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血液迴圈的“發動機”,透過心臟的收縮、舒張,將血液中的養分輸注到全身各個重要臟器。與發動機工作原理類似,推動血液的流動,就要克服一定阻力,而心臟收縮所需要克服的阻力就包括兩方面:前負荷和後負荷。心臟前負荷亦稱容量負荷,是指心肌收縮之前遇到的負荷,實際上是心室舒張末期容量或心室舒張末期室壁張力的反應。攝入液體過多,自然就會增加人體內的血液容量,也就會增加心臟的前負荷。如果我們的心臟功能不夠強大,無法推動心臟內的血液(無法克服前負荷的張力),就會出現心衰症狀。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髮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情形。根據血液動力學結合病理生理變化,先天性心臟病可分為發紺型或者非發紺型,也可根據有無分流分為三類:無分流類(如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左至右分流類(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聯症、大血管錯位)類。其治療成敗關鍵在於診斷是否準確(包括疾病診斷是否明確和有沒有手術適應證)和解剖畸形是否矯治滿意(手術有姑息性手術和根治性手術)。同樣重要的就是圍手術期的管理,而容量的控制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心臟術中,通常會在患者的頸部(或鎖骨下)置入一根管道,即中心靜脈插管,這根管道可以說是患者的生命線,其主要作用,是輸注高濃度的藥物和檢測中心靜脈壓(人體血容量的重要指標,0.05-0.12Kpa(5-12cmH2O))。醫生就是透過反覆測量這個指標瞭解患者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張力情況,維持患者的正常生理迴圈。容量不足可以積極補充液體,反之則可透過改變體位、利尿、機械輔助(體外迴圈或透析濾過)減少過多的容量負荷。

    作為家屬,我們如何管理患者的容量呢?首先一點就是要學會計尿量!要學會量出為入(根據患者的尿量來決定患者攝入的液體量)。剛剛做完心臟手術的患者,往往心臟功能脆弱,通常需要嚴格的控制患者的入量,如果入量突然增加,患者就容易出現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衰的情況。第二,鼓勵患者早下地,體位的變化,可有效調節血容量在體內的分佈,避免臥位導致的血液淤積現象。第三,保證呼吸道通暢,尤其是經過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更要鼓勵拍背咳痰和呼吸功能鍛鍊,使肺泡充分開啟,減輕右心繫統負荷。第四,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發現異常徵象儘早與主管醫護溝通,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方可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抓住主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