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禎數碼通訊

    如果單從配置上看小米13肯定比Mate50高,這點從手機的核心部件---SoC(通常稱為手機處理器)就可以看到。

    華為Mate50的是第一代驍龍8+ 4G,注意是新一代驍龍8+,而且還是4G模式,並不支援流行的5G。

    小米13是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且支援5G模式。

    價格上,小米13的8GB+256GB版售4299;Mate50的256GB版是5699元。足足多了1400元,又能購買一部Redmi Note 12(8GB+128GB版)。

    毫無疑問,小米是業界絕無爭議的堆料王。

    我問過好多的朋友,讓他們說出華為Mate系列比小米高階的數字系列好在哪,他們的回答大致是:

    1、華為手機流暢,小米的斷流嚴重;

    2、華為的顏值比小米的高;

    3、華為做工精細、售後好;

    4、華為的訊號更好些,產品更高階;

    5、華為手機的保值率更高;

    6、小米手機上不了檯面,拿出來顯得很low......。

    等等一些回答,但是我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先進的技術+厚重的底蘊

    技術層面上

    我們看小米13,它表現是就是處理器換代後給手機功能上的提升,這種提升如同汽車換個發動機一樣,1.6自吸換成2.0T帶來的動力強勁,車子開起來更穩定。而且這個發動機還要別人開發,再授權給你用而已。

    小米手機的崛起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超低的價格;另一個是著名的MIUI系統,幾乎秒殺中中國產任何一個手機廠家。但是MIUI變得臃腫、流暢度下降,遠遠低於大眾的心理體驗線。MIUI系統是安卓系統上最佳化的。

    我們看看Mate 50,它的技術則強勁的很多,顯然的業界的大佬:鴻蒙3.0系統(獨家開發)、支援北斗衛星訊息、超光變XMAGE技術、超可靠崑崙玻璃(中中國產)等

    一般來說,技術的提升過程是:引進、吸收(包括合作)、自主創新三個層次。華為顯然到了最高階的自主創新面。

    技術高的產品誰都想擁有,手機也脫不開這個圈。

    經濟活躍的朋友當然想擁有更好的產品,畢竟體驗好的產品帶來的心理暢快度那種美妙感覺不是任何產品都能達到的。

    內涵底蘊

    任何產品除了功能體驗外,還有一個就是文化上的,高雅的說法就是文化底蘊。而這可不是產品的效能和價格所能帶來的。勞斯萊斯之所以貴除了精心的打造外就是品牌的打造、底蘊的養成。

    顯然華為做到了,藍綠廠、糧廠都沒能達到,還只是在產品的流水線製造模式上闖蕩。

    這就是為啥華為的手機顯得高貴的多,那出來更有面子。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魅力所在。蘋果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

    這就是我的回答,你認為對嗎?

  • 2 # 不言放棄隨風起航

    一個手機的好與壞,不能單單隻靠配置,要綜合所有因素去考慮,本身配置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有考慮品牌價值。同樣的手機威圖2萬起步,小米3000,還是有人去買威圖,都是包包,我買的真皮的500塊,LV不是真皮的5000,那買LV的人還是那麼多,但從價格已及用材來說我的應該完勝,但不知名的一天就賣3、4個。而買LV的人很多,品牌定位不同,以及受眾不同,造就了品牌影響力不同,不用太在意,每個品牌都有屬於自己的受眾,做好自己牢牢把握自己的受眾就好。

  • 3 # 先森數碼

    如果買手機只看配置,那華為怕是一部手機都賣不出去。再按照這個邏輯,那小米13馬上也可以退市了,因為現在自家紅米K60馬上就要釋出了。

    小米13是款不錯的手機

    不得不承認,小米13確實是一款很不錯的手機,至少比起小米12、小米12s,我覺得這次更用心了,至少從外觀設計來說,這次使用直角邊框,正面螢幕邊框也做到極窄,從質感和手感、觀感上都有很大提升。

    再就是配置,小米13這次用上了驍龍8Gen2處理器,這次高通晶片提升挺大,GPU甚至都超過了A16,再加上LPDDR5X和UFS4.0的組合,效能上確實挺能打。螢幕上雖然小米13沒有2K,但這次依然是三星E6材質,峰值亮度達到1900尼特,並且有120HZ高刷,唯一不足的還是DC調光,這一點確實不如PWM高頻調光來得實在。

    影像部分這次提升一般,採用了IMX800(榮耀70同款主攝)外加徠卡加持,不過這次長焦鏡頭跟主攝都是光學防抖,想來應該不差。至於快充方面,還是67W+50W的組合,小尺寸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Mate50也不差

    Mate50其實也不錯,用了高通驍龍8+Gen1(當然也是沒有5G的),效能方面倒是不用太過於擔心。至於螢幕,則是BOE的,在護眼方面一直做得不錯,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這90HZ實在有點不理解,難道單純是為了跟Pro做區分?

    不過Mate50是曲面屏,外觀設計跟Mate50Pro一樣,都是圓形居中,商務風挺足,至於影像部分,沒了定製大底和徠卡後,Mate40的索尼IMX766在可變光圈和XMAGE的加持下還是有著不錯的表現,很多人都說拍照效果不錯。

    另外Mate50還有衛星通訊和崑崙玻璃,這兩點在大陸手機市場上還是挺稀有的。至於價格,Mate40的起售價確實更貴,跟小米13Pro旗鼓相當,大約比小米13貴1000元。

    Mate50跟小米的使用者群不一樣

    說到底,還是兩個品牌的使用者群體不一樣,小米使用者更注重效能,注重硬體引數。而華為一心想走高階,一直想弱化引數,透過綜合體驗贏得使用者。

    Mate50系列在線上線下都賣得不錯,小米13銷量也挺好,但是小米線上下市場滲透遠不如華為。所以買華為的使用者很多都對引數不是那麼在意,而買小米的主要還是講究個物美價廉,把錢花在明面。

    雖然小米這幾年一直在高喊進軍高階,但是進度一直不溫不火,數字系列現在全面對標iPhone就說明小米自己也沒找到突破口,所以乾脆向蘋果學習,這是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至於華為,大家也不要把他想得多麼完美多麼高尚,一樣有為了利潤“偷工減料”的黑歷史,並且華為的售後有些時候也沒有想象那麼大方,至少摺疊屏這一塊就不是,因為售後費用太高,往往各種理由搪塞(Pocket S就是最好的例子)。質量方面,華為整體做工確實更嚴苛一點,但是小米13這次都支援IP68了,想來也差不到哪裡去。

    總之一句話,Mate50跟小米13是完完全全兩個方向、兩個價位的產品,沒必要放一起比較!!!

    米粉也不要覺得買華為的都是大冤種,每個人的需求點不一樣,如果按照配置和價格來衡量一款產品的好壞,那比小米13更便宜的產品也有,比如iQOO11、摩托羅拉X40、努比亞Z50等,這些驍龍8Gen2的手機都已經很便宜了。

    退一萬步說,小米旗下的紅米價格比小米更便宜,那小米13是不是就不應該推出?每一款手機都有自己亮點,總有人會選擇它,不能一刀切的評價。

  • 4 # 新視野笑笑哥

    問題本身帶有歧視性,以偏概全,我就選擇小米13,原來用的小米Max3,用了三年都不壞,速度比剛買時差了一點,小米13剛出來,決定升級一下,果斷入手。至於華為,加班超多的血汗工廠,對他不感冒。只知道我買max3時,同事買了個1500左右的華為手機,一年就卡的要死,垃圾軟體還多。

  • 5 # 京妃答數碼

    如果拿小米13和華為Mate50來說的話,消費者會去選擇更貴的華為Mate50,我覺得太一論概全了。

    消費群體

    每個一款手機其實都對應有不同的消費群體,也就產生了高階手機、旗艦手機、價效比手機這類詞語。華為Mate50的售價的確比小米13貴,而且綜合配置也比不上小米,但是華為的品牌旗艦定位的是高階商務,而小米則是高性價比堆料,針對性物件不一樣。

    情懷所在

    日久生情這個我想大家都懂,當你使用一個品牌時間夠長而且你個人覺得值得滿足到自己的需求,那麼當你更換下一臺手機的時候就會優先考慮這個品牌。

    面子需求

    華為或者說蘋果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就是高階就是奢侈品,而盲目去追求;小米則給人的印象是低端就是便宜貨,而不會去考慮。其實一臺手機並不能帶來多少面子,沒有必要去追求這些,表面光鮮亮麗,實際難以揭鍋下米,沒有任何意義。

    個人看法

    其實想買什麼手機是個人的權利,就看個人的喜歡,我要是喜歡而且剛好我有能力,那我買華為的保時捷版本都行!

  • 6 # 老毛教練

    配置高不代表就是好手機。看實際的使用效果。手感。質感。系統最佳化。說到系統最佳化。小米的系統用過就不太想用了。雖然配置高。用著總感覺廉價無質感。

  • 7 # 新勢力ban

    1、華為手機做工精細,質量比大陸其它手機廠家好(雖然外觀不是很好看)。

    2、華為手機訊號穩定,即使是農村地區,網路質量比其它手機要好,沒辦法,誰讓人家是通訊企業呢。

    3、華為手機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技術和專利,是能夠和國外企業相抗衡的企業,所以更加受到華人的青睞。

  • 8 # 我還是充錢那個少年

    5000塊買華為,一年後還值4000塊

    5000塊買小米,一年後只值2000塊

    華為用一年依舊流暢

    小米用一年發熱,斷流,重啟,卡頓。

  • 9 # 資深手機愛好者小王

    第一點,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提到小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不是1999元,便宜,跑分高,價效比,屌絲,小米系統MIUI,刷機,好玩,小問題多。

    提到華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不是貴,高階貨,拍照好,顏值高,搞研究的,系統沒有什麼亮點,但是沒有什麼bug。

    這就是兩個品牌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儘管你已經很優秀了,做的都很好了,但是在消費者心目中你始終還是那個樣子,甚至可以用根深蒂固來形容,甚至都不願意多看你一眼。

    所以,當小米13遇見華為Mate50,對於小米來說,這就註定是個悲慘的結局。

    第二,消費人群的不同。

    由於兩個品牌的發展路程不一樣,導致了在消費人群上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隨著小米的發展,小米手機的定位,價格區間也逐漸分開了,才有了不同層次的使用者。

    再看看華為,華為就顯得很聰明。從一開始就指定高中低的定位,儘管一開始沒有成功,但是卻是按照這個步驟在走。

    比如當時華為P6,那個外觀設計是真好看真漂亮,但是因為太貴了實在是買不起,中端系列從P6算是正式開始了。

    再比如當時的mate7,一經發布全國都是一機難求,爵士人生的廣告宣傳語,大家應該記憶猶新。從mate7開始,華為的高階系列正式站穩了腳。

    經過簡單的對比,你會發現,在品牌的定位和消費人群的區分上華為做的更好,P系列年輕人,mate系列商務人士,到現在為止基本上都差不多,而且更多女性也選擇了mate手機。

    但是小米在高階路上走的很艱難,使用者的認可度不高,和華為差距巨大,所以哪怕華為的Mate50貴,他們也願意選擇華為。

    第三點,手機品質。

    小米最開始也是找的代工廠加工,所以在小米沒有自建工廠之前,實話實說品質並不怎麼樣,那個時候一提到做工好,首先想到的就是OPPO和VIVO ,到現在也是一樣。所以品控是小米的軟肋的弱點,現在相比以前那確實進步很大。

    再看看華為,華為自己做手機之前,就是代加工手機的。餘承東接管手機業務以後,大家都知道他砍掉了代加工和低端手機的業務,如果不是任正非支援他,可能就沒有如今的華為手機。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華為對手機品質的要求,對自己的要求更加的嚴苛。

    所以華為手機的品質相對而言要勝過小米的,當然不是說小米現在不好,小米現在品質也很不錯,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華為的信任度更高而已。

    第四,品牌優勢。

    小米手機最開始的優勢是MIUI系統,可玩性比較高。價效比高,配置高,價格低,會營銷。

    隨著手機行業的不斷髮展,小米現在的優勢大家還能說出來的有哪些?配置高,還有嗎?

    再看看華為,從最開始被吐槽的系統差,卡,難用,到現在搭載使用自研的純中中國產手機作業系統,特別是鴻蒙系統使用起來很流暢,和安卓沒有什麼差別,很容易被接受,而且還能再國外壟斷和打壓下活過來,實力可見一斑,難度可見之大。

    鴻蒙系統不僅擁有自己的特色功能,還引領著行業的發展,為世界都做著巨大的貢獻。

    第三,華為的手機,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外觀設計,還有很高的辨識度,大家都很喜歡。反觀小米,在設計和外觀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變化,你永遠也猜不到下一代小米手機會是什麼樣的,但是你卻能夠猜到下一代華為大概是什麼樣的。

    第四,小米的售後很不錯,但是如果是跟華為比起來,那就真的要好好學習了。華為的售後更有人性化,而且讓使用者有一種被尊重,被重視,被寵愛的感覺。我相信很多花粉都遇到過的,反饋的某些小問題,很快就有客服或者工程師專門打電話過來聯絡,有的還會送禮品。線上下的售後我也去過,誇獎的話不想多說,真的很好,服務很到位。

    所以,華為的品牌優勢系統,拍照,設計和售後,對於小米來說是碾壓式的勝利,因此你可以想象,即便是小米13配置很高,很多人還是願意選擇Mate50。

  • 10 # 暴風頭腦

    小米13手機銷售太火爆被搶斷貨,發售推遲11天的備貨依然供不應求。疫情不止藥品需要搶購,還有小米13手機!

    小米13手機火爆的原因,首先顏值上線,又首創了玻璃奈米素皮工藝,不僅堆料足效能強勁,還精簡了MIUI系統,帶來簡潔流暢的體驗。

    高通驍龍8gen2處理器,效能已超越蘋果最新A16處理器。又聯合徠卡專業影像,成就了單反級攝像手機,影像更是傲視群雄。

    在小米13發售前我就斷言,小米13手機是繼小米6和MIX後又一經典之作!

    有部分人至於仍然選擇華為妹特50,第一這部分人不懂手機配置,全聽銷售員忽悠,越貴越好。第二部分人是粉絲,多貴都買,越貴越買,是非理性選擇。

    之作!

  • 11 # 清酒3G6c

    額 為什麼要?那是人家的選擇 你還得去幹預不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愛吧 又不一定說是哪哪個品牌就是更加令人接受和喜歡的 看事情不可以這麼侷限的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覺得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快樂了,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