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門徒

    肯定沒有必要,校長、教師、家長、學生都是教育內卷下的犧牲品,沒有絲毫的辦法。

    校長肯定感覺到這樣的做法意義不大,他敢要求畢業班學生每天早早回家嗎?學校出不了成績,沒有功勞總有苦勞吧,就這樣和時間槓著,和當前的社會輿論槓著。

    老師熬到22點,教師不願意,但沒有辦法,自己辛苦了,好像班裡好學生就能增多,年終獎就高一大截。一個班級內好學生就那些,能考上好大學的不超過10%,很多學生就是陪太子讀書罷了。但是太子讀書還是需要玩伴,需要學習環境的。教師和其餘的學生就是說多了都是優秀學生的犧牲品而已。

    教師晚上在教室有作用嗎?對好學生其實作用不大,好學生沒有什麼問題請教。成績不好的學生已經定型,20%的學生純粹是苦熬時間。明知道考不上好學校,家不能回,只能這樣乾熬。

    家長敢輕言讓孩子回家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好學生在哪一樣苦讀,中間學生還需要請教問題,差學生,父母見了煩啊。學生在學校待著出現個奇蹟也有可能啊。周邊總有那麼些個例,學生一夜開竅,成績突突直冒,她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一夜開竅。

    學生也不願意啊,成績一般的學生明知道頂多考個二本,天天苦讀後還是個二本,考上二本還是失業,但它沒有辦法放棄。尤其成績較差的學生,上帝都不能點石成金,指望拿時間能熬出個什麼結果。

    這就是教育內卷的表現。明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都不敢面對,一步步交給了時間,讓歲月去評判。

  • 2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淺析內卷式教育“軍備競賽”的危害

    內卷,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又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內卷本質上屬於供給增多、需求減少帶來的無益消耗增多,比如越來越多孩子被迫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以確保自己不被同學們落下、不被拒於大學校門之外。

    軍備競賽,指和平時期敵對國家或潛在敵對國家互為假想敵、在軍事裝備方面展開的質量和數量上的競賽。各國之間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競相擴充軍備,增強軍事實力,是一種預防式的軍事對抗。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工作以知識為工具賦予孩子們綜合獨立生存能力,繼而透過主動勞動創造實現個人生存獨立、展現個人在群體中的綜合社會價值。那麼,內卷式教育“軍備競賽”都有哪些危害呢?

    一、危及人才選育

    常言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的確,生理遺傳智力在人類個體身上展現出的綜合差異十分微弱,人們通常所見的孩子聰明與稍顯愚笨實際上是後天成長環境造成的,教育工作則是要在孩子們微弱的成長差異中遴選出各領域的智力佼佼者,並且輔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因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白話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每個孩子都是特定領域的“千里馬”,教育工作的核心職責就是在“萬馬從中”遴選出各領域相對優秀的人才。但是,透過試題測驗分數是最簡單粗暴評定孩子們相對成長優異性的便捷方式,透過反覆刷題練習又是獲得相對考試高分的捷徑。因此,過度倚重透過考試遴選人才,最終必定只能挑選到那些記憶能力相對更好的人,那些思維敏捷勇於探索創新記憶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則會被提前淘汰。

    二、拉低人口生育

    家庭,現代人類最小的社會組織細胞,是現代人類合法代際繁育的基礎,絕大多數現代人類社會的孩子童年只會跟隨原生家庭長大到成年【少數孩子因父母離婚會在童年時加入多個家庭】。學校,集中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地方,是傳習國家和民族優質文明智慧成果的主陣地,每個孩子從未成年到成年最少要進四所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18歲成年】。家長是未成年孩子學習成長旅途中的“後勤部長”,老師是學生成長進步旅程中的“第一後勤副部長”,孩子學習成長旅途中的一切都由家長和老師提供支撐和幫助。

    近年中國新生兒童數量變化:2015年1655萬—>2016年1883萬—>2017年1765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200萬—>2021年1062萬......為什麼都鼓勵生育了,人們還不積極生孩子?《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資料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兩項對照,不難發掘人口生育能力與教育綜合成本支出成反比,撫養孩子長大成年的綜合成本越低家庭生育能力越強,比如20世紀60-80年代,中國年均人口生育能力年均維持在2000萬以上,之後隨著教育成本逐年提高而逐年下降【當然,這裡面有嚴格約束性計劃生育的限制作用】。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文明社會的生活物資都是人類主動勞動創造的收穫,勞動創造等價值交換是人類享用它們的合法途徑。孩子屬於未成年人,他們學習成長過程中的一切生活物資都由家庭負擔。因此,現代家庭生育過程中,一方面要透過主動勞動創造儲備生活物資,另一方面要支付孩子上學的一切費用和接送孩子上下學。

    職業工作:8:00至18:00為工作時間,中途有1~2小時可以吃午餐或者休息、每7天為一個工作輪循週期&每週最多隻能休息2個班次;使用KPI+OKR+BSC等所謂科學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方案評判職業勞動者的工作績效,在所有職業勞動者群體中實行末位淘汰;工作制度約定的時間段,職業勞動者可以沒有工作幹、但不能幹與崗位職責無關的事情【特別是陪伴&輔導自家孩子學習成長】。學校作息:孩子們8:00左右進入學校、15:30以後陸續放學,學齡越高放學時間越晚。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然而,時間對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視同仁,不會剋扣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也不會刻意寬恕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江山美女讓古代帝王難以取捨。今天,職業奮鬥與陪伴孩子學習在時間管理上亦成了“零和博弈”關係。網路公開的資訊顯示:安倍晉三、莫迪、朴槿惠、默克爾、馬克龍等國外政要都沒有子嗣,張宏民、張越、亞寧、梁豔、李雨霏等國內知名主持人都未育子嗣。

    過猶不及,做事做過了頭、做得不夠都不好,出自《論語·先進》;物極必反,指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出自《呂氏春秋·博志》。教育是輔助孩子們快速成長、成才的捷徑,集中資源教育能夠提高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綜合價值效應。但是,過度依賴透過刷題提高教學成績,那最終必定有悖多元化人才選育的初衷、拖累家庭生育能力、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 3 # 開心生活CAT666

    有必要!

    1、有老師在學生學習秩序就好!

    2.、學生有什麼問題(如身體不適,玩手機,看閒書等),可及時處理。

    3.、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可以及時問老師,不留後遺症。

  • 4 # 秋日私語工作室

    你說他有必要就有必要,你說他沒有必要就沒有必要,哈哈哈。

    從學校角度說,初高中的孩子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自控能力弱,家長、孩子選擇了學校,那麼學校就應該對得起他們,管好學生,教好學生,提高成績。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是瞎子放驢不鬆手啊,用現在的詞說就是陪伴,所以要求老師伴讀到深夜,你能說沒有道理、沒有必要?

    從教師角度說,正是因為學生自控能力差所以才需要鍛鍊,不能總是不放手啊,教育就應該把精力放在課堂上,講好講明白,自習就是學生自己練習、查漏補缺、複習預習等活動。再說了教師也有家庭、有很多的家務事情需要處理,即便是沒有事情也注意調整心情,所以不應該跟著學生到深夜,你說人家說的沒有道理?

    哈哈哈,所以說這些事情不是一天的新鮮事,也不是隻有你遇到的事情。

    嚴格地講,教育孩子,就是要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相處、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的事情,自己明確學習目的,自己控制情緒、有遠大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的事情,不能總是有人看著、趕著、牽著,這樣是沒有出息的人。可是,你看看身邊的學生有幾個是你想象中的樣子?

    那好了,既然不是理想中的樣子,那就強制他成為理想中的樣子吧,就陪伴著吧,哈哈哈。

  • 5 # 楊老師的世界

    這不太應該發生。

    初中住宿制的不多,而且學生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不太可能有這種要求,而且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比較少,也不適合這樣靠拼時間去提高成績,這樣純靠增加自習時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學生,到高中階段,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大,沒有足夠的時間,不能像初中時那樣靠多投入時間提高成績,成績退步是必然,那種挫敗感、無力感會讓初中時曾經很優秀的孩子懷疑自我,甚至害怕學習。

    多年的教書生涯中,曾經遇到不少這樣的孩子:曾經也是初中老師的驕傲,是家裡的希望,在高中學習過程中一次次受打擊,從入學時名列前茅到最終高考專科或三本,真的是在痛苦之中度過高中三年。

    高中階段,以我們學校來看,一般晚自習上到九點五十,十點之後會有一節額外的自習,上到十一點,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參加這節自習,是年級的前多少名學生,屬於培養優秀學生的範疇,不需要值班教師留下來管理,由年級的領導們輪流值班管理。

    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尤其是優秀學生而言,能夠每天拿出一小時的時間用來消化整理每天的所學內容,對於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培優的目的所在。

  • 6 # 勒夏特列後來者

    凡是畢業生各個學校各位老師各位家長都是如此。這是基本做法是常態化管理。沒什麼奇怪呀。所以這樣的發問爛到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菜中有哪些重口味食物,看上去很可怕,但吃起來卻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