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賺錢養伊一
-
2 # 房建施工前線
2、知名地產巨頭接連雷聲不斷,國有企業公司業務大整合,私企民企朝不保夕,如此來看,日子都不好過
3、行業職位晉升渠道出現大變故,君不見曾經風光一時的總,滴滴外賣成為了行業大浪淘沙不得為的選擇,可知道這些人如果按照曾經的晉升通道,至少也是百萬年薪的總經理副總級別,落差之大,令人唏噓
4、2022年建築行業畢業生就業更難,深耕此行業的建築人員轉行跳槽更難,飯碗保住就不錯了,加薪成為了奢侈,不相信的話,投個簡歷,人才市場去看看,一個職位競爭的人就像參加考公的大軍一樣,稍不留神就把你淹沒了
-
3 # 仁泓隆果
想有多難,就有多難。
今年地方政府的專案招標大幅下行,房地產行業全面停洩,地方政府的投資專案還有少量在動,一個字,錢。
-
4 # 搬磚路上的Gg
揚塵管控,疫情防控,靜默,等開工,等回款,等驗收,等審計,等撥款等等,一句話就是一直拖,一直等,你推我我退你,走流程,就這樣吧!
-
5 # 工地風雲哥
1、墊資
這個非常常見,很多時候不是你做的多好,而是你能墊多少,能扛多少,如果墊不動,就借錢墊錢。然後等年底結算。運氣好了給你現金,運氣不好,大家一起挺著,或者給你兩個車。可是工人工資怎麼辦?還是去借錢、借貸等。
2、利潤
這個行業肯定還是有錢賺的,有人做了很多年,買了很多工程上的裝置,什麼塔吊、貨車,還有什麼小型的工程車。但這行整體還是 三更窮、五更富,一算賬,感覺自己倍有錢,但其實沒啥可支配的。都是賬,全是賬。
3、行業趨勢
基本能轉型都轉了,搞開發的 好幾個都破產的了,還有的就是欠一身債,失信人,財產轉移。對於我們這種包工頭而言,我家是攢了錢轉型,但是投資失敗了。大家能轉的都想轉。特別是這幾年。
4、個人看法
回款慢、墊資高、政策趨勢(不允許拖欠農民工工資)、包工包料有利潤(但是你知道人家開發商給的料都啥破玩意嗎?)、裝置磨損高、辛苦、關係維護。
總之2022年特別難,年底了工程款結算痕不順暢,網上都是工人討薪的影片,但願這個問題能妥善化解。
回覆列表
建築行業囊括了太多種企業,如政府平臺公司、國企民企各類業主、監理、質檢、施工、材料供應商、專業分包,當然也不能少了我們常常提到的包頭工等等,所以題主的問題或許只有從國家層面統計的資料分析,才能有明確的答案。
一、2022年的施工企業難不難
先說結論,難。我從施工企業層面及從業人員方面分別進行解釋。
1、企業層面。同類的企業,一般會在農曆年前召開年度工作會,今年大部分的會議時間預計在1月10-14日,會議會對2022年的各類資料進行通報(施工企業三大指標,開發額、施工額、淨利潤)。資料一般在12月月底就會進行統計,所以對資料敏感的大部分人都會提前獲悉,但抱歉我不能把資料直接公佈,一方面要遵守職業操守,另一方面該資料也有些侷限性,僅僅是我熟悉的企業資料。我可以公佈的是,大部分同類企業2022年的三大指標都比較差。特別是開發額(新籤合同額),差到令人髮指。開發額決定營業額的上限,進而決定了淨利潤。從資料出發,沒錢了,甚至現金流都暴露問題了,所以施工企業肯定很難。
2、機關員工。2022年,大部分企業對機關員工都進行了精簡,當然官方用語叫能上能下或者三定。這直接導致絕大多數員工薪金驟降,你可能無法想象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到手4000-5000要怎麼生活。被精簡掉的,要麼去專案,要麼辭職走人。
3、專案部員工。專案部拖欠工資、墊資是常態。現在的確較少發生農民工工資拖欠的事情,但實際上專案部員工甚至還不如農民工,這種苦只有局內人才清楚知道到底有多苦。另外工程款支付方面,之前已經習慣了被拖欠,所以自然也習以為常,只能一層壓一層,向下轉嫁。也正因如此,很多專案上的同僚感覺不到行業的艱難,對行業的實際情況不太敏感。當然,專案班子成員會明顯感覺到2022年,或者近幾年收入降低,畢竟因為口罩原因極大的增加了專案成本,但這部分索賠卻遙遙無期。
4、部分投機分子。比如違法亂紀、發國難財的,這種人在行業越艱難的時候,或許會賺的更多。不做過多解釋。
二、2022年的施工企業有多難
有多難?首先“有多難”不容易量化,其次“有多難”得靠比較。我只能從真實感受來解釋有多難。
1、相較於2021年。2022年比2021年更難,具體的可以從三大指標來分析。開發額,明顯大幅下降,可以算算自己今年工作了多久就能明白,當然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甚至導致很多2022年的重點專案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招標。施工額,因口罩原因,導致資金壓力、施工進度緩慢、成本提升,施工額自然下降。淨利潤,同理。同行應該比較清楚,大部分同類企業目前的政策,都是以保證企業現金流為基礎,擬定了很多開發制度、專案實施制度等。
2、相關新聞。年中的時候,鋪天蓋地的新聞通報,多家施工企業登出。行業內的從業人員應該也能感覺到,有些不是常聯絡的,打電話開口會先問“您現在還在***企業吧”。
3、夕陽產業。很多朋友講,施工企業已經步入了尾聲,現在行業內競爭又如此激烈,一年比一年難是自然現象。但從目前的統計資料以及國家相關政策上,還沒有這個跡象,畢竟基建投入還是在逐年遞增的,相關的政策也是利好行業發展。我覺得並非是“夕陽產業”的原因導致大家這麼認識,而是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導致越來越透明,產業鏈從上至下的利潤都越來越薄,讓大家形成了這樣的錯覺。但這種“夕陽產業”的論調,也體現出了施工企業的艱難。
4、待業轉行。有同事待業轉行了,但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但對於個人發展而言,這一波的行業低谷,耽誤了很多人的職業生涯。
三、2022年的建築行業有多難
這個問題由個人回答,確實太龐大。我從施工企業的角度進行了闡述,那整個建築行業到底有多難,我補充兩類行業新聞請朋友們感受下:“地方城投累計**萬億的債務”,該類新聞應該都有所耳聞,這裡不便展開;房地產公司的新聞,破三條紅線,以及恆大系列的新聞。
有多難?我確實形容不出來,但已經在做待業轉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