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月如鉤A

    成年人做胃鏡者幾乎都有點毛病,至少報淺表性胃炎,本人當初也感到困惑,難道成年人就沒有完全健康的胃嗎?但行內都是這樣的。個人是這樣理解的:胃是一個與外界相通的囊性器官,內面的黏膜層時時受到食物飲料的理化刺激,加上情緒因素都可引起黏膜血流量改變。粗糙食物還可增加黏膜被覆上皮細胞損傷脫落,加速上皮修復。隨著年齡增大,黏膜內的功能成分腺體會有生理性萎縮,空出來的位置會被增生纖維成分取代。上述因素會導致胃黏膜充血上皮缺損和結構成分比例的改變,在胃鏡下觀察表現為顏色不是均勻一致的淡紅或橘紅色,而是紅白相間境界不清楚的花斑狀改變。表面上皮加速脫落使分泌物由稀薄清亮變得黏稠發灰。區域性水腫色澤顯得淡白厚實。胃鏡見到這些徵象就可診斷為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因為它不是典型的正常胃黏膜徵象。

    想來上述引起胃黏膜“病變”的因素都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現象,誰能時刻保持舒適精緻的生活狀態呢?是否可以認為這就是胃黏膜對外界刺激的一種適應性保護性反應呢。

    當然,在有額外致病因素加入情況下,黏膜的改變會更突出,並且出現糜爛,出血,結節狀腫脹,疣狀糜爛,萎縮等,這些額外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非甾體類藥物損傷等,這裡不談。

    關於淺表性胃炎的治療調養問題,有幾點看法:1.胃鏡僅報告淺表性胃炎,沒有自覺症狀,也排除了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情況,可以不用針對性吃藥,日常飲食避免強刺激食物,如烈酒,麻辣燙,過冷過燙,食物最好細軟,飯吃八分飽,胃內夜不積食,餐後不宜馬上劇烈運動,保持心情愉快。

    2.淺表性胃炎+有症狀+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可給予對症用藥,不用藥僅飲食調養短期也可自愈。

    3.淺表性胃炎+症狀+其他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藥物性損傷/……),對症用+去除病因治療+遵醫囑複查。

    4.淺表性胃炎+上腹部不適+排除其他致病因素+經治療和飲食調養→不愈,需考慮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科必要時精神心理科就診。

    總之,一張胃鏡報告單,一個淺表性胃炎,困擾了不少人。不要過於在意,它可能本來就不是啥問題,太在意或許不是問題的問題真變成了問題;也不要一點不在意,太不在意或許真的有問題。呵呵,有點繞。正確的做法是與專科醫生充分溝通,解惑釋疑,搞清病情相關情況,適當適宜用,注重日常飲食調養。治病不如防病,防病需要識病(病的相關知識),識病才能避免致病。對於胃炎這個病來說,醫生終究是幫忙干預打下手,主力在自己,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輝瑞Paxlovid是真的有用,還是資本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