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喧囂角落

    有些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你怎麼看?

    這樣很好啊!最理想的狀態應該就是這樣的了。我覺得以後可以的話,我就會這樣處理。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不給孩子們添堵添亂。

    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生活,他們的生活節奏與我們也不一樣,他們的飲食習慣也與我們不同,所以分開對大家都好。

    如果他們太忙,顧不上孩子,要我們幫忙,我們一定支援,如果說他們想找保姆啥的,我們也支援,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在經濟上補貼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不要主動插手孩子們的事。

    有人覺得這樣沒有親情。我反而覺得正是因為親情,分開住才更香。有時間的時候,過時過節,大家聚一下,顯得更親。各自的日子過得舒坦自在。就像親戚朋友一樣往來挺好的。

    我爸爸媽媽現在住鄉下,我弟弟弟媳住市裡。弟弟弟媳在市裡找了工作,住在商品房裡面,自己付出的努力花心思裝修了,住著很溫馨。無事時在網上逛逛,不時地添一些小物件,家越來越好。老家的房子也一樣,他們給老人在房間裡裝上了衛生間,下雨下雪老人不用外出了。媽媽說冬天洗菜刷碗手冷,他們又給買了一個電熱水器(老家沒通天然氣)。在爸爸媽媽眼裡,他們就是瞎花錢,剛開始時還為這事生氣,後來在我們的說說下,好多了。現在還挺高興,這是兒女們把你們放在心上了。現在老家的地都包出去了,應該有時間上來玩玩了吧?我問我媽,她說不去喔,他們都上班,我們在家難受。我說到小區裡轉轉唄,她說也不認識人,也沒人在外面玩。確實鄉下和市裡的生活不一樣。

    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 2 # 清風愛生活愛運動

    這樣子很好啊!原因如下:

    一、老人和兒子兒媳是兩代人,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住在一起,難免發生老人看不慣孩子的做法,孩子不接受老人的思想行為,久而久之,發生矛盾,影響雙方的感情。

    二、有的兒子兒媳不喜歡做飯幹家務,如果和老人一起住,那麼洗衣、做飯、帶孩子、打掃衛生等一系列事情,就都落在老人身上了。如果老人心甘情願還可以,有的老人不願意做,但是又沒有辦法,長久地帶著怨氣幹活,影響老人身體健康。即使老人心甘情願地幹活,時間久了也會因操勞過度生病的。

    三、老人吃飯喜歡素食,而年輕人喜歡吃肉,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就避免了飲食上產生的矛盾。對於老人而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對於兒子兒媳來說,一家人在一起,說話做事無所顧忌。

    總之,老年人一定要保住自己的老窩,如果兒子兒媳需要你幫忙,就去力所能及地

    幫助一下;如果不需要你幫忙,就跟老伴一起生活,挺好的。

  • 3 # 樂天派泉城人家

    這很正常,我和兒子住不同小區,也不算太遠,開車五六分鐘,走二十分鐘左右,我們幫助他們看孩子,早上媽媽送孫女上幼兒園,晚上我來接,就在我樓下,他們下班在我們家吃飯,然後再回她們小家,爸爸下班接老大,也來吃飯,晚上都走了,我們老兩口休息,一直都這樣,特殊情況,孫女住我們這裡幾天,哪是爸爸出差,媽媽學校隔離她在學校陪學生,總之一家一個情況,適合為最好。

  • 4 # 老謝2607459658799

    社會的形態真實的人骨子裡一個家女兒有女婿兒子有媳婦是自然的不爭事實,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根才是生命裡的人,但女婿媳婦是社會的人組成家庭的需要,婚姻配走到一起,真情實感卻是在相處生活形成,但處的時間一長矛盾多於自然,所以是社會大多數老人的共識。一般的老人都有自己的窩鳥巢老屋老伴老夲老朋友的生活,是一生日子裡生命的寄託,傾其一生熬過人世快盡頭尋求的是自由,除了愛在孫輩生活各有各的不同;說到地代溝就是不同矛盾形成的點,共同語言為人處事過日子,生活習慣根本不可能一致,但分處兩地不在一個屋簷下,就叫你好我好大家好,逢年過節有事相聚,就會顯得更親熱,應該是現實普通人一般過日子的規律。<原創>

  • 5 # 梅蘭竹菊186798909

    老人跟兒子兒媳住一起,作息時間不同,消費觀念不同,吃飯口味不同,看電視喜歡的節目不同,總之不同的東西太多了,在一起住很容易產生矛盾的,那樣互相不開心,生活鬱悶壓抑,沒有好處的。不在一起住,生活互不打擾,互不影響,很好。

    我現在就是不跟兒子兒媳住一起的。孫子我和親家輪流著帶。輪到我帶孩子時,我在家早吃飯,中午接送孫子上下學,在兒子家吃飯,晚上接回孫子來後,我就回自己的家。

    我回自己的家後,做自己想吃的飯菜,吃了晚飯,我會去跳廣場舞,或是散步,與同齡人聊聊天,感到自由隨性。

    偶爾天氣不好。在兒子家住一晚上,我是感覺渾身不得勁,睡不著覺,吃喝不自由,說話不自由,我不會去換電影片道,選自己愛看的節目,就是在屋裡刷手機,也感到不自由不踏實,兒子兒媳還隨時問我喝水不,吃水果不,雖然很客氣,但我感到不自由,自己的性格被約束,被壓抑。我在那裡,兒子兒媳說話也不是很隨便,他們感到也是不自由的。所以,去兒子家看孩子,只要不是狂風驟雨阻擋,我是晚上都要回自己的家的。

    題主問:有些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你怎麼看?我認為這樣很好,生活都過得自由隨性,開心快樂,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 6 # 隴秦安安

    很正常,老人這樣做,非常好,互不打擾,自由自在。住一起,時間長了難免有磕磕絆絆,發生一些小矛盾,所以,和年輕人分開單獨住,各過各的,是老人們最好的選擇。

  • 7 # 樸實雪梨V

    有些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我倒覺得這是現代老人思想進步的一大體現,是最聰明最睿智的做法。

    我就是文中這樣的老人。

    10年前我辭去了公職去南方打工。10年後用我打工掙來的錢,分別給兒子和我自己買了房子,住在一個小區,1棟樓不同單元不同樓層,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一碗湯的距離。

    兒子一家三口,每個週末來我家聚餐一次,說白了也是把孫子送來給我親近親近。

    3歲的小孫子從生下來到現在一直都是外婆帶著。我繼續搬磚掙錢中,做奶奶的咱不出力,總該出點錢吧,我感覺這樣我才心安理得,才覺得公平合理的。

    不帶孫子的好處就是沒有了婆媳之間的重重矛盾,讓我自己的內心也安靜了許多。

    每個月給孫子拿托幼費,同時過年過節給孩子們發發大紅包。錢是穩定家庭和睦的關鍵,你信嗎?

    只要少說話,少管閒事兒,多給錢就一定沒毛病。一週見一次面,說生疏不生疏,說熟悉不熟悉的,我感覺剛剛好,我做到了互不打擾,各自安好。

    兒子想在週末做個蛋糕,做個小餅乾給大孫子吃,那麼就來我家隨便拿什麼雞蛋,白糖,麵粉等等,比去超市還方便。

    兒子一家一週來我家吃一次餐,我都是先把兒媳婦最喜歡吃的海鮮一定記得要買回來,然後再去想一想兒子喜歡吃什麼。

    我就是把我自己該做的本分做到了,其他的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我覺得現在的老人應該都想開了吧,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婆媳矛盾,可能讓大家也看得膽戰心驚吧。

    當然了,從大家分享的個例也看到了,也學到了很多,自己如何去做個明智的老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相應的老人的境界也都大幅度地提高了。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是應該更自私一點兒了,真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兒的。因為我們畢竟是最後一代伺候老人,同時也是被獨生子女拋棄的一代人。

    苦命的我們難道還想不開嗎?還要攪合到年輕人的生活中去嗎?還不好好愛自己,餘生不長,好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守住自己的老窩,管好手裡的養老錢,有錢才是咱們將來生存的底氣,難道不是嗎?

    即使將來咱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老人,註定要去養老院生活的那一天,是不是還要靠咱們手裡的養老錢,去維繫咱們餘下的未來的生活啊。

    難道要過身手向上的日子嗎?我從來沒想過,我要趁著我的身體尚健康時去努力打拼,掙夠我自己的養老錢,畢竟手裡有餘糧,心裡就不慌。

    還想指著孩子們養老嗎?我想說,你想都不要去想。

    現在的孩子一是太自私,二是他們確實也是壓力山大的一代人。

    他們要還房貸,車貸,孩子的奶粉錢,幼兒園的費用,孩子的上學費用等等等等一大筆錢在那裡等著呢,壓得他們自己都喘不過氣來,他即使有孝心,也沒有能力和精力來孝敬咱們。

    再說句實實在在的話,現在年輕的一代人,他們不來啃老,不啃咱們,就是咱們最大的造化和最大的福氣了,你可不要不服,好好想想看看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說,咱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每天開開心心地過著咱們自己的生活,不用去操心孩子們小家庭的事兒,尤其是不要摻合到孩子們的生活中,人家小兩口打架,床頭吵架床尾和的,咱們老人一摻和進去,事兒就大了,就麻煩了。

    就記住生活中,在子女身邊要裝聾作啞又做傻,有錢把人做好,沒錢把事兒做好就罷了。

    最後,回到題主的話題,現在的老人不跟子女一起生活,互不打擾,各自安好,這是老人境界的提高,是社會的進步,是剛需,是現實中的無奈,就這麼簡單。

    靠誰不如靠自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最踏實,這是現實生活中老人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的一個真理。

  • 8 # 隔江遠望

    我的同學吉蘭,六年前大兒子生了二胎,打電話讓吉蘭和他丈夫老鄒從老家趕來南京幫忙帶孩子。

    老鄒過去是教高中物理的,正好那年大孫子初三,準備中考。大兒子就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套小房子,讓老鄒陪孫子讀書。

    吉蘭每天在家就負責帶孫女,燒飯,打掃衛生,做一個帶薪的保姆,每天早點變著花樣做給兒子兒媳一家吃。兒媳特別喜歡鄒蘭燒的飯菜,說婆婆燒的菜特別好吃,如果吉蘭回老家辦事,兒媳就唸叨。

    大孫子考上重點高中後,老鄒又被二兒子帶去上海輔導二孫子學習,因為二兒子夫妻倆工作很忙,沒人照顧孩子學習。這樣老鄒和吉蘭兩人只好分居在兩個城市,為兩頭的兒子幫忙。

    這六年,吉蘭兩人一直分開,不能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吉蘭說,真不方便,雖然兒子兒媳孝順,但總不比在自己家自由,做事都要小心翼翼,感覺身心疲憊。說等小孫女上小學,就想回老家,過自己的退休生活,倆人也好互相照顧。

    誰知去年清明節,吉蘭帶著小孫女回老家祭祖,老鄒也從上海趕回來了。他們倆人的朋友聽說吉蘭回了老家,就到他家去玩,幾個人一起打麻將。才打一圈,吉蘭喝水時,發現水從嘴丫裡流出來,而且自己說話也有點不利索,懷疑自己中風,連忙拋下牌不打,老鄒連忙叫侄子開車把吉蘭往南京腦科醫院送。

    送到腦科醫院,立即搶救。由於搶救及時,沒耽誤時間,吉蘭救回一條命。兒子兒媳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去看吉蘭,還給吉蘭找了護工伺候吉蘭。吉蘭心態好,非常樂觀,配合康復科醫生進行康復訓練,三個月後,就能扔掉柺杖走路了

    出院後,吉蘭要回老家,兒子不同意,說回老家沒人照顧,兩人都七十多歲,萬一出個事都不知道。大兒媳也不同意他們回老家。沒辦法,吉蘭兩人只好和大兒子一家住一起。住了一個多月後,吉蘭感到自己不能做飯,不能帶孫女,有點過意不去。不能幫忙,還給兒子添麻煩,還想回老家。兒媳說:“媽,你們老了,我們就應該盡孝道。”吉蘭回不了老家有點悶悶不樂。

    後來孫女上一年級要住到學區房去,大兒子夫妻倆想讓吉蘭倆人搬過去和他們住一起,吉蘭老鄒都不同意,說:“我們就住老房子,你們自己把孩子帶好就行。住一起,互相干擾反而不自由。”

    現在吉蘭和老鄒住在老房子裡,兒子要給他們找個保姆,吉蘭都不同意,說:“我們現在生活能自理,不需要保姆。”現在老鄒每天負責打掃衛生,吉蘭負責燒飯。每天兩個人吃過早飯後,就先結伴散步一個小時,然後一起叫輛計程車去菜場買菜,回來老鄒負責切菜,吉蘭負責燒菜。下午兩人午睡起來後,就一起去小區散步,有時打打拳,生活過得自由自在,一點不受束縛。

    兒媳一家星期六買好菜回家來看看公公婆婆,吃過午飯立馬回去,讓公公婆婆休息。

    昨天下午,吉蘭和我通影片電話,我說:“大姐,你臉上氣色太好了,臉上都長肉了,都看不到皺紋了。”吉蘭說:“不和兒子住一起,過得自由舒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就玩,想看電視就看電視劇,不受束縛。”

    對於題主的疑問,我想老人不和子女住一起,互不打擾,互不干涉是好事。因為年輕人的理念與老年人不一樣,飲食習慣不一樣,作習時間不一樣,看問題的思路不一樣。住一起相互不習慣,時間長了容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

    老人不和子女住一起,首先是作息時間不會相互干擾,老年人想什麼時間睡就睡,想什麼時間起就起,不會影響年輕人。

    其次是飲食習慣上不會相互干擾,年輕人喜歡重口味,而老年人喜歡清淡。分開住,燒飯燒菜就不需要兩頭兼顧了。

    第三是在對待下一代的教育上,老年人隔代慣,往往會干涉子女教育孩子,容易產生矛盾。分開住,就不會干涉子女教育孩子。

    第四消費理念不同,年輕人看到喜歡的就買,而老年人節儉慣了,看到年輕人經常買東西,就會看不慣,看不慣就容易產生矛盾。

    所以老人在能自理的情況下,和子女分開住是最明智的選擇。

  • 9 # 酒肉行思的旅呈

    這是我的夢想和追求,並且一直為之而努力!

    跟親生的兒子一起住了二十年,期間都不知有多少次,看不慣他許許多多的壞習慣、臭毛病,當然,他可能也不知多次看不慣我這個糟老頭,只不過是現實暫時沒辦法改變,大家都忍著而已!

    父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突然多一個,對我來說相當陌生,對兒子來說相當寵愛的兒媳一起生活?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像,生活中我會有多少的看不慣!不出聲吧,自己又憋屈,說出來吧,更慘,兒媳回頭跟兒子一說,或兒子在場一聽,說不準會激發他埋在心裡二十年對我的不滿,一場互怨肯定少不了,然後我看兒媳,怎麼看都像用眼神對我說:“我就是喜歡看你看我不慣,又奈不了我的樣子”,更憋屈!

    所以,我跟兒子很早就有共識,他結婚後就搬出去住,實在不行就讓我們兩老搬出去住!各自過二人世界,逍遙快樂,節假日就一起吃個飯,聯絡一下感情!兒子有了孩子就偶爾去幫幫忙,千萬別讓我們專職帶孫子,我們倆幹不了,你們倆受不了!

    如果兒媳不是本地的,想過年回孃家團圓,根本不用糾結,我會勸兒子跟著去享受一下姑爺的福,不用擔心我倆不開心,因為我們都不一定在家過年,外面的世界精彩著呢!

    我並不富裕,沒能力給兒子買婚房,所以跟兒子也很早就有共識,自帶婚房的兒媳優先,不要彩禮或象徵性收彩禮的親家優先,如果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的,兒子嫁過去也行,嫁妝肯定舉全家之力!

    其實,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如果大家都接受,開心的,就怎麼樣都行!

  • 10 # 喜歡旅遊的洋

    我婆婆就是這樣的老人,二十年來,我們很少發生婆媳矛盾。

    我和婆婆只在一起相處過一年多,那時她幫我們帶孩子。

    其實當時住在一起時,也能感覺到婆婆十分不習慣。

    當時我們住老小區的六樓,沒有電梯,買菜、溜娃都只有爬樓梯,她本來也胖,每天都精疲力盡的。

    加上飲食習慣不一樣,婆婆喜歡吃很軟的乾飯、清淡的菜;我喜歡吃很乾的乾飯、重口味的菜。

    由於婆婆一直按她的習慣做飯,所以,我每頓都吃得很少,根本吃不下,婆婆以為我嫌棄她,故意不吃她做的飯,她心裡也有些生氣。

    她覺得辛辛苦苦做的飯,我卻不領情,她就在我老公面前發牢騷,說自己挺受氣。其實,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實在是看到清淡的菜沒胃口。

    看吧,住在一起時,婆媳之間,不管怎樣都會產生一些小矛盾。

    後來,婆婆說想回鄉下生活,不想在城裡呆,雖然我很想她幫我帶孩子,但是婆婆做了決定的事,誰勸都沒用。從那以後,婆婆就一直在鄉下生活了。

    婆婆鄉下的家離她大兒子的家只有一兩百米,她仍然不願意和大兒子一家住在一起,寧願一個人住。

    她說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大家都不方便,年輕人吃得辣,她老了又不能吃辣,所以,分開住,自己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

    這樣,不用在意兒子兒媳的看法,挺不錯的。

    婆婆說,只要她自己能動,就不會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這樣,在生活上大家都不用將就對方。

    因此,我們和婆婆也不會產生婆媳矛盾,有時她一年來我們家一次,來一次住一個星期左右,大家都客客氣氣的。

    所以,我覺得老人在能自理的情況下,不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是對的,這樣互不打擾、不干涉,大家都過得舒心。

    但是,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還是應該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這樣照顧起來也方便。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11 # A飄落的桃花瓣

    鄰居王姨今年58歲了,和老伴都已經退休,有一個兒子在大城市裡打拼。

    兒媳婦生孩子那年,為了伺候兒媳婦月子,兒子把老兩口都接去了。

    王姨每天給媳婦洗衣服給孩子洗尿布,收拾屋子,做飯。還得做兩樣飯,產婦單吃。

    她老伴每天上早市買菜,做飯的時候在旁邊也能搭把手。

    把媳婦孩子伺候的都可好了,滿月了,媳婦也沒讓他們老兩口走。就一直在一起住下了。

    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有一天王姨的老伴去接孫子,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喝可樂也向爺爺要。

    爺爺心疼孫子要啥給啥,路過超市就給買了一瓶,孩子邊走邊喝,撒了一大襟。

    到家媳婦就不願意了,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數落孩子,說小孩子喝碳酸飲料不好,不能喝。

    孩子被數落的嚎啕大哭,老兩口這個心疼啊。

    王姨的老伴趕緊說不總喝,一年了就喝這一次。

    從那開始就不用王姨的老伴接孩子了。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老兩口心疼孫子極力袒護。兒媳婦就生氣。擁護過度溺愛。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兩代人就有分歧了。

    有時候週末王姨起來做早飯,做完沒人起來吃,她和老伴就先吃,吃完老伴出去遛彎。

    王姨就等著兒子媳婦起來再給熱熱。

    有時候兒子媳婦起來了看飯菜不合口味,就不吃了,點一份外賣回來。

    王姨的飯涼了熱,熱了涼的。最後不吃扔了感覺可惜。

    兒子兒媳婦愛吃麻辣的油炸食品,老伴胃不好吃不了辣的和油性大的食物。

    王姨吃不了硬的東西,一家人吃飯得做出好幾個菜系。

    有時候家裡包餃子,兒媳婦不愛吃就出去吃碗麻辣燙。

    王姨總想餃子不比麻辣燙好吃嗎。

    媳婦大手大腳的性格王姨看不慣,從兒子出生到現在縫縫補補勤儉持家,王姨都仔細一輩子了。

    有時候兒媳婦的襪子刮壞了就不要了,直接扔了,王姨撿起來看看就抽絲了,縫縫還能穿,就直接給縫上。

    衣服過時了兒媳婦就不要了再買新的,王姨有時就和他兒子說。兒子就嗯嗯地答應著。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按時按點睡覺的,都能熬夜。

    有時候半夜還能聽見兒子打遊戲的聲音。

    老兩口的睡眠越來越不好。大量的掉頭髮,消瘦。

    後來就搬回老家了,每天早晨王姨老兩口出去走上一大圈。回來做飯吃早餐。

    白天收拾收拾屋子,晚飯後天天廣場舞,扭扭秧歌。九點準時睡覺。

    作息時間規律了,睡眠也充足了。

    有時候嘮嗑,王姨說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方式咱可看不懂。

    晚上熬夜不睡覺早上睡到自然醒。誰能受的了。

    吃東西就點外賣,把人都吃壞了。

    一天無辣不歡,油炸的食品都不怎麼離口。

    看不慣 看不慣啊!

    老人不和兒子兒媳婦在一起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我感覺挺好的。

  • 12 # 徐徐閒談

    老人和孩子有各自的生活空間,離而不分,住得不要太遠。老人不干涉子女的內政。也不要翻陳年老賬,常言老人莫管少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我現在就是這樣自由過著自己的日子,平時孩子忙工作電話早晚問候,星期天節假日一起聚會。我儘量不給子女添麻煩,孩子們也很尊重我,我感覺這樣很好。自立不煩人,也不被別人煩,自己內心充實並不孤單。

    11

    1

  • 13 # 梅子生活記事

    我覺得這樣的老人是最明智的老人,應該也是家風很好的家庭,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給了自己空間,同樣也給了孩子空間,有空的時候一起聚一聚,給相互之間新鮮感,這樣挺好,以後老了我要跟我老公過二人世界,不給孩子增加負擔

  • 14 # 南嗦

    誰家也想過這樣的生活,但這對人多數人來說是奢望。

    家庭條件尚可,父母子女在一地,可以買得起兩套房,當然可以過這樣無憂無慮,無矛盾的生活了。

    但更多的情況是父母在老家,子女在城市,子女或租房,或一套房,有孩子了必得一方父母來,而且必須住一起,這個時間還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所以住在一起不可避免,有矛盾也不可避免。

    我就計劃著看孫子的時候在兒子家附近租個小房子,想歸想,六七十歲的老人還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把房子租給我。

    人生路漫漫,困難總不斷

  • 15 # 姜7501

    有些老人,不跟兒子兒媳一起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這樣最好。老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各過各的,生活自由自在,老人家有事子女主動上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吃飯可以在一起,不住在一起。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家庭矛盾。

    有這樣的老人看得通透,證明老人懂事,不想摻合兒子們的生活,距離產生美,分開住大家都自由,沒有矛盾,兩輩不同時代的人住在一起溝通有代溝,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分開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反而更親。

    等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子女有時間就輪流照顧,子女沒時間就僱保姆照顧或者送養老院都可以。

    現在大多數老人都是這樣的,子女結婚後分開住,子女有孩子了幫忙照顧幾年孩子,等子女孩子大了不需要帶孩子了又分開過,給彼此一些空間,一些自由。節假日或者週末一起聚聚。這樣挺好的。

  • 16 # 小丁521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各有各的好處。互不干涉,趁空有時間看看老人,常回家看看,這樣挺好的。

    如果老人不能自理,顧個保姆,或者送養老院經常看看也可以。讓老人不覺得孤獨,這樣也挺好的。

  • 17 # 濮上行

    在能生活自理的情況下,老人與兒女分家另住,互不打擾、互不干涉,非常好。這樣的生活保留了各自的生活空間,產生了距離美,也減少了一起相處的摩擦與矛盾,這叫親密有間。是非常明智之舉,更是思想進步智慧的活法,可圈可點值得大力發揚!

  • 18 # 蘭幽曉夢

    這樣挺好,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父母大了事多,一起住肯定住不慣,年輕人訂外賣睡懶覺通宵打排位常有的事,父母不在一起住相互尊重理解挺好!

  • 19 # 隨心所欲小蠻腰

    我覺得這樣特別好,這是思想認識的進步,也是時代的進步。這樣可以給彼此自由,安靜的生活。多少婆媳大戰,最後導致家庭破裂。父母最完美的退出,就是兒子婚後分開居住,相互不打擾不干涉。有需要又可以相互幫助一下。這就是我自己未來的打算。老了自己跟老伴過,絕對不參合兒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3500筆電,大學女生不打遊戲,做作業聽歌煲劇,要求兩年期間能正常使用,有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