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伴育兒朱老師
-
2 # 梵葉靜美
趁著週末休息的時間、首先問孩子想吃什麼?然後帶著他一起出去購買食材、摘菜、洗菜、做菜但凡他能會一點點的事情,全程讓他參與其中!別忘了偶而誇獎一下!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小孩子都會很喜歡的!
然後平常自己做飯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剝個蒜、一般孩子也是比較樂意做的喔!
-
3 # 繁心歸素
我兒子今年11歲了,這兩年經過我的調教現在能做得一手好菜。他小時候很調皮,又不愛吃飯,後來被我餓了一天後就怕了。俗話說男孩要窮養,所以要讓他知道父母的辛苦,那就要把他當成家裡最重要的一員,什麼事情都讓他去參與。我兒子在五歲的時候我讓他幫我疊衣服,幫忙照顧弟弟,六歲的時候增加掃地板,七歲的時候增加自己洗內褲和襪子,八歲了又增加洗米煮飯,洗碗……從去年開始我又教他洗菜炒菜,現在他會炒好幾個拿手菜,而且他經常跟他弟弟說:哥哥炒菜很辛苦的,你要多吃點飯菜,不能浪費糧食。
今年暑假我帶他們回老家住了一個月,今年天氣特別熱,我家廚房沒有裝風扇,看著他炒完菜出來滿頭大汗,小臉通紅,他弟弟趕緊倒了一杯水遞給他哥哥,雖然弟弟沒有說什麼,但是他應該看到了哥哥做家務很辛苦,然後吃飯的時候一直誇哥哥炒的菜好吃。
所以我覺得要讓孩子體會父母的各種不易,那麼就要讓孩子去參與,比如做飯、做家務、做運動等等,要讓孩子明白家裡的事他如果能分擔一點,那媽媽就輕鬆一點。如果一直溺愛孩子,那麼孩子就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稍微不如他的意就會抱怨!
為什麼要孩子感受到辛苦才願意來幫忙?我們能不能試著改變一下思路,讓孩子感覺到做飯是件很開心、幸福的事情呢?
事實上,包括成年人在內,沒有人喜歡辛苦的生活,只有幸福、快樂的生活,才是讓人願意去追求、去參與的。
我們的觀念裡,喜歡讓孩子理解、體會成年人的艱辛、不易,以此讓孩子學會感恩、回報。比如曾經非常流行的感恩教育:給父母洗腳。坦白說,意義不大,效果不佳。
其實,孩子更多的是在感受的維度去感知生活,如果父母是一個開朗、樂觀、勤勞的人,如果父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如果父母做事專注、認真、不埋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大體上錯不到哪兒去。
所以,換個角度吧,自己先把做飯的定義做一點改變,然後鼓勵孩子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哪怕每週一次,體驗一下為家人做飯的幸福心情。
如果時間允許,從買菜時就帶孩子一起去,聽一聽菜市場的嘈雜,聞一聞菜市場魚肉混雜的氣息,認識一些蔬菜瓜果、醬豆食雜,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啊!
還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把當家做主的感覺,和孩子商量,今天我們吃什麼、買什麼、買多少,提高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時,問題中的9歲的小朋友,這樣的低年級的孩子,順帶著把計算能力也加強了。
做飯的過程中,可以和家人、親友或者好友一起交流感情,一起愉快合作,一起體驗情感互動的快樂。
這樣的經歷過後,相信不僅是孩子,我們整個家庭也許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