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夫79609297

    建議:銀行理財達不到參考收益率的,一律按最低收益率支付收益。否則,取消參考收益率,凡標示參考收益率一律按詐騙罪懲處!

  • 2 # 才高八斗葉子7

    銀行理財,到底是什麼理財?是一種單方責任的理財,是不對投資者負責任的理財。國家保護銀行,對投資者只是挖坑!

  • 3 # 詩意橘子Me

    這種情況帶有明顯的合法集資性質,利用百姓的錢炒股,銀行永遠賺錢,員工年終分紅,虧本就是老百姓,宣傳時很好聽,肯定紅利高幹利息很多,騙你上擋。

  • 4 # 越野車525

    理財公司個銀行最近關係都很明晰了,原來的理財公司都是依附銀行售賣理財產品,現在已經逐步脫離了銀行,自負盈虧,各幹各的,所以說理財產品不是像銀行存款那樣穩賺不賠了。

    我理解的可能有偏差,但是大體就是這個意思,以後買理財一定要理性不要任性了!

  • 5 # 飛刀無形

    短短兩個月銀行理財的遮羞布就被扒了精光,變成裸奔了,投資者虧的是錢,而銀行把幾十年的信譽虧了精光,可以說銀行理財完了。

  • 6 # 蔡林228536002

    理財就是拿自己的錢給別人去賺錢,別人穩賺,而你是賺是賠還不知道,賺也是很少的利息,賠就是血本無歸,風險很大,說明理財不可取。

  • 7 # 文刀老先生

    不是銀行的理財公司沒有賺到錢,而是他們透過做賬手段把錢昧了,我有個理財產品12月初到期,到期前我一直觀察著淨值,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6%左右,但是到期前一天,淨值突然就成了4%,賺了那麼多,明示的4.2%都不給我。這不是做賬是什麼?一天就縮水那麼多?早不縮晚不縮,到期前一天縮水了。

  • 8 # 路邊樹林吃過虧

    有沒有可能有種理財叫做透過各種方式投資房企,因為前一陣子國家允許房企融資。房企有錢了,銀行可以收回房企的爛賬。然後呢銀行回本,然後儲戶虧了。實際就是儲戶的錢一轉手變成自己的錢。

  • 9 # 率真橙子Lw

    如果發明家發明的某臺機器少數人不能運用、操作,哪是這些人的問題;如果絕大多數人都不能操作和運用,哪肯定是設計的機器存在問題,效能功能、作業系統不適宜大眾所用,更不能造福大眾。

  • 10 # 常青449

    現在理財產品以不保本,淨值化,特別是十一月份以來,理財產品破淨值成常態了。把低收益,高風險全部轉由投資者承擔!

    如果每個投資者平均虧本100元就是91.45億,如1000元是901.45億。如果淨值從高點至現縮水多少呢:是20%一30%,保守總縮水近7一8萬億。

    那你銀行當初賣理財產品時就不應叫理財產品,應直接叫了封閉型債券基金,國債基金,股票基金,建設債券基金,地方債券基金,投資基金產品等。更不應標註每個產品收益率。

    不然9145萬為主的中老年人會買你29.15萬億規模,34788只所謂理財產品嗎?現在破淨值1元的理財產品達6241只。這不是專業人做專業事,是在玩火!說明是全國301家銀行,都是每家總行操作,分行當邦兇宣傳,做籠子,誘導,哄騙,欺詐9145萬投

    資者!

  • 11 # 借雙慧眼

    說明投資環境惡劣,其實買理財和買保險類似,就是資金管理人賺了大錢會分給你點小錢,如果他只賺點小錢或虧錢,你不但賺不到利息,甚至本金都不保。之前我多次說過買銀行理財,不如買銀行股。投保險不如買保險股。

    現在的理財跟以前大不一樣,都不承擔風險(承擔就違規罰款),再有就是銀行都成立獨立的理財公司,經濟獨立核算,也就是說這個公司賺錢了,銀行就多得點利潤,虧了銀行只是不得或少得。

    我以前買過平安一款分紅保險,當時保險銷售員拿著宣傳單寫著收益達到15%,說王剛還買300萬,又是熟人來賣,也就買了順帶支援一下她的工作。但等真買了以後才知道,投資環境不好時,收益還沒有還沒有銀行活期存款利息高,投資環境好時,也沒有一年期存款利息高,難道保險公司不賺錢嗎?你看它每年公佈業績,收益非常好,我的感覺就是它賺了100%,也就分給你10%,所以你才感不到賺錢。好在我買的錢不多,就當買個教訓,從那以後我給自己定下原則,就是一定把資金掌控權控制在自己手裡。

    大家發現沒?這些年高息攬存、P2P、買基金、買理財都是鉅虧,主要原因就是資金掌控權不在自己手裡。同時另一方面說明投資人被洗腦洗的很成功,對自己不自信。現在銀行股的股息率很多都超過7%買的人卻不多,其實只要你不炒股、以投資股權合夥開銀行心態,買入後長期持有吃股息,再用股息複利投資,理論測算5~6年收益就可以翻倍,如果保險起見可把投資期延長1~2年,這樣的投資比那些不把資金掌控權握在自己手裡的投資強多。

  • 12 # 金融知窗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了,說明了什麼?說明不僅是銀行,其他投資及經營也都存在類似問題,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大的投資環境不太好。大多數大面積投資理財出現虧損的背後,是整體投資環境出現系統性風險。比如投資債券這樣的低風險出現虧損,是比較少見的,可能是因流動性緊張導致的。至於股票更不用說,兩度跌入3000點以下,在2800多點徘徊不定,投資虧損不足為奇。

    如果說大的環境影響,主要是疫情和美聯儲的不斷加息。今年從年初的疫情反覆到現在的逐漸放開,對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今年的增長率能保3就不錯了。從中央到地方財政都出現了大量的赤字。對經濟造成重大沖擊的仍是美聯儲加息,至今已加7次。屢次加息造成人民幣貶值1元左右,資本流向美國是必然的。

    二,銀行理財不是神仙,經營被逼無奈,即使虧損也得硬著頭皮去做。銀行很大一部分利潤來源於中間業務收入,其中銀行理財收入佔比較大。銀行為了完成經營目標,不得已去做大理財產品,就算是虧損了,銀行也穩賺不賠。特別是監管部門取消了剛性兌付,對理財實行公開透明操作,實行淨值動態化,銀行對理財產品單獨管理。投資者買理財實際上就是與買基金一個道理,只不過是管理人不同而已,但相同的是風險自擔、虧損自負。

    三,投資理財也需要審時度勢。今年的經濟狀況也是始料未及的,現在看都是事後諸葛。不過,人們習慣了抵消通貨膨脹,豈不知,即沒有抵禦通貨膨脹壓力,反而又虧了本錢。這就是趕上年景不好。投資的理想總是美好的,而投資的現實總是殘酷的,即使專家高手也概莫能外!何況是普通人。

    有時不投資就是最好的投資,有時“現金為王"。如果是實在想投點什麼,那就買點國債還是最靠譜。

  • 13 # 聰明的暖陽V7

    說明我們的經濟確實出了問題,就連壓艙石都開始不穩定,大船怎麼航行,這些理財都是買的國債、城投債、債券基金,如果危及到這些,那就是國家信譽,底層邏輯出現變數,普通老百姓我們能怎麼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家經濟繁榮昌盛,我們才能分到一杯羹。如今三年大疫,加上美國的經濟制裁,我們國家正在經歷從未有過的艱難,我們也只好與國家共克時艱。理財取消剛性兌付,我們也只能願賭服輸。

  • 14 # 使用者賀林

    我從2007年開始炒股,投資五十萬元。到了2020年虧的幾乎為零了。現在恢復到十萬了,有時在賬上花些錢。總共虧了三十萬吧。虧損說明了主要是經驗不足。貪,心態不好。這是我總結的不足之處。也是我今後理財牢記的事情。心態好,什麼都好。

  • 15 # 悠閒遊龍海

    銀行理財我理解是一種奇葩的業務。為什麼這麼說,銀行本有存款業務,理財剛兌時,只要理財比存款收益高,懂的人自然會選擇理財不會考慮存款,銀行宣佈理財不剛兌時,收益不高風險還高,我當即清空所有理財,果然現在虧多的都超30%多,那還不如基金、信託了,至少風險高收益高。所以說現階段銀行理財就是雞肋業務,可有可無。

  • 16 # 再欣再奔

    底層邏輯:

    1、銀行基本是國營的,紛紛成立獨立的理財子公司,與總行剝離,有問題也不會連累銀行。但是這就造成銀行即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缺乏透明度和監管。我說虧了就是虧了,虧多少就是多少!

    2、銀行服務意識差,根本沒有對投資者的尊重和責任,反正來錢容易。這樣投資的隨意性、甚至是不是按照合同的投資方式,就有可能出現。反正賠錢不負責任!

    3、金融體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整個行業競爭不充分,投資者投資渠道少、監管缺失、保障不充分。

    建議如下:

    A、設立第三方獨立審計,定期審計銀行的理財公司,出現違規不單是罰款,而且要賠償投資者損失。

    B、對銀行理財和金融服務進行評級,投資者可根據評級高低進行選擇,倒逼銀行理財服務提升。

    C、對銀行中出現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刑事訴訟,清除行業害群之馬。

    D、加強金融立法。

  • 17 # 豁達開拓未來

    理財是理得變富還是變窮?如果理財都虧損了,就說明一個原則就是:別人贏定了,你輸贏未定,掏錢的是你,但你沒有話語權,沒有掌控權,沒有左右財富流向權,沒有退款保證權,說明不是理財而是賭博。

    理財的一個原則就是保證你本錢的安全,如果連本錢都有可能賠光,那麼就算有豐厚的利潤也不值得你去冒險。

    安穩的少量回報比冒險好得多,保本再談利潤。理財一定要,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求穩健!!!

  • 18 # 喜樂小桃

    說明你並沒有達到自己的認知範圍。很簡單啊,首先說,你虧損就代表你的認知不夠,或者說你的心態不夠。理財無外乎就是投資,投資就代表著有風險,你的承受能力是多少?你有問過自己嗎?咱們別看人家,有時候咱們認為的風險是別人的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底前,銀行即將“大整改”,活期理財產品還站的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