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遂心7152
-
2 # Tom3721
只有在中國的日軍才能頓頓吃肉。日本寫的一本關於後勤部的書說二戰時在中國的日軍伙食是最好的。
-
3 # 鄭義仁
這也需要回答嗎?在佔領區搜刮民脂民膏唄。記得小時候看電影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軍抗日影片,日本鬼子在村子裡的燒殺搶掠影響至今還清晰。
-
4 # 皮皮龍1
地下躺的那些,屁股蛋子上是有不少肉
-
5 # 秋風花下客
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國家,為了滿足它們窮奢極欲的生活需要,它們歷史上一方面學習先進的中國文化,一方面多次發動了侵華戰爭。在二戰中,它們為戰爭和軍人們的生活需求,就地取材搶掠生活用品和礦產、文化資源來的滿足它們。生活用品用於戰場,後來被我們發現,我軍發動全民抗戰,採取反侵略戰術,建立敵後根據地,破壞它們的供應鏈。在物資供應上,我們採取炸火車,炸橋樑,提前收庒稼等不給鬼子一粒糧食等,破壞了它們補給線。糧食都沒吃的,何談吃肉。八十年代初,我去海南島看到比陸地小的雙軌火車道,就問當地人,他們說日本為了掠奪海南鐵礦專門修了運輸鐵礦資源的鐵路,然後,再經貨輪運到日本。這幾十年沒再去海南島,不知這些侵略罪證的鐵路,還儲存下來沒?!
-
6 # 無雙蛋糕KE
打到那裡搶到那裡,肯定頓頓有肉。
-
7 # 活明白了1
日本在二戰的時候是有充足的戰略儲備,他的物資大多是從國內運輸,還有一部分是從佔領國掠奪而來,以及在中國的東北,開墾的土地上收穫而來,當年,日本在東北有許多的開拓團,他們把新開墾的土地,廉價的租給了當地的老百姓耕種,除去給老百姓的報酬意外,大部分糧食都被它們補充到部隊當中,也就是就地取材,這些開拓團有養殖了大量的家畜和家禽
-
8 # 瀟灑百靈鳥L
這個問題我憑想象回答一下,當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就是因為日本資源匱乏,跟不上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生產,目的就是稱霸世界,進而虐奪資源,日本的策略就是“以戰養戰”,搶奪侵入地的資源進而侵略更多的地方。手裡有槍,頓頓吃肉,這些肉就是搶來的。
-
9 # 生活印記wy
你所說的日本二戰以後吃大肉,是確有其事的。一個被美國炸彈反覆轟炸的國家,是如何用不到20多年的事件,就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強國的?綜合國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依靠50年代北韓戰爭,60年代中南半島戰爭,靠著二次戰爭製作軍火和提供後勤,成為當時世界當時的第二大經濟體的奇蹟。
先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長達數年的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遭到了戰爭的破壞,特別是那些傳統老牌強國,諸如英、法、德、意,更是被打散了架,當時除了美國和蘇聯的生產力還湊合之外,其他國家幾乎都陷入了困境,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國際物資援助。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二戰結束那幾年,全球性氣候惡劣,美國和蘇聯的糧食都減產,而且還要分配給如此眾多的待援國家,其艱難情況可想而知。
而此時的日本呢,情況更是差之又差,不僅滿目瘡痍,而且幾乎連援助物資也沒有份。想想也是,誰樂意拿出貴如金粒的糧食,去送給剛剛還跟自己打得你死我活的對手呢?
據統計,戰後的幾個月裡,日本國民人均口糧不滿500克,超過80%的人在餓肚子,更有傳言聲稱,如果糧食問題不解決,很快就會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饑荒!
1000萬人,這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尚未從戰爭餘燼裡恢復過來的國家。因此,當日本投降後,吉田茂被推舉為日本首相,帶領日本進行戰後重建,其中,解決戰後的饑荒問題,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出於敏銳的政治嗅覺,吉田茂察覺到了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種種矛盾,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角力是在所難免的,同時,大發戰爭橫財的美國更加強勢,必然會插手亞洲事務來從中牟利,那麼他們能借助的最好的途徑是什麼呢?當時是願意對其唯命是從的日本了。所以吉田茂斷定,只要搞得動靜夠大,那麼美華人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因此,吉田茂暗中放縱並鼓勵各地的遊行活動,有意造成騷亂的社會局面和衝突驟增的美日關係,這些,無疑給了麥克阿瑟極大的壓力,畢竟,他來這裡的目的,不是把這個國家給消滅掉,而是把它轉變為美國的工具。
而且,吉田茂還特意帶著統計的資料跑去麥克阿瑟的辦公室,告知其日本的糧食儲備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東京的物價已經膨脹得不成樣子,餓死病死的人已經難以計數,恐怕不久以後日本就要完了。
最後,吉田茂還向麥克阿瑟哭訴:“如果日本短期內拿不到450萬噸糧食,那除了餓死人之外,還會發生什麼就沒人知道了。”
儘管麥克阿瑟也知道這是赤裸裸的要挾,但是迫在眉睫的局勢,的確也要求他拿出個主意,所以這才有了文章開頭講的那封電報:“要麼給我糧食,要麼給我子彈!”
事實證明,吉田茂對美華人的意圖拿捏得很準,美國政府最終同意給日本撥放糧款,並幫助其實現重建,而當時身陷困境的日本,也正是憑藉美國的這些資源,快速實現了鹹魚翻身。因此,要是來論功的話,吉田茂想必是居功至偉的
二戰後,美國佔領日本,將日本作為遠東的一個重要基地,日本成為美國的忠實附庸。
因為此時共產主義蘇聯的巨大影響,美國開始扶持日本進行經濟復甦,美國的措施包括:
社會改革:在對日本社會進行了民主化改革後,美國開始支援日本的經濟復興。
專利轉讓:二戰後,日本和美國進行專利轉讓的大規模合作。從1950年到1975年的25年間,日本花了573億美元引進技術25700件,其中專利佔80%以上。正是這些專利的引進,幫助日本經濟實現了迅速崛起。
戰爭訂單:50年代,半島爆發激烈戰事,美國參戰。日本成為美國的大後方,因為遠離美國本土,因此美國的軍工訂單大部分交給日本完成。依靠這些軍火訂單,三菱等軍工迅速復活,日本的工業體系得到迅速恢復。
60年代,中南半島再次爆發戰事,美國同樣將大量軍火訂單交給日本來做,日本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因為長期以來美國都將日本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前沿陣地,因此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量的支援,這些成為日本經濟騰飛的基石。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1955年,日本經濟恢復到1945年的水平;1968年,日本超過西德,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
10 # 瀟灑生活家hw
想象可以,日軍有時也連正常的米萊也供應不上,還有餓肚子的時候。
-
11 # 馬家西
1942年,一年的時光,整個華北沒打什麼仗,因為八路軍和根據地沒飯吃,餓,日偽軍也餓得走不不動路。大家都餓。
-
12 # 大王莊趙18
很簡單,看影視劇,偽軍給搶的唄。
-
13 # 秦漢風采飛揚
頓頓吃肉不可能,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鬼子慘敗,補給困難,許多鬼子餓死,極少數人靠吃人肉活下來。
-
14 # 梁勇10866
哪有肉吃!!!日軍伙食早期還過得去,吃飽基本沒問題。但到了中後期,由於資源耗盡,不論是太平洋戰場,還是中國戰場,包括南亞,就算整個日本大陸都是飢不果腹。餓死的例項比比皆是!
-
15 # 懶惰的豬在看你
日陸軍吃肉少,海軍吃的多。肉大部分來自中國。
-
16 # 密州太守
日軍頓頓吃肉?這是你臆想出來的吧。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伙食定量為:精米660克、精麥210克、罐頭肉:150克、乾菜:110克、泡菜:40克、醬油:20克、鹽:12克、糖:15克、茶: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捲菸20支。
雖然這個日本軍隊的伙食標準非常的科學,無論是在主食和副食的定量上,都能夠滿足士兵的營養需要,飲食習慣上也最大的保留了日本的特色,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
隨著戰爭的深入,日軍後勤供應日漸困難。據一位日本士兵回憶,在剛入伍的時候,吃的第一餐是在整個軍武生涯中最好的一餐,紅小豆煮粘米飯,而後的伙食基本就是早餐米飯,鹹菜,涼茶,一切從簡,午餐會有一個罐頭肉,一份味增湯,一份米飯,晚餐更為簡單,基本是粥加鹹菜或者乾麵包。
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舉步維艱,縱深線過長,加上美國對其打擊,補給難以到達,許多士兵連每日最基本的生活食物都難以得到滿足,尤其是在太平洋群島上的日軍士兵,基本靠自給自足,煮芭蕉,或者樹皮,動物,魚類,許多士兵身體水腫,餓死。
舉一個例子: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率領第15軍的3個師團共約10萬人的兵力,趕著作為肉食給養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過了印緬邊界地區的欽敦江,拉開了英帕爾會戰的序幕。隨著戰事深入,日軍官兵們缺乏給養,口糧從出發時的6兩降到4兩、3兩、1.5兩,甚至0.3兩,戰鬥力大為下降。經過數月一系列苦戰,雖然能夠看到英帕爾城,但已無力攻取了。此戰日軍傷亡達6萬多人,英印軍傷亡僅1.6萬人,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了總進攻的戰略階段。
此戰也讓日軍指揮官牟田口廉中將“聲名大振”,這個二貨在收到前線日軍部隊的要求補充糧食的電報後,竟然回覆:“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可見,日軍頓頓吃肉只是理論上的,實際在戰場上能填飽肚子都不錯了!
回覆列表
鬼子進村,捉雞,搶羊,搶老百姓糧食,二鬼子還幫忙欺負中國草民。有可能。