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若一
-
2 # 灑酒慰平生
個人覺得這是一句偏中性的詞吧,可以不分褒貶,但可以算做一種境界。
什麼是少年心性,那就是相信努力,相信美好,經歷滄桑而不世故,能瞭解陰謀而不故意算計,能預判全域性卻不違規攪局,尊重遊戲規則。瞭解人性之暗卻相信世間美好。
在男人當年真是一個懵懂少年的時候,努力上進,不世故,沒壞心眼不算計人,相信付出有回報,尊重遊戲規則。他心目中的世界,就是這麼簡簡單單,敞敞亮亮的.其實,就是王國維說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後來,當男人逐漸長大成熟,體驗到人世的悲歡、經歷了人間的離合、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他會產生很多疑惑,積累很多的教訓,熱衷於更深層次的思考。這個時期,他會在社會上受一些挫,在職場上吃一些虧,在情感上受一些傷,經過反覆的錘鍊敲打,漸漸更加了解事物的運轉規律和背後潛在的規則。這個時候,就會慢慢觸控到王國維所說的第二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後,當這一切都經歷完畢,有少部分男人可以修煉到更高一層,心態、性格、人情世故逐漸達到返璞歸真的狀態。能說真話,辦實事,能明白求人不如求己,能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關注自己,堅守信念。這個時候的男人 ,反而看起來是天真的,單純的,是實實在在的,眼睛裡投射出的也是真誠的光。如當年的那個少年一般,說心裡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交自己喜歡的朋友。懂分寸,有框架,曉冷暖,知退讓,能自律。這個時候,就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了。
在經歷滄桑之後,能做到不世故。歷經傷害之後,依然相信世間的美好.見識過人性的灰暗之後,也能發現人性的光輝。這種返璞歸真之後回覆的少年心性,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境界。
我覺得是貶的意思多些。
想想誇男人的詞大多都是成熟、穩重有責任感什麼的嗎?這個“男人至死是少年”的說法,細想來,所帶的含義正好與誇男人的詞是相反的:幼稚、衝動與不計後果的行事。
說“男人至死是少年”就跟說某些女人是“老公主”一樣,至少80%是貶的,15%是調侃,還有5%是帶點委婉的安慰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