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錦文1

    人們對“革命”這個詞並不陌生,人們常常會聽到諸如“法國大革命”、“十月革命” 、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等等,但對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的“革命”就不是十分熟悉。事實上,諸如“文化大革命”之類的社會大變革,與科學上的革命是不太相同的。按照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於1970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的說法,科學革命的主要含義是“正規化”的轉變,而正規化是指:一個有層次結構的學說系統,包括定律、理論、應用。是一種廣義的模型、框架和思維方式。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上曾發生過4次“革命”。第一次就是“斯密革命”。斯密於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開創了現代經濟學。無論從概念、原理、基本理論,到經濟學的基本框架,都是他首次完成的。而且,他對重商主義只重視流通進行了徹底清算,將經濟學帶人到真正創造價值的生產領域。第二次就是“邊際革命”。古典經濟學經過100年的發展,開始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已經不能很好地解釋現實世界,一些經濟學家特別是傑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斯率先提出了基於需求側的效應價值論,開啟了以研究人的行為為核心的新“正規化”,並且大量運用數學方法構建經濟學原理和解釋經濟現象;第三次是著名的“凱恩斯革命”,他於1936年出版《通論》,否定了古典、新古典的一些主要學說,建立了“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政府幹預經濟的政策主張。特別有意思的是“凱恩斯革命”正是凱恩斯本人首先提出來的,也是經濟學界第一個引入“革命”的經濟學家;第四次是“理性預期革命”。20世紀60~70年代,由於西方國家經濟中出現的“滯脹”,使得凱恩斯主義受到重創。以盧卡斯為首的一批學者徹底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線”,提出了著名的“盧卡斯批判和DSGE建模規則,證明了政府政策的無效性,和基於預期的新的週期理論。許多學者認為,“理性預期”學說是最符合“革命”含義的一次經濟學進步。

    經濟學經過多次的革命,不斷否定錯誤的東西而創新出新的理論,從而使經濟學不斷地取得進步。如果沒有革命,經濟學想要獲得進步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今,在數字技術革命特別是網際網路、大資料和智慧化的衝擊下,過去的經濟學已經面臨著巨大挑戰,一場新的“經濟學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無論穿什麼衣服都沒有別人看起來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