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趙帥鍋
-
2 # 三官中郎將
為什麼鍾離昧不被重用,韓信卻是大將軍?
很簡單,因為投奔的時機不一樣。才導致了兩人的區別。
韓信還在家鄉時,立志要成為一名將軍,為此他飽讀兵書,每天兵書不離手,心中韜略萬千。
可是相對應的,每天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了,也就沒有時間勞作來填飽肚子了,所以年輕時候的韓信餓肚子那是常事。
這期間,也有很多人幫助過他,比如他借宿的大哥家。這個大哥認為韓信絕不是池中之物,所以常常給韓信一口飯吃。但是時間長了嫂子就不願意了。一共就這麼些口糧,都被你吃了,我們全家不得餓肚子嘛。
韓信知道自己打擾時間太長了,變決定自謀生路。奈何一身本事,卻填不飽肚子。
洗衣服的大娘因為給了韓信一塊餅,後來韓信發達以後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幫助韓信的,這不就有了韓信受胯下之辱。
後來項羽招兵,韓信清楚的知道他的世界應該在戰場上,於是投軍了。
初到項羽賬下,很不受用,只是一個小兵,雖然很多時候看出了很多玄機。
這個時候,因為鍾離昧的推薦,當了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中,便再也沒有進步了。
後來韓信離開了項羽的陣營,來到了劉邦的陣營,這也是他開掛人生的開始。
韓信投奔劉邦的時候正是劉邦被項羽追著打的時候。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韓信在項羽的賬下只是一個小兵,並不得信任。
在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以後,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大軍出了蜀中。後來一次一次的戰役中軍功赫赫,很多人都不能相提並論。
甚至於說如果韓信想要自立取天下,劉邦也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但是韓信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為劉邦是他的伯樂。
而鍾離昧和韓信有著本質的區別,鍾離昧不僅是項羽賬下大將,更是項羽的好友,深受項羽信任。
(項羽和鍾離昧)
鍾離昧一直是項羽的心腹愛將,很多戰役打的劉邦拖著屁股跑。同樣,在項羽的陣營裡軍功赫赫。
後來,在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身亡。鍾離昧投奔漢營。確切的說是投奔韓信,韓信還幫助他躲過劉邦的追殺。
在劉邦幾乎問鼎天下的時候,敵營投奔過來的將軍,自然也不會重用了。況且,鍾離昧也沒有想過投奔劉邦,他投奔的是韓信。
韓信過來的時候,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所以才走了韓信的大顯身手。
鍾離昧過來的時候,天下已定,這個人更是項羽的近臣,自然不會得到重用。或者說他過來是投奔韓信,劉邦或許見都沒見過?
最後鍾離昧因為劉邦猜忌韓信而死。
-
3 # 漩渦鳴人yy
關於鍾離昧這人到底是何出身,在投奔項羽之前究竟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只知道這個人和韓信的關係特別好,甚至於劉邦幹掉項羽以後,鍾離昧選擇直接去投靠韓信了。
這個人歷史上面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有什麼樣的性格?而曾經他究竟做過什麼樣的事情?對不起,我們都不清楚,只不過留下了一個讓人解不開的謎題,就是鍾離昧和西楚霸王項羽的關係這麼好,然後韓信和他的關係又這麼好,為什麼韓信離開了項羽?鍾離妹留在了項羽那裡,韓信沒有得到西楚霸王項羽的認可,而鍾離昧反而卻得到了西楚霸王項羽的認可呢?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很讓人難受,為什麼我們一般來講都是把因果關係給顛倒了,然後再問,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鍾離昧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知道他一些事情,所以我們透過這些事情去分析一下鍾離昧的為人究竟是怎樣的?他為什麼得到西楚霸王項羽的認可。
講道理,項羽的個人能力毋庸置疑很強,西楚霸王的名號那是靠著自己的戰功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一個鉅鹿之戰,一個彭城之戰就足夠其他的人吹一輩子,他卻把兩件事情都幹得漂漂亮亮的,諸侯見到他都得拿膝蓋走路,不敢去看他的臉。
如此能力強悍的一個人最不允許的那就是其它的雜音,尤其是在自己的統治之下,如果說有人針對他的決定做出反對,那項羽絕對不開心,如果說有人的能力高過她,那項羽也不開心,如果說有人對他說叫那項羽更不開心,項羽不開心,基本表示著你和項羽之間的關係,拜拜了,你不需要去和項羽說什麼了?寫好辭職信,乖乖走人吧。
同時對於項羽來說,他希望的就是重新恢復秦國統一六國的時候那種六國貴族制衡天下的情況,在他的心裡面,楚國的貴族的至高無上,楚國那些貴族才是真正值得被上天垂憐的人。
所以對於西楚霸王項羽來說,這個時候他和那些不是貴族的人就尿不到一個壺裡面去,尤其是和韓信這樣的出身市井草莽的人,他根本就看不起他,無論這個人給了多少意見,他都認為這個人是不是在胡說八道或者是抄襲別人的。
鍾離昧能夠得到西楚霸王項羽的信任,也有可能西楚霸王項羽和鍾離昧有一些血緣上的關係,也就是說鍾離昧原先就是屬於楚國貴族之一。
總體來講鍾離昧第一他是楚國的貴族。第二他只會忠心地執行領導給的建議,而不是去反駁,或者是提出自己的思想,而韓信恰恰這兩點沒有一點捱得上邊,所以韓信不能夠得到西楚霸王項羽的重用,而鍾離昧卻可以。
-
4 # 趣翰林
項羽是個極其自負的人,一切不管對錯、不論後果以自我為中心展開,這樣的屬性自然決定了他賬下的人物以武力和狂暴為主,缺乏智計和管理能手。是一種遇見不服武力開道的王霸作風。
兩人執行力方面就決定了受不受項羽重用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執行力的快慢反映了龍且和韓信對項羽權威的尊重與否。
項羽要的是絕對服從和戰鬥力輸出極其強大的下屬,龍且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還是非常完美的理想下屬。
韓信是個主見非常強烈的人,他的個性是至少某一方面以他為中心,遇到了稱作霸王的項羽,是兩強對抗的結局,項羽的個性絕對接受不了一個天天在自己面前說三道四、各種建議滿天飛的韓信。
項羽下的作戰命令,龍且屬於那種不假猶豫堅決執行之的戰士,是把服從當做天職的人,處處臣服在項羽的權威之下,在自負的項羽面前市場前景廣闊。韓信不同,接到命令後還要分析命令正確與否,後果如何等因素,在項羽面前肯定會留下拖延不配合的印象,無形中項羽覺得他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別說在古代,在現代公司裡面對命令相應速度快的人前途都比對命令思考再三的人好得多。
韓信玩的大兵團作戰,是獨擋一面的統帥,不是親自去帶隊去搞打砸搶,從生產能力上來說項羽沒看到韓信的巨大價值,也未曾給下屬韓信提供過展示能力的機會。
人性講究人以群分,項羽是純粹型的個人英雄主義,武力、戰鬥力爆表的人更容易受到項羽的青睞,韓信的屬性進不了項羽的核心圈子。
項羽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帥,更像一個急先鋒,少時學習兵法學得不是很透徹,一知半解,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雖透過破釜沉舟等幾場戰鬥創下了戰威,時間長了後非統帥性的領導風格暴露了出來,短處也越來越多,最後造成烏江悔恨,無顏回江東的結局。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個人認為韓信與鍾離昧兩人雖然是好友,最初都在項羽處,但是一個被無視,一個被重用的原因:
項羽和韓信都是軍事天才。但是他們的作戰理念有很大差異。從項羽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和垓下突圍看,項羽很擅長打硬仗,即使少量兵力,也與敵軍強大兵力硬撼,在迅猛的攻擊中尋找戰機,擊潰敵人,以少勝多,充分體現了勇敢迅猛的風格,即使全軍覆沒以28騎斬將奪旗。
韓信作戰風格謀定而後動,善於用奇兵,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到葫蘆渡河,奇兵滅魏,到背水一戰,暗裡插旗,再到垓下大戰,四面楚歌,徹底擊潰項羽和楚軍的心理防線,在韓信的軍事生涯中大多以以巧取勝。
所以,在韓信向項羽獻策的時候,由於項羽本人就有極高的軍事素養,自然對與自己理念不和的意見不予採用。項羽需要的不是指揮若定的軍事統帥,而是堅決執行自己命令,衝鋒陷陣的猛將,自然像鍾離昧、龍且、季布等人更符合項羽的要求,而韓信不是這樣的的人。這也是韓信在項羽處為什麼得不到重用,而他的好友鍾離昧卻能的到重用的原因。
-
6 # 喵木影視剪輯
就像影視劇楚漢之爭中韓信說的那樣,項羽是戰神,神是不需要幫助的,再加上兩人性格都很高傲,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結果。
-
7 # 一升嘆息
韓信與鍾離眜都是秦末天下大亂時的豪傑,且二人關係不錯,鍾離眜較早投奔項羽,深得項羽信任,後來鍾離眜把韓信介紹給項羽,但卻得不到項大王的信任,最後只能離開投奔劉邦。
劉邦和項羽一樣,也並不怎麼待見韓信,韓信在劉邦那裡還差點丟了命。韓信被髮掘得益於劉邦手下謀士的慧眼識珠,如夏侯嬰、蕭何等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便可見一斑,而非劉邦本人眼光獨特;所以,如果沒有一系列的巧合機遇,估計韓信也很難上位。再說項羽其人,是將才而非帥才,韓信這樣的奇才,即便被發現價值也不會得到重用,這好似於武大郎開店;劉邦手下人才濟濟,而項羽搞得眾叛親離,最後連唯一的謀士也離他而去,終成孤家寡人,這就是做老大的水平。
用殊途同歸來描述鍾、韓二人的結局再恰當不過了。鍾離眜雖受項羽信任,但項羽多疑的秉性最終還是逼走了鍾離眜,鍾離眜最後自刎而死;韓信更慘,本人被殺,且連帶夷滅三族。
-
8 # 玉壺春
因為項羽為人並不喜歡複雜和陰險的謀略,他的秉性屬於那種很剛直,很坦蕩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鋼鐵直男,用古代的話來說叫莽夫,所以這就決定了他沒有戰略眼光,所以圖一時之快,一時之勇。
但這並不是說項羽完全就是一個勇夫,他也有自己看法,譬如說章邯率領秦軍投降項羽後,由於各諸侯喜歡拿秦軍做先鋒,所以招來秦軍的不滿。項羽聽到後就和英布等人商量把20萬秦軍全部坑殺了,你看他這個辦法好啊,一了百了,永除後患。又譬如楚漢相爭時,劉邦的軍隊攻下了梁地、雎陽,項羽率軍前去相救,留下大司馬曹咎堅守成皋之險,並命令他堅守十五日,無論漢軍怎麼挑釁都不要出戰,說明項羽還是意識到成皋的重要性。
而劉邦的謀士酈食其也意識到成皋的重要性,所以就建議劉邦去攻打成皋,結果這個曹咎沒有耐住性子,漢軍在城下連罵幾天後,曹咎出城迎戰,結果大敗。而能夠說明項羽為人鋼直的例子還有,項羽聽聞成皋被劉邦打下後,就帥兵回救,結果劉邦堅壁不出,項羽就派人去跟劉邦說:願與漢王單挑,決雌雄。劉邦回答說: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所以,基於項羽在秉性上的坦蕩、剛硬,所以他更像一個豪傑、一個性情中人、一個大俠,他擁有那種王霸天下的氣概,但是沒有王者的眼光,這一點在他早年就已經顯現出來,《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說“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羽的這句話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不喜歡學習書本上的策略,其實這就奠定了他的思想中具有反智主義的一面;他也不願學一身好劍術,像俠客一樣鏟強扶弱,他要學萬人敵,那麼什麼是萬人敵呢?肯定就只有帶兵打仗,說明項羽更想當一個率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衝鋒陷陣,逐殺敵人。
說明在他的心理上十分享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統領千軍萬馬的氣勢,享受那種衝鋒陷陣的快感,所以這就導致他從心裡反感各種戰術和策略,因為這不能讓他享受萬人敵的榮耀,衝鋒陷陣的愉悅,但是項羽這種剛愎自用的性格又決定了他無法當一個稱職的領導,也無法當一個稱職的下屬。
所以在反秦初期,當章邯攻趙圍鉅鹿的時候,楚王命令宋義為上將軍率軍救趙,但是宋義走到安陽就不走了,他為什麼不走了呢?其實就是打算坐山觀虎鬥,但項羽就不願意了,他看著趙國被圍心裡著急啊,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宋義給殺了,然後在鉅鹿城外來了一出“破釜沉舟”的戲碼,當時的場景是“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所以你看那個場景是很熱血的,而項羽顯然很享受這種能夠展現男人的力量和榮耀的熱血。
那麼,當韓信數上其策時,項羽又怎麼會採納呢?就連他的亞父范增的話他都不會聽,他又怎麼會去聽韓信的呢?而鍾離眛則不同,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將,項羽讓他打哪裡他就打哪裡,所以項羽當然會選擇後者。
其實品味楚漢相爭的整個過程,就會發現項羽之敗完全就是敗於他個人的秉性,如果真刀實槍的幹劉邦必然不是項羽的對手,不過劉邦卻勝在身邊聚集了許多謀士,而且他又能夠聽從這些謀士的策略,就像後來的曹操所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而劉邦也曾問過韓信說自己能夠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說十萬,劉邦又問韓信能帶多少,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劉邦又問為什麼,韓信回答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之所以為陛下禽也”,其實這就是說作為領導來說,並不需要他親自帶兵去打仗,他只要善於用人就已經勝敵於千里之外,譬如我們的毛主席一輩子指點江山,但是自己卻從來沒有開過一槍。
-
9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韓信和鍾離昧都投奔項羽,論綜合實力來說,韓信是要遠遠超過鍾離昧的,但是為什麼韓信得不到重用而鍾離昧得到了重用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析。
一、項羽打心眼裡看不起韓信韓信早年有過“胯下之辱”,在我們現在人看來,韓信能屈能伸,可以稱得上一聲大丈夫。但是在秦末,任俠之風還是非常興盛的,士都有一種氣節,那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但是到了韓信這裡,成了“士可以辱而不可以殺”。
我們試想,若是當時韓信一怒之下殺了羞辱他的流氓會怎樣。就是當時的集市之上,人來人往,而且流氓還有幫兇,倘若韓信殺了那個流氓,可能會被他的同夥一擁而上打死或者是被送到官府處死。這樣來說,韓信就死得毫無價值,在日後也沒有《淮陰侯列傳》了。因此韓信選擇了忍一時之辱。
但是也因為這樣,韓信被項羽打心眼裡瞧不起。韓信最早投奔項梁,但是沒什麼名氣。項梁死後又投奔項羽並且給項羽多次出謀劃策,但是因為胯下之辱一事,項羽並沒有採用韓信的計策,而是非常瞧不起韓信。
其實到了劉邦這裡,劉邦一開始也非常瞧不起韓信的為人。甚至韓信還差點死在了劉邦手下。但是後來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一事後,劉邦本人對韓信也傾注了極大地熱情,因此開始重用韓信。
二、為何重用鍾離昧鍾離昧是項羽手下大將之一,也是韓信的摯友,鍾離昧明白韓信的韜略,也多次向項羽舉薦韓信,但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統統都拒絕了。
為何項羽會重用鍾離昧?其實史書上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可以做個推斷。項羽手下的大將主要有龍且、英布、季布等人。鍾離昧能跟他們並列,說明鍾離昧的能力方面不會比他們差太多。
龍且雖然記載不多,但是我們可知他備受項羽信任,而且有擊敗英布的戰績;英布雖然是個反骨仔,但是作為與韓信彭越並稱的漢初三大名將,其實力可想而知;季布多次擊敗劉邦軍隊,因此被劉邦所忌恨,當時,季布最為有名的莫過於“一諾千金”之事了。
因此鍾離昧應該與他們類似,是一個精通兵法、善於打仗的人,正因為這樣才能得到項羽的重用。而且鍾離昧的名聲一定很好,因為以項羽的性格,名聲太差的人他是不會用的。
我們還可以從一個側面來看鐘離昧的才能,那就是他是韓信的朋友。我們通讀《史記》會發現韓信實在是一個不怎麼討喜的人,他認為劉邦最多“將兵十萬”,輕視樊噲等人。但是韓信卻把鍾離昧看作是朋友,由此可見韓信在心中是認同鍾離昧的能力的。
綜上來看,鍾離昧也是因為個人能力出眾以及名聲比較好的原因而得到項羽重用。
三、性格問題個人認為,其實兩人的性格方面也有著很大差異。
韓信前面我們提到,他本人比較傲氣,而且迫切地想要出人頭地,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在項羽面前一定也是常常談論兵法,指出項羽的不足。而項羽此人又頗好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這也是項羽跟劉邦的差別),因此兩人之間勢必會有衝突。
反觀鍾離昧。依照鍾離昧零星的記載看,鍾離昧是個急性子,重仁義,心中還有有著那種任俠之風的。這種性格頗對項羽胃口。
回覆列表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裡,總覺得項羽一點都不賞識韓信,因為韓信投靠項羽,項羽就讓他當了個在營帳外負責站崗的執戟小兵。但其實呢,項羽絕對算得上是非常賞識韓信。
事實上,大家之所以覺得韓信沒有得到項羽的賞識,僅僅是因為,我們對郎中這個職務,缺乏最基本的瞭解。
在《史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這裡面所提到的郎中,在各種影視劇中,大家都習慣把它演繹成一個是在項羽營帳外負責站崗的執戟小兵。但其實呢,郎中這個職務,就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參謀的職位。
雖然,參謀並不擁有實際指揮軍隊作戰的權力,但韓信在項羽身邊擔任參謀,本身就意味著韓信已經進入項羽的權力核心。要知道後來歸順劉邦的季布、還有獻策讓劉邦遷都長安的婁敬,他們所得到的官職,都是郎中。
還有田叔、孟舒冒著滅族的風險,陪趙王入關中。最後趙王給他們的,也是一個郎中的職務,由此也可見這個郎中的職位並不低!
事實上,正是因為韓信已經進入項羽的權力核心,所以他才能夠和鍾離昧結成好朋友,否則,如果韓信真只是一個在項羽營帳外負責站崗的執戟小兵,鍾離昧作為項羽麾下的大將,兩人憑什麼能夠結成好朋友,鍾離昧恐怕正眼都不會瞧下韓信。
當然,如果韓信真只是一個在項羽營帳外負責站崗的執戟小兵,他又有什麼資格多次直接向項羽提出建議。只要我們能夠理解到這一點,就應該能夠明白,項羽並沒有所謂的不重視韓信,他讓韓信擔任郎中一職,絕對稱得上是賞識韓信。
當時的項羽,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王,沒有之一;當時的韓信呢,既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又沒有拿得出手的履歷和資歷,更沒有聚集一幫小弟一同投靠項羽,至於戰績、功勞什麼的,也全都沒有,甚至連個人的單挑能力,也比較一般,而且還揹負著一個從別人褲襠下爬過去的懦夫之名。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進入項羽集團一年多後,就一躍成為項羽身邊的參謀,進入到項羽的權力核心,也相當於進入到最容易獲得升遷的通道中。
面對這樣的結果,如果放到現實中,就相當於一個家庭背景、學歷、履歷和資歷都沒有得人,在進入阿里集團一年後,直接成為馬雲身邊的高階助理,可以隨時和馬雲直接對話,這還不算賞識嗎?
只不過,對於韓信這種心比天高的人來說,自然不覺得這算什麼,因為在韓信對自己的才華非常有信心,覺得自己是統帥三軍的人物。
換句話說,韓信覺得自己是可以直接當總經理的人,再不濟那也是事業部Quattroporte級別,所以他自然覺得項羽只讓他當個高階助理,是對自己的不重視,所以一氣之下直接投奔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