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十五年(1658)四月,三十萬清軍兵分三路攻打滇黔的永曆政權。清軍很快攻佔貴州全境,隨即復兵分三路進攻南明的最後一塊落腳點雲南。永曆政權的頂樑柱李定國率軍抵抗失利,只好掩護永曆帝撤離滇京(即昆明)。永曆帝一行逃往滇西,李定國率部殿後。轉年(1659)閏正月,永曆帝一行來到了騰越,錦衣衛總督馬吉翔一心想擺脫李定國,便藉機極力攛掇永曆帝避難緬甸,永曆帝拒絕。二十二日,永曆帝等人接到李定國兵敗磨盤山(高黎貢山南段,在今騰衝、龍陵間)的訊息(實際上是清軍敗退,而且就此收兵;事後,清廷核定磨盤山之戰為“敗績”,處罰不少將領),大駭。其夜,馬吉翔唆使部將譁變,脅迫永曆帝趁夜跑到南甸州(今雲南梁河縣東北);隨駕官員及扈從不願入緬,多數走散。永曆帝心灰意冷,遂聽任老馬擺佈,於月底越過邊境跑入緬甸避難了。
躲避緬甸苟活的永曆帝日子並不好過,緬人對落難的南明君臣並不大友好,亦未表現出對友邦“天子”的尊重。一行人剛剛進入緬境,便被緬人解除了武裝。當時永曆帝身邊有隨行人員一千六七百人,幾乎皆被緬人掠為奴僕,只有八十餘人流徙到暹羅(即泰國)。
緬人在阿瓦新城(即今緬甸曼德勒西南阿瓦)臨江對岸的舊城赭硜,趕建了十餘間茅草房,四周用竹子圍成柵欄,就算是“皇宮”和“紫禁城”了,然後安置永曆帝一行住了進去。起初緬人的後勤供給還挺豐厚,後來待遇逐漸降低,竟至半飢半飽;屋外兵丁嚴加監管,幾乎失去了天子的威儀與人身自由。
永曆帝避難緬甸,李定國仍不屈不撓地在滇西堅持抗清,並數次請求緬人讓自己迎回永曆帝,緬人堅決不答應。李定國遂與大將白文選訴諸武力,緬人儘管不是對手,仍是不肯放人。
清軍失利磨盤山,主力班師回朝,清廷留吳三桂鎮守雲南。吳三桂積極效忠主子,上書請纓兵臨緬甸索要永曆帝。清廷准奏,命定西將軍、內大臣愛星阿率領八旗勁旅會同吳三桂攻緬索帝。1661年十一月,吳三桂和愛星阿會師於木邦,隨即揮師晝夜兼程疾馳三百多里,直趨阿瓦城。十二月初一,清軍進抵距離阿瓦城六十里的舊晚坡,勒令緬王交出永曆帝。緬王遂將永曆帝及其家眷騙送至吳三桂軍營。
緬王為何出賣永曆帝呢?
一、此緬王非彼緬王,這位新緬王早已同吳三桂達成默契。吳三桂之所以念念不忘永曆帝,是想擒獲之以立不世之大功,達到其“世守雲南”的野心。故而他一面上書朝廷請纓“追剿南明餘孽”,一面派遣親信馬寶前往緬甸,實施離間計,誘惑手握兵權的王弟莽猛白“劫駕獻清以自效”。莽猛白受到馬寶的蠱惑,決定照辦。
二、莽猛白打算劫持永曆帝獻給清廷,遭到緬王莽達喇的反對。莽猛白殺心頓起,遂於1661年二月將王兄莽達喇沉入大江,自立為緬王。“親明”的緬王遇害,“親清”的新緬王上臺。新緬王王位來路不正,人心不服,內部不穩,故不敢惹是生非自找麻煩。
三、清廷是新興政權,政府生機勃勃,軍隊驍勇善戰,緬甸犯不上為了一個失勢潦倒的流亡政權而得罪強大的清朝,交出永曆帝是其明智的選擇。
清順治十五年(1658)四月,三十萬清軍兵分三路攻打滇黔的永曆政權。清軍很快攻佔貴州全境,隨即復兵分三路進攻南明的最後一塊落腳點雲南。永曆政權的頂樑柱李定國率軍抵抗失利,只好掩護永曆帝撤離滇京(即昆明)。永曆帝一行逃往滇西,李定國率部殿後。轉年(1659)閏正月,永曆帝一行來到了騰越,錦衣衛總督馬吉翔一心想擺脫李定國,便藉機極力攛掇永曆帝避難緬甸,永曆帝拒絕。二十二日,永曆帝等人接到李定國兵敗磨盤山(高黎貢山南段,在今騰衝、龍陵間)的訊息(實際上是清軍敗退,而且就此收兵;事後,清廷核定磨盤山之戰為“敗績”,處罰不少將領),大駭。其夜,馬吉翔唆使部將譁變,脅迫永曆帝趁夜跑到南甸州(今雲南梁河縣東北);隨駕官員及扈從不願入緬,多數走散。永曆帝心灰意冷,遂聽任老馬擺佈,於月底越過邊境跑入緬甸避難了。
躲避緬甸苟活的永曆帝日子並不好過,緬人對落難的南明君臣並不大友好,亦未表現出對友邦“天子”的尊重。一行人剛剛進入緬境,便被緬人解除了武裝。當時永曆帝身邊有隨行人員一千六七百人,幾乎皆被緬人掠為奴僕,只有八十餘人流徙到暹羅(即泰國)。
緬人在阿瓦新城(即今緬甸曼德勒西南阿瓦)臨江對岸的舊城赭硜,趕建了十餘間茅草房,四周用竹子圍成柵欄,就算是“皇宮”和“紫禁城”了,然後安置永曆帝一行住了進去。起初緬人的後勤供給還挺豐厚,後來待遇逐漸降低,竟至半飢半飽;屋外兵丁嚴加監管,幾乎失去了天子的威儀與人身自由。
永曆帝避難緬甸,李定國仍不屈不撓地在滇西堅持抗清,並數次請求緬人讓自己迎回永曆帝,緬人堅決不答應。李定國遂與大將白文選訴諸武力,緬人儘管不是對手,仍是不肯放人。
清軍失利磨盤山,主力班師回朝,清廷留吳三桂鎮守雲南。吳三桂積極效忠主子,上書請纓兵臨緬甸索要永曆帝。清廷准奏,命定西將軍、內大臣愛星阿率領八旗勁旅會同吳三桂攻緬索帝。1661年十一月,吳三桂和愛星阿會師於木邦,隨即揮師晝夜兼程疾馳三百多里,直趨阿瓦城。十二月初一,清軍進抵距離阿瓦城六十里的舊晚坡,勒令緬王交出永曆帝。緬王遂將永曆帝及其家眷騙送至吳三桂軍營。
緬王為何出賣永曆帝呢?
一、此緬王非彼緬王,這位新緬王早已同吳三桂達成默契。吳三桂之所以念念不忘永曆帝,是想擒獲之以立不世之大功,達到其“世守雲南”的野心。故而他一面上書朝廷請纓“追剿南明餘孽”,一面派遣親信馬寶前往緬甸,實施離間計,誘惑手握兵權的王弟莽猛白“劫駕獻清以自效”。莽猛白受到馬寶的蠱惑,決定照辦。
二、莽猛白打算劫持永曆帝獻給清廷,遭到緬王莽達喇的反對。莽猛白殺心頓起,遂於1661年二月將王兄莽達喇沉入大江,自立為緬王。“親明”的緬王遇害,“親清”的新緬王上臺。新緬王王位來路不正,人心不服,內部不穩,故不敢惹是生非自找麻煩。
三、清廷是新興政權,政府生機勃勃,軍隊驍勇善戰,緬甸犯不上為了一個失勢潦倒的流亡政權而得罪強大的清朝,交出永曆帝是其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