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飛機永動機
現代鋼盔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法國軍隊計程車兵頭上戴的,是穿凱皮帽,這種帽子提供不了任何保護的作用。在隨後的塹壕戰中,炮彈的碎片打中士兵的頭部造成死亡的,是最多的一個原因。1915年,法軍裝備了阿德里安頭盔(由路易斯奧古斯特·阿德里安設計),這是第一款現代鋼盔。隨後,英國與德國各開發了自己的鋼盔,分別是布洛迪鋼盔(英)和德式鋼盔。
阿德里安頭盔
布洛迪鋼盔
二戰期間的德式M35鋼盔,其外形與一戰期間的變化不大
這三種鋼盔,其中對士兵頭部保護面積最大的,就要屬德式鋼盔了。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阿德里安鋼盔與布落迪鋼盔,外形都比較接近飛碟,因此保護面積較小(這兩類鋼盔主要是為了在塹壕戰中,保護士兵的頭部和肩部不受在壕溝邊緣爆炸的炮彈彈片所傷,對頸部的保護較少)。而德式鋼盔,由於其“煤鬥”一樣的造型,使得它的防護面積更大(比較注重保護頭部的後方及側面)。
PASGT頭盔
目前現代各國軍隊的裝備的,大多都已不再是鋼製頭盔,而是由一種名為凱芙拉縴維(在中國被稱為芳綸)所製成的頭盔所取代。這種頭盔,最開始是在1985年,美軍開始列裝地面部隊單兵護甲系統中的PASGT頭盔樣式,這種頭盔其外形與德式鋼盔類似,而得到“德國佬”的暱稱。
PASGT頭盔
PASGT頭盔和二戰時德式鋼盔一樣較為重視保護人頭的側面和後方,其兩側完全把人的耳朵遮蓋而且向外凸出而能起保護作用,而其後方為了不阻礙抬頭而被設計成向上拱起,PASGT的防護面積比美軍舊款的M1鋼盔多12%,不過其對後方的防護面積仍比德式鋼盔要少。由於其防護面積相比之前的鋼盔要好,再加上凱芙拉縴維具有極佳的抗拉效能,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而密度僅為鋼鐵約五分之一,因此被廣泛應用於防彈頭盔和防彈衣等防護用品上。
但是頭盔作為一個重要的對單人防護裝備之一,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古代人在捕獵以及格鬥的過程中,為了保護頭顱,會就地取材,使用一些天然的材料來使用,比如說椰子殼、犰狳殼、大烏龜殼等等。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以及戰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武器被髮明出來,相應的越來越多的護具也相應而生,金屬頭盔就是其中之一。在國外還曾發現過公元前800年製作的青銅頭盔,具體多沉,國曆君是不想知道了,不過可想而知會很沉。中國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銅盔, 正面鑄有獸面紋,左右和後邊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頸部,距今大約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也算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早的金屬頭盔了。
現代軍用鋼盔在繼承了舊時頭盔的功能與用途之後產生,主要是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直白一點講,就是適應新的戰爭環境而生。不過說到現代的軍用鋼盔,還要講講發現他的契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1914年,德軍為爭奪協約國的一個戰略要點,向法軍發起了超飽和炮擊,法軍陣地傷亡慘重。一個法國軍士當時正在廚房當班,慌亂之下順手抄起一口行軍鍋扣在頭上,雖然身上多處負傷,但頭部因有鐵鍋保護而安然無恙,在紛飛的彈片中倖免於難。戰鬥結束後,當法國的亞德里安將軍到醫院視察時,聽說此人在這場狂風暴雨般的炮擊中竟然奇蹟生還,便詢問他何以如此幸運,這名軍士據實答道是行軍鍋保住了他的性命。亞德里安將軍由此設想出保護士兵頭部的一種辦法,即在每人頭上安上一頂“小鐵鍋”。第二年,這種新裝備便開始在法軍中應用。果然,將士們因頭部受傷而導致傷亡的比率大幅度下降,其傷亡率竟然降低了2-5%。由於這種裝備源於亞德里安將軍的設想。所以,它被命名為“亞德里安”頭盔。各國見其行之有效,紛紛效仿,到一戰中期各主要參戰國基本上都已裝備了鋼盔。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鋼盔更是成為世界各國軍隊最廣泛使用的單兵裝備之一,在殘酷的戰爭中挽救了無數士兵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