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嘆年華老去

    除去馬老和郭先生關係不佳,還有一個原因,之前聽田立禾先生的直播,他說起過相聲門裡有“自家人不能拜自家人”的規矩。什麼意思呢,比如郭是馬德祿的徒弟,少馬爺是馬德祿的孫子,兩人都是馬家門的,如果少馬爺拜了郭先生,就是“自家人拜自家人”了。所以,需要拜其他門的。

  • 2 # 蘭石讀書習字

    馬志明不拜郭榮起為師,而非讓侯寶林帶拉師弟,主要原因就是馬家和郭榮起關係不好而和侯寶林關係不錯。

    馬志明是馬三立先生的大兒子,出生於1945年。馬志明雖然出生於相聲世家,可他小時候並不喜歡相聲。1957年,12歲的馬志明自作主張考入了天津戲校學武花臉。

    後來因為腰部受傷,馬志明沒辦法,只好棄武從文,開始跟隨父親學相聲。1962年,馬志明進了天津市曲藝團,成了一名正式的相聲演員。

    1970年,馬三立一家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安家落戶。在勞動之餘,馬三立馬志明父子倆是朝夕相處,馬三立用7年的時間,把一身本領都傳授給了馬志明。

    1977年,馬三立平反之後,又回到了天津市曲藝團,官復原職,馬志明也重新回到天津市曲藝團,繼續說相聲。

    改革開放之後,相聲界逐步恢復了傳統的拜師儀式。馬志明的相聲雖然都是跟隨父親學習的,可相聲界有規矩,必須另外再拜個師父。

    馬三立是“壽”字輩,馬志明就必須拜一個“壽”字輩的相聲藝人。

    當時全國一共只有三位“壽”字輩的相聲演員,分別是馬三立、陶湘九、郭榮起。

    陶湘九遠在福建,當時的交通、通訊都不發達,所以聯絡不上。陶湘九聯絡不上,馬三立又不能拜,那就只有拜郭榮起了,可馬家和郭榮起關係並不親密。

    郭榮起(1917—1999年),祖籍山西,出生於天津。郭榮起是門裡出身,他的父親郭瑞林也是說相聲的。

    郭榮啟四歲喪母,父親又長年在外跑碼頭,所以他從小就寄養在外祖父家裡。

    郭榮起小時候並不聰明。郭瑞林曾經讓郭榮起跟隨自己的師弟李瑞豐學相聲,李瑞豐教了兩個月就不教了,原因是郭榮起“太笨”。

    郭榮起11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天津南市聯興茶莊,拜馬德祿為師學相聲。

    在馬德祿的精心教授下,郭榮啟才慢慢開了竅。馬德祿病故後,郭榮起偷偷跟著相聲同行學習,慢慢也成了天津有名的相聲演員。

    1940年,郭榮啟到北京啟明茶社說相聲,開始是給常寶霖量活,後來又和劉寶瑞合作,慢慢地名氣越來越大,成了啟明茶社的臺柱子。

    新中國成立後,郭榮啟也加入了天津市曲藝團,和馬三立成了同事。

    郭榮起是馬德祿的徒弟,又跟馬三立是同行、同事,按說兩個人應該是非常親近的關係,可事實並非如此。

    造成馬三立、郭榮起不和的主要原因在郭榮起。郭榮起1958年從北京回到天津曲藝團工作後,在一次閒聊中說道,他學徒期間是深受馬家剝削。

    可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時就有人把這話告訴了曲藝團副團長馬三立。馬三立雖然沒說什麼,可他心裡當然不會舒服,所以他和郭榮起的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到後來基本上是形同陌路。

    郭榮啟到底有沒有受到馬家的剝削呢?我個人認為還是有的,在舊社會拜師學藝是要籤生死文書的,學徒期間不但什麼活都要幹,而且是沒有收入的,身體只管徒弟的吃和住。再加上郭榮起還沒開竅,學東西太慢,所以肯定會受到師父的打罵。

    不過這些在當時也是普遍現象,大家都這樣,所以也談不上剝削。當然新中國成立後,一切觀念都在更新,你要真說是剝削也能說得過去。

    冤家宜解不宜結。事情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大可不必去斤斤計較過去的事。

    我認為如果沒有後來的運動,馬三立和郭榮起應該能夠和解。可不久馬三立就被扣上了莫須有的“大帽子”,1966年郭榮起又提前病退了,再後來馬三立一家又下放到天津南郊安家落戶。

    改革開放之後,馬三立官復原職,郭榮起也到各地講學、錄影,按說這個時期應該是兩個人和解的最佳時機,可又發生了一件讓郭榮起生氣的事:

    馬三立在編撰相聲族譜的時候,沒有徵求郭榮起的意見,就把楊少華寫到了郭榮起名下。郭榮起其實是不認同楊少華這個徒弟的,所以郭榮起知道後是非常生氣的。這件事也讓馬三立和郭榮起更生分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般田地,馬志明還怎麼拜郭榮起?

    三個“壽”字輩的馬志明都不能拜,那怎麼辦?沒關係的,相聲界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代拉師弟,也就是由徒弟代替師父收徒弟。

    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大徒弟代拉師弟。當時為馬三立量活的王鳳山就是朱闊泉的大徒弟,如果讓王鳳山代拉馬志明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可馬三立沒有選擇王鳳山,而是選擇了王鳳山的親師弟侯寶林。

    侯寶林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是當時的相聲界的權威。如果由侯寶林代拉,那是特有面子的事。可馬三立身為長輩,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出來,那就只能讓侯寶林自己提出來了。

    最關鍵的是侯寶林非常尊敬馬三立,雖然馬三立只比侯寶林大3歲,可侯寶林每次看到馬三立的時候,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三叔”,侯寶林到天津,第一個拜訪的人就是馬三立。

    1982年,侯寶林到天津看望馬三立的時候,問馬三立:“志明是誰徒弟?”

    馬三立回答:“你說他算誰徒弟?我有不能收,陶湘九在福建又找不到,郭榮起也找不到。”

    侯寶林情商高智商高,他早就聽出來了馬三立的意思,直接說道:“那我就收師弟吧。”

    馬三立等的就是這句話,馬上說道:“好!那就一言為定!”

    1986年,侯寶林從北京趕到天津,代拉41歲的馬志明拜到朱闊泉門下,完成了馬三立先生的一個心願。

  • 3 # 大氣星星Be

    如果只要個門戶,並不算難。讓王鳳山代拉就可以了,他是朱闊泉的大弟子,侯寶林的親師兄。可侯寶林的地位太高,由他代拉比朱闊泉親自收都要好。

  • 4 # 看許州何時不姓許

    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馬志明其實可以拜郭榮啟為師的,但要馬三立去低頭找郭榮啟才行。以馬老的性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個問題,馬志明其實可以由其他人代拉入門的,但效果肯定沒侯寶林代拉入門好。

  • 5 # HUIxinlin

    相聲界的陳規陋習很多。拜師擺知是其中一項。這一點連以領導“革新相聲”的侯寶林大師都不能免俗。為自己的兒子侯耀文安排了一個師傅。

    代拉大約是相聲門獨有的吧!即由大徒弟替已經過世的師傅收徒。侯耀文就是以代拉的形式拜的師。

    據介紹侯大師在侯耀文找師傅時曾經說過“不能讓活人撿了便宜”。因為侯耀文當時已經功成名就。無論誰收了侯耀文無疑都是一份可以與侯大師比肩的“榮耀”事。

    我想馬三立大師應也有此意!試問當時相聲門那個輩分的活人,有誰可以與馬三立比肩而立?

  • 6 # 鹹魚茶館

    馬志明拜師難這事情,背後其實有三層原因。

    第一層、年齡小輩分高。

    馬三立是壽字輩,馬志明就只能是寶字輩。而馬志明同齡的人,基本上都是文字輩為主力軍了,而馬志明的小夥伴趙偉洲直接就是明字輩,得管馬志明叫師爺,所以他這個輩分是挺難為人的。

    但年齡這個層面並不是最關鍵的,而且寶字輩裡最小的也不是馬志明,謝天順比馬志明還小兩歲,而東北那個七五年的馮幼封還不是拜了壽字輩的祝景荃,也沒聽說他有那麼多彎彎繞的磨難。說白了,還是馬志明自身出了問題,或者說他自己錯過了最好的拜師機會。

    第二層,時間點沒把握好。

    馬志明決定要吃相聲這碗飯,並打算正式拜師的時候,剛好是拜師這種風氣被大力打壓的時間段。其實不光是他,同齡的侯耀文遭遇也一樣,在同時期照樣拜師無門。而侯耀文比馬志明小一輩,他可以選擇的物件要多得多,寶字輩活著的一抓一大片,但依然拖到了九十年代,也是找李伯祥走的代拉師弟這套程式。

    其實以馬三立的身份地位,馬志明如果娃娃腿時期就定了要吃這碗飯,五六十年代找個壽字輩定個口盟,後面再補個儀式就行。謝天順跟趙偉洲這些都是幾歲就約定好了,後來其實儀式都沒怎麼辦,照樣是有門戶的人。

    但馬志明是二十幾歲跟馬三立下放的時候,才正式決定說相聲的,馬三立平反後馬志明進了曲藝團,那時候壽字輩基本上團滅,黃花菜都涼了。

    另外假如馬志明背後不是馬三立,侯耀文背後不是侯寶林,他們在七八十年代其實也可以隨便找個人拜了完事,反正只要不大操大辦就行,願意接盤的也大有人在。但正因為是馬三立侯寶林,兩個相聲界的巨擘級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在曲藝圈影響力都太大,所以作為二代更不能走這種封建老路,馬三立侯寶林也不敢去冒這個險。

    第三層,可選擇面太窄。

    相聲界重新興起拜師風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九十年代基本上就沒多少禁錮了,兩千年以後拜師更是成了時髦的事情,一場破儀式恨不能炒到外太空去。

    而八十年代開放了,侯寶林侯耀文這邊思考的問題是“不能讓活人佔了便宜”,而馬三立馬志明思考的是“我還能拜誰”。

    當時活著的壽字輩只剩了馬三立、陶湘九、郭榮啟,以及湖南那邊有個薛永年,當然薛永年用的是另一套家譜,北方的相聲藝人基本不承認,再說薛永年比馬志明只大四歲,估計馬志明也這頭也磕不下去。

    剩下兩個跟老馬家都有點那啥,郭榮啟明面上跟馬家不來往,但背地裡各種不合的傳言,比如郭榮啟聲討馬德祿當年剝削他,馬三立則公開聲討郭榮啟不孝敬郭瑞林、而且不湊錢供養有困難的周德山,是個不講孝道的人等等。

    另外楊少華這個徒弟的問題上,郭榮啟向來都是“是,也不是”的態度,馬三立則直接出本家譜給按瓷實了。

    就這些破事兒堆起來,兩家要還能結親,那就見了鬼了。再者馬志明後來在曲藝團跟楊少華又鬧上了,兩人要真成了同門,那又是一段笑話。

    總而言之,拜郭榮啟肯定是巴塞羅那的球王——梅西(沒戲)。至於陶湘九,那是郭瑞林的徒弟,馬德祿的後人拜到郭家門下,估計陶湘九願意收馬三立也不幹。

    於是乎,馬志明可以選擇的物件,就只能是死人了。

    而拜死人還不能隨便拜,得找有分量的活人代拉。這就像侯耀文一個道理,以馬侯兩家的身份地位,指定誰代拉都是給天大一張臉。

    於是侯寶林就找了李伯祥,表示耀文就是你師弟了。而侯寶林來天津看望馬三立的時候,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到了馬志明門戶的事情,侯寶林主動表示“我代拉吧。”

    估計聽到侯寶林這句話的時候,馬三立跟馬志明懸著的心都落下了。朱闊泉雖然不是什麼大門大戶,但侯寶林可是相聲界旗幟般的存在,讓他代拉就等於結了親一般。因為按照相聲界規矩,代拉師弟出去不能報師父名字,只能報負責代拉的師兄,因為師父沒見過你,你是師兄引進門的。

    所以表面上馬志明是拜了朱闊泉,其實是拜了侯寶林,這次代拉就是馬侯兩家的結盟儀式罷了。

    當然馬三立也沒欠侯寶林人情,後來侯寶林要收師勝傑,涉及到跳門的爭議,馬三立二話不說就從天津趕到北京,直接把這事情辦瓷實了。

    所以說,不是非要讓侯寶林代拉師弟,而是隻有侯寶林代拉師弟這個操作,能最大化滿足馬三立馬志明的心理需求。就像侯寶林那句“不讓活人佔便宜”一個道理,這是給馬家賣人情的操作,不是誰都有分量去接單的。

  • 7 # 孤塵一粒沙

    馬志明為什麼不拜郭榮啟為師,而非得讓侯寶林帶拉師弟?馬志明是相聲界泰山北斗馬三立先生的大兒子,他自幼喜歡曲藝,又在馬三立身邊耳濡目染,因此其相聲水平極高,是公認的馬氏相聲第三代傳人,被尊稱為“少馬爺”。相聲界非常講究師承,當時馬志明學說相聲需要拜師的時候,明明師伯郭榮啟仍然在世,還和自己父親一樣是壽字輩傳人,為什麼他不拜郭榮啟為師,而選擇拜已過世的侯寶林師傅為師,讓寶字輩的侯寶林代師收徒?這裡面的緣由多了,情況比較複雜,下面給大家仔細捋一下。

    源於網路

    馬三立先生是一代相聲大師,他把馬氏相聲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上這種相聲形式。馬志明先生子承父業,接棒馬三立先生,成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傳統相聲非常講究師承,沒有好的師承在相聲界是根本混不下去的,因此馬三立先生要給他的兒子找一個好師傅。按照相聲的輩分上來算,馬三立先生是壽字輩,因此他給兒子找的師傅應該也是壽字輩的才對。當時在天津說相聲的壽字輩老先生還真有一位,他就是郭榮啟先生。這位先生和馬三立先生淵源甚深,他是馬三立父親的徒弟,按照道理來說,這位老先生應該算是馬志明最好的拜師物件,為什麼馬三立先生沒有這麼選擇呢?

    源於網路

    其實,別看郭榮啟先生是馬三立先生父親的徒弟,兩家的關係並不太融洽,明面上郭馬兩家一團和氣,但是私底下郭馬兩人卻愛較勁,誰也不服誰。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人同在一個曲藝團,都算是臺柱子的人物,因此平時少不了競爭。再加上那個年代,說相聲就是吃飯的傢伙,少了說相聲的機會就代表著不夠吃,兩人不競爭才怪呢,因此郭馬兩家的內在關係並不太好,所以馬三立先生才沒有選擇郭榮啟先生來當自己兒子的師傅。同時,郭榮啟先生早已經不再收徒弟了,就算馬志明想拜他為師,人家也不會收的。

    源於網路

    最終,“少馬爺”拜了侯寶林的師傅為師,因為當時侯寶林的師傅已經去世,所以侯寶林大師是代師傳藝,馬志明其實是跟侯寶林大師學的藝。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理清楚這其中的關係了嗎?只要理清楚這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會明白馬志明為什麼不拜郭榮啟為師而非得讓侯寶林帶拉師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拼音字母“ü”恢復原狀為“yu”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