陣營。
二人這番大戰,眾將駭然,待張遼迴歸佇列,卻又有一人勒馬而出,高叫:“且將這爵位與我徐晃。”
話音剛落,早掄起大斧,與張郃戰作一團。二人鬥約三十餘合,卻見徐晃閃過張郃刺來的槍,順勢用左臂挾住槍桿,右手掄起大斧劈向張郃。
張郃叫聲不好,慌忙棄槍而逃,徐晃一見哈哈大笑。
正笑之間,忽然又有一將飛馬而來,大聲叫道:“許褚且與你大戰三百回合。
正在銅雀臺上飲酒的曹操一見,心說不好,許褚與徐晃的武藝本來不相上下,若二人拼死力鬥,必有一人受傷,於是趕緊讓人喝住二將,稱二人並列第一,都晉爵一級。
此“銅雀臺馬上功夫比試”既非正史,亦非出自小說《三國演義》,而是在下演繹的一段故事。
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五人的功夫強弱卻還是有些依據的。
官渡之戰時,張遼與張郃曾有過一次直接交鋒。彼時,張遼在曹操陣營,張郃在袁紹陣營,二人之戰那可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的實戰,結果二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可見二張的武藝相差不大。
至於樂進,與他們沒有直接交鋒,但是可以參考他們與東吳將領淩統交戰的成績。
在合肥之戰時(《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先是張遼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又有樂進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同樣勝負不分。
可見,樂進與張遼的水平大致相當。
看肥水之戰時要注意一些細節:
一是張遼戰淩統時:
孫權恐淩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可見此時,孫權已瞧出淩統已處於下風,再戰下去必敗無疑,故讓呂蒙接應。
二是樂進戰淩統時:
(曹操)見二將酣鬥,乃令曹休暗放冷箭。
這表明,至少樂進此時是不佔上風的,再戰下去很有可能落敗,所以曹操讓曹休放冷箭。
在官渡之戰時,張遼與張郃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這時曹操讓許褚出陣助戰,卻被高覽截住撕殺。
雙方交戰時,往往是處下風的一方先有人助戰,二張對陣時,曹操肯定是看出張遼已處不利局面,因而派許褚助戰,可見,張郃的武藝是略強於張遼的。
我們先來看看徐晃的戰績: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操挾天子遷都時,被楊奉阻擋,當時還是楊奉手下大將的徐晃,與曹操的大將許褚,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而許褚又曾與馬超大戰二百餘合不分勝負,馬超與張飛那場驚心動魄的數百回合大戰更是膾炙人口,可見,徐晃幾乎要躋身這些超一流高手行列。
而作為五子良將第二名的張郃,與張飛的最好戰績,只是在宕渠山之戰中,在張飛手下支撐了三五十回合。
可見,徐晃的武藝要甩張郃、張遼他們幾條街。
于禁與馬超、張飛都有過交手,渭水之戰時,于禁與馬超打了不到十個回合敗下陣來,而張郃卻堅持了二十回合。于禁與張飛也只打了八九個回合。
所以,于禁比張郃、張遼、樂進差了不只一點點。
故,五子良將的武藝由高到低依次是:
徐晃、張郃、張遼、樂進、于禁
于禁可以認為是曹操外姓將領的第一人,他是曹操所有將領中唯一具有假節鉞的人。
“假節鉞”是古代皇家的一種極高的獎賞和權力。
關於假節鉞,我們首先要弄清“假節”。“假”就是“借”的意思,“節”代表皇族,意思是,具有“假節”的人,可以代表皇帝親臨,可以先斬後奏,直接斬殺軍中觸犯軍令計程車卒。
“鉞”就是斧鉞,是一種專屬於皇帝的刑具。“假節鉞”就是皇帝把這種刑具暫借給大臣。
而具有“假節鉞”的人,不僅可以直接斬殺軍中觸犯軍令計程車卒,而且可以直接斬殺具有“假節”的將領。
在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都是“假節”,而只有于禁是“假節鉞”,你想,是不是于禁要比其他人高出許多?
話說曹阿瞞在銅雀臺大宴群臣,在召集眾武將比試弓箭之後,接下來又讓眾將比試馬上功夫,曹操傳令:“勝出者晉爵一級。”
號令剛下,小將曹休率先出場,原來,他在第一場箭術比試中敗下陣來心有不甘,想在馬上功夫上找回場子。
曹休挺槍勒馬,高聲叫道:“誰來比吾一戰?”話音剛落,卻見一騎飛出,厲聲回道:“文則來陪小將軍玩玩。”
眾人視之,正是大將於禁於文則。說時遲那時快,于禁手舉三尖兩刃刀,望曹休迎面刺來,休慌忙挺槍擋開。雙方戰約七八回合,曹休已感覺力有不逮,遂撥馬便走,敗下陣來。
于禁兵不血刃就取得首勝,意猶未盡,忽見樂進拍馬出列,一揮手中大刀,說道:“我來與文則一戰。”
言畢,一催坐騎,揮刀攔腰斬出,于禁一見,在馬上施展出兒鐵板橋”功夫,堪堪躲過刀鋒,反身一挺三尖兩刃刀向樂進刺去。
雙方你來我往,大戰五十多回合,忽聽樂進大叫一聲:“撒手。”手中大刀竟生生將於禁的兵器磕飛。
眼見於禁敗回,佇列中忽然又有一將飛馬而出,揮刀殺向樂進。眾人視之,乃張遼張文遠也。
樂進與張遼皆使大刀,一時間只見刀影翻飛,鏗鏘之聲不絕於耳。不知不覺已鬥約七八十回合,張遼一刀緊似一刀,而樂進卻已感覺雙臂生疼。又鬥三四回合,樂進拖刀也敗下陣來。
遼飛馬往來,賓士三次,正欲向曹操請賞,陣營中又有一將大叫:“且慢,儁乂來會一會汝。”張遼定睛一看,正是張郃張儁乂。
二人一刀一槍,戰有一百餘回合,不分勝負,但馬匹卻已疲乏,於是兩人暫停打鬥,換了馬匹重新披掛上陣。
又戰五十餘合,張遼舉刀砍向張郃,郃一抖韁繩,飛馬閃過之時,揮動槍桿,正擊中遼背。
張遼知是張郃手下留情,若是以槍尖擊來,自己早沒命了,於是說聲:“謝過儁乂。”言畢,敗歸陣營。
二人這番大戰,眾將駭然,待張遼迴歸佇列,卻又有一人勒馬而出,高叫:“且將這爵位與我徐晃。”
話音剛落,早掄起大斧,與張郃戰作一團。二人鬥約三十餘合,卻見徐晃閃過張郃刺來的槍,順勢用左臂挾住槍桿,右手掄起大斧劈向張郃。
張郃叫聲不好,慌忙棄槍而逃,徐晃一見哈哈大笑。
正笑之間,忽然又有一將飛馬而來,大聲叫道:“許褚且與你大戰三百回合。
正在銅雀臺上飲酒的曹操一見,心說不好,許褚與徐晃的武藝本來不相上下,若二人拼死力鬥,必有一人受傷,於是趕緊讓人喝住二將,稱二人並列第一,都晉爵一級。
此“銅雀臺馬上功夫比試”既非正史,亦非出自小說《三國演義》,而是在下演繹的一段故事。
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五人的功夫強弱卻還是有些依據的。
1、張遼、張郃、樂進三人基本上在一個層次。官渡之戰時,張遼與張郃曾有過一次直接交鋒。彼時,張遼在曹操陣營,張郃在袁紹陣營,二人之戰那可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的實戰,結果二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可見二張的武藝相差不大。
至於樂進,與他們沒有直接交鋒,但是可以參考他們與東吳將領淩統交戰的成績。
在合肥之戰時(《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先是張遼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又有樂進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同樣勝負不分。
可見,樂進與張遼的水平大致相當。
2、張遼略高於樂進。看肥水之戰時要注意一些細節:
一是張遼戰淩統時:
孫權恐淩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可見此時,孫權已瞧出淩統已處於下風,再戰下去必敗無疑,故讓呂蒙接應。
二是樂進戰淩統時:
(曹操)見二將酣鬥,乃令曹休暗放冷箭。
這表明,至少樂進此時是不佔上風的,再戰下去很有可能落敗,所以曹操讓曹休放冷箭。
3、張郃略高於張遼。在官渡之戰時,張遼與張郃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這時曹操讓許褚出陣助戰,卻被高覽截住撕殺。
雙方交戰時,往往是處下風的一方先有人助戰,二張對陣時,曹操肯定是看出張遼已處不利局面,因而派許褚助戰,可見,張郃的武藝是略強於張遼的。
4、徐晃高於其他四人一個數量級。我們先來看看徐晃的戰績: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操挾天子遷都時,被楊奉阻擋,當時還是楊奉手下大將的徐晃,與曹操的大將許褚,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而許褚又曾與馬超大戰二百餘合不分勝負,馬超與張飛那場驚心動魄的數百回合大戰更是膾炙人口,可見,徐晃幾乎要躋身這些超一流高手行列。
而作為五子良將第二名的張郃,與張飛的最好戰績,只是在宕渠山之戰中,在張飛手下支撐了三五十回合。
可見,徐晃的武藝要甩張郃、張遼他們幾條街。
5、最差的是于禁。于禁與馬超、張飛都有過交手,渭水之戰時,于禁與馬超打了不到十個回合敗下陣來,而張郃卻堅持了二十回合。于禁與張飛也只打了八九個回合。
所以,于禁比張郃、張遼、樂進差了不只一點點。
故,五子良將的武藝由高到低依次是:
徐晃、張郃、張遼、樂進、于禁
但是,武藝最低的于禁,卻是五子良將中地位最高的將領。于禁可以認為是曹操外姓將領的第一人,他是曹操所有將領中唯一具有假節鉞的人。
“假節鉞”是古代皇家的一種極高的獎賞和權力。
關於假節鉞,我們首先要弄清“假節”。“假”就是“借”的意思,“節”代表皇族,意思是,具有“假節”的人,可以代表皇帝親臨,可以先斬後奏,直接斬殺軍中觸犯軍令計程車卒。
“鉞”就是斧鉞,是一種專屬於皇帝的刑具。“假節鉞”就是皇帝把這種刑具暫借給大臣。
而具有“假節鉞”的人,不僅可以直接斬殺軍中觸犯軍令計程車卒,而且可以直接斬殺具有“假節”的將領。
在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都是“假節”,而只有于禁是“假節鉞”,你想,是不是于禁要比其他人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