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有雁來紅

    冬夏蓋春秋是說氣侯反常。我們這裡有句農諺:七日暴雨防洪澇,一冬無雪是災年。2022年冬季這裡沒有飄下一朵雪花,預示2023年這裡的農作物將受損。

  • 2 # 三農科普

    公元2023年,公曆平年,全年長度365天。農曆癸卯年,全年長度384天,起止時間為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2024年2月9日(除夕夜),閏二月。由於該年閏月,所以在農曆的1年裡有2個立春。故稱為“雙春年”。當然,如果按干支紀年來算,是以“立春日”為歲首,歲歲都有春,不存在“雙春年”的說法。按中歷來算,2023年是黃帝紀年第4720年。

    2022年接近尾聲了,將迎來全新的2023年。老人說,“明年迎黑兔,冬夏蓋春秋,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古代人們在日常勞作中,發現作物的生長和太陽角度的變化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和一年四季有關係。因此,人們就在兩個“冬至日”之間安排播種、耕作、收穫和冬藏。

    陽曆一年大約有365天,陰曆一年大約有354天,一年相差大約11天,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在夏天過年的情況。因此,古代曆法學家,為了使四季不脫節,發明了陰陽合曆(農曆),每隔2-3年就閏一個月,使年的長度大致和迴歸年相當。其中,二十四節氣來表徵農曆中的陽曆部分。

    有了二十四節氣,人們種地就更方便了,不用再看太陽和月亮了,只要根據節令,在每兩個節氣之間安排相應的農事活動就可以了。即使,咱們現代農業水平這麼發達,還是要參考節氣來安排生產活動。

    一、明年有什麼特點呢

    1、明年是黑兔年

    古人把干支和五行相配,其中甲乙為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丁為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己為土,戊為陽火,己為陰火;庚辛為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癸為水,壬為陽水,陰為陰水。另外,十二地支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醜未辰戌屬土。

    2023年是癸卯(兔年),透過上面的對應關係能夠看出來,癸屬水,水為黑色,因此,是黑兔年。當然,按地支來看,也可以說是木兔。

    2、明年是雙春年

    2023農曆癸卯年的起止時間是2023年1月22日-2024年2月9日。翻看日曆我們能夠發現,2023年2月4日和2024年2月4日各有一個立春,因此,2023年農曆上是“雙春年”。

    其實,所謂的“雙春年”只不過是陽曆和陰曆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並沒有特殊意義。主要是因為,陰曆與陽曆每年相差約11天,古代曆法學家和天文學家為了解決陰曆和陽曆的時間差問題,就以增設閏月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就出現若干年中會有一年是13個月.因此,每19年中就會有7年“雙春”,完全是人為的節氣和物候的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民俗學中使用的生辰八字演算法與曆法干支不同,四柱中干支年柱使用立春交節時刻,歲歲都有春,並沒有“雙春年”的說法。這種演算法僅用於生辰八字的計算,不屬於曆法,是絕對不能夠混淆的。不然,你會對農曆癸卯年有“雙春年”的說法不認同。

    二、明年春季有什麼特點

    農曆曆法規定,凡是隻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一律不能獨立成為一個月,它只能作為一個月的附屬(副月)——“閏月”。

    一個月有兩個節氣,月初為節,月中為氣。正月建寅,有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並以立春節氣為開始。而明年的立春交節時間是在農曆正月十四,最晚不會超過正月十五,超過正月十五就要閏月。因此,明年就是最晚的立春。

    立春節氣往後推,冷空氣走的也會晚。並且,從“數九”上也能看出來,明年農曆的二月二十一才“出九”。按古人“數九”的規律,明年春季的溫度整體可能會較常年偏低,還沒來得急感受春天的溫暖,春季就過去了,直接就到夏季了。

    三、冬夏蓋春秋

    意思是說,明年的春季的溫暖被冬季的寒氣覆蓋了,秋季的涼爽又被夏天的炎熱覆蓋了,變成了只有冬夏,沒有春秋,只有冷熱,沒有暖涼。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不過,任何一個季節的氣候特徵被覆蓋,都是一種反常的現象,就有可能會出現極端的天氣,這點是要注意的。

    寫到最後:

    我們現在有更科學的天氣預報,這些農諺只能作為參考。並且,農諺有一定的侷限性和地域性,籠統的來看就行還是要以天氣預報為準,在惡劣天氣來臨之前做好相應的措施,才是最穩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歲男孩暑假要做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