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胡說九道
-
2 # 一條大榆
很簡單呀。
皇權不可侵犯。從古到今,皇權都在不斷的集權中,到了明清兩朝更是將皇權的集中到巔峰,那個不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然而靳輔與陳潢的抗旨卻明目張膽地觸犯皇權,皇帝在治河方面可以不懂,但是你不能說皇帝不懂,當面打臉。
在後來國家準備打仗,沒錢了就想把治河工程停一停,康熙在實地視察中覺得靳輔和陳潢改黃河入海口的方案沒必要,也不想再耗費更多的財力和時間,不如直接深挖河道,這時于振甲和朝中大臣們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康熙這一邊,而陳潢和靳輔則站在了對立面。最關鍵的就是牽扯進了淤田案,更是牽扯到了康熙的繼承人上面。
于振甲則是屬於那種無欲則剛的人,有傲骨,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品德,很受他人的敬重,這樣的人你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操作他,同時康熙也是為了懲罰他,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我們之所以不理解康熙的行為,主要是因為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並且相當然的認為康熙是聖人,現在試著代入康熙視角:
治河就只是單純的治河嗎?並不是,他是一位皇帝,要考慮在治河的同時,要統籌皇權不可侵犯、戰事、糧草補給等各方面問題,他需要一個完美的方案,既想把黃河治理好,又想省錢省力省事還省時,同時也可以提升皇權威信。
為何關押陳潢,撤職靳輔?因為在陳潢心中,治理黃河比聽皇上的重要。
陳潢和靳輔在河岸邊埋頭苦幹了十多年,兩人手變粗糙了,手掌上還有勞作留下的裂紋;面容蒼老了,河風吹出眼角那一條條的皺紋。經年累月的付出,終於換來黃河安瀾。
陳潢覺得自己最懂治河,這是實情,但他多次當面說皇上不懂治河,這是犯了大忌。
治河方案可以用他們的,但治河執行人卻並不是非他們不可。
為何提拔于振甲?因為在於振甲心裡,他始終認為“皇上聖明”,一輩子要聽皇上的話,皇上永遠是對的。
于振甲熟讀理學一心想做聖人。他做事,不是知錯就改,而是知錯才改。往往是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才後知後覺,哭訴著要受責罰來戴罪立功。
同時他的眼界也太淺,比如為了保住自己轄下的桃源縣百姓不受搬遷之累,竟然毫無大局觀,帶頭阻止靳輔炸堤壩,還帶領桃源縣百姓聚眾示威。
雖然在我們常人看來這樣的人很無用,但對康熙來說,並不是。家大業大,浪費點沒啥,讓于振甲多去試幾次錯,打磨其心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