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金說

    結構性牛市被熟知以後,現在每一位投資者都渴望能夠踏對主線行情,像2016、2017年的大藍籌股票,股價一翻再翻,市場的認可度、熱度居高不下。

    現在2018年已然到達了3月份,前段時間上證50跟隨指數一併下跌,也讓市場不斷猜測、議論,市場的主線行情是否在切換。畢竟上證50已然出現了2年上漲,股價騰飛,可其他型別的股票卻一直趴在地上。

    時勢造英雄,2018年依舊是結構性行情。

    我是這樣認為的:

    1、2018年依舊是結構性行情,基本面好的股票依然會得到市場較高的認可度,就算現在的股價高,只要不出大的問題,也是會在高位盤旋整理,等待牛市的帶來,再次起飛。

    2、關注創業板成分股中的優質股,其實你可以檢視一下整體創業板中的成分股,基本都是趴在下面的,也有漲的,但是沒有前兩年上證50成分股那麼猛。

    但是,細想來,創業板成分股中的質優股是有很大的潛力的,不管從盈利方面,還是從市場競爭力方面,都有著其自身的某一代表性。

    那麼,為什麼漲不起來呢?

    我相信,當市場認為其被低估的時候,其的真正機會也就到來了。也會像上證50成分股一般,漲幅驚人。

  • 2 # 星星股經

    指數波動不大的時候,市場行情大都呈現結構性,這已經是共識。

    何謂結構性行情? 我的理解是市場板塊很難出現連續普漲的情況,板塊之間總是此消彼漲,而市場大部分時候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行情總是區域性或者小部分板塊有賺錢效應,但是一旦這些板塊被炒成主線,又看起來像“牛市”一樣,這樣的行情是結構性行情。

    一輪行情從開始到消退,都會產生幾隻大牛股。這些牛股的賺錢效應又刺激著同類題材或者板塊,而當板塊成為主流熱點後,遊資又會繼續深挖上游或者下游產業,或者支線題材,從而全面炒熱行情。存量資金博弈,新進來的資金很少,因此這樣的結構性行情很難帶動整體,最終都會消退。當退潮後,個股炒作原形畢露,留下一地雞毛。

    如去年雄安新區,這算得上是一個長期的大題材,但是最後退潮時,很多個股被打回原形,有的甚至還創出新低,留下一堆高位接盤的兄弟套牢。

    下半年有過一波次新股行情,半導體晶片及5G行情。這些都能算作當時的主線行情,但最後都會隨潮水退去……

    題材炒作能夠長期炒作的題材往往較少,一般都是快速炒一波走人,幻想在題材股上長線大賺,這需要極大的信仰和預估能力。

    因此學會緊握一輪行情中主線強勢股,是很多股民進階為高手的必修課。

    很遺憾,小生功力還是有限,經常放飛大牛,所以回答這個題目其實內心是有些忐忑的。但還是斗膽說說看吧,請各位老師指正。

    1,先看行情處於發展的哪個時期。(行情從誕生到結束,會經歷迷茫反彈期,上升突破期,主升亢奮期,衰退無奈期,冰點絕望期)。這裡的判斷方法有很多,一般最簡單就是用遊資氛圍指標來判斷。一般在冰點絕望期,會有兩到三天,打板客,低吸客都是埋的,高手也會虧錢,怎麼做都是錯,但是就是不好判斷低點,這種情況你抄底也很容易兩天就虧15%以上。一般來說不是很建議去抄底,因為一旦你虧損達15%以上,要賺回來並不容易,有時候你很順一下就能大賺,但不順的時候你會感覺全世界都在與你做對!

    2,尋找市場最強的股,一般第一個漲停板,是很難判斷哪隻是龍頭的。除非你在挖掘題材上已經與主力思維同步,並先主力一步。否則都是要等第二板第三板才能確立誰是強者。有時候三板也難確定。但是現在自媒體很發達,一般二板很多人在模式一致性下就能找出真牛了。如果3板股同題材同板塊的出現多隻跟風助攻的股,且板塊利好力度大,個股價格,整體盤面的氛圍都較好,則很有可能成為主線。很多後知後覺的,會等到主流龍頭5板,多隻個股大漲,且題材熱度被炒大後才進來,雖然吃到的少,但相對來說只要題材熱度炒起來了,資金並不會那麼快就會撤退。如半導體晶片,一般一個主流板塊,各種資金參與進來,會有兩三個月時間經歷各個階段。

    3,一個大的題材成為主線,需要監管方面利好的支援,至少是符合產業方向,有G家支援的行業在A股才更容易被廣大股民所接受。這裡就要說下區塊鏈,本來很熱很熱的一個題材,為什麼最後沒能成為主流,就是因為沒有得到明確的支援。雖然個股也有幾隻帶動了賺錢效應,但硬是沒有成功。這個很重要。

    一般把這三點理清,弄明白,相信你多少也能知道市場在幹嘛,為什麼會這樣幹了?。

    寫得有些亂,能否抓住主線行情,其實最重要還是在於判斷對了,要勇敢下手,下手了還要堅定持有,這個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看對了沒參與,參與了沒堅持走完,這才是傷害最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雞人和什麼人最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