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焦丹
-
2 # 春城小丫
因為魯迅的作品比較深刻,小孩子的世界沒有經歷過什麼波折,自然是無法理解的。隨著年齡增長,對世界的認知逐步增強,閱歷也更加豐富,更加見人見事見思想,也慢慢理解了魯迅作品中對國民劣根性的揭露。
越來越愛讀魯迅的作品不是因為作品變好看了,而是因為能在其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找到某些人的影子,找到自己,作品就在那兒,變得是我們,成長得也是我們。
小時候對閏土的記憶很深,尤其是對“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一段印象頗深,記得閏土和作者一起捕鳥,但完全不理解為什麼成年閏土會叫那一聲“老爺”,長大後來漸漸明白,最快樂、最肆無忌憚的日子就是童年,因為那時的感情是不摻雜任何東西的。
楊二嫂、祥林嫂、華小栓...這些人物可以說是伴隨我們長大,但是我們不懂他們。長大後才深知,生活的各種艱辛塑造了他們,各種磨難也圍繞在我們身旁,只是具體形式不同。
小時候魯迅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背誦某某段,現在,我們長大啦,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看到了屬於自己的魯迅的作品,也看透了生活。
-
3 # 獨善其身不兼天下
魯迅一一以一個現實文化批判者的形象出現在中國文壇有他自然深刻的社會背景,他總是以犀利的語言擊中當時社會的種種時弊刀刀見血,毫不留情那就是一個時代的先鋒戰士!
我們年少時都在父母的襁褓和庇佑下成長不暗世事,當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已經開始獨立面對社會生活現實的種種,才知道世事的滄桑和不易,才開始鬥爭和掙扎,很自然而然地要吸收力量,而魯迅是時代文學的戰士,我們對他的需求也是越來越突出,自然而然就漸漸對魯迅文學越來越喜歡,一切的因果都是人的需求的轉變這是人性固定不變的規律!
我想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都是在上中學的時候,這個年紀本來就對社會一無所知。魯迅的文章大都是反映社會現實的,批判性強,未步入社會的青少年是很難讀懂的。
等年紀漸長,慢慢接觸社會以後,回過頭來再讀魯迅的文章,就像是遇見了老朋友。魯迅的筆鋒犀利,把當時社會的黑暗反應的淋漓盡致,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三座大山”壓迫下求生存、求溫飽、求發展,寫出了廣大人民的心聲。
所以小時候讀不懂魯迅的文章,長大之後再讀便是愛不釋手、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